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何青,陈琴,何佳颖,王巧英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我院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5.7%,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先天性心脏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028-02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ldren

He Qing, Chen Qin, He Jiaying, Wang Qiaoying.

Nancho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Nanchong,Sichuan 637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children. Methods 70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qual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1%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5.7%.The sid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s remarkable and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

【Key words】Nursing interventi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Effect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属于先天畸形类,轻度患儿无症状,重度患儿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晕厥以及紫绀等现象。只有少数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自己康复,大多数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出现很多并发症,导致病情的恶化。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应用护理干预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优势而被不断推广和使用,并且效果显著。此次研究是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于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现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胸心外科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时间是2017年8月—2018年4月,年龄在1~20个月之间的患儿,将其按照患儿的入院时间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女19例,男16例;年龄在1~16个月,平均年龄(9.31±4.67)个月;体重在4~16kg,平均体重为(14.37±1.67)kg;其中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5例,动脉导管关闭8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7例,主动脉狭窄或肺动脉5例。观察组女18例,男17例;年龄在1~16个月,平均年龄(10.31±2.81)个月;体重在4~18kg,平均体重为(15.78±2.27)kg;其中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6例,动脉导管关闭9例,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8例,主动脉狭窄或肺动脉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患病诊断、体重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家属都自愿加入试验研究,符合伦理学的原则。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也就是指术前的准备和术中积极配合主治医师以及术后指导患儿注意事项。

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有:(1)心理护理:由于本次研究的对象是1~20个月之间的儿童,所以孩子的情绪会很不稳定,会出现哭闹、害怕、厌食、抵触等情况,所以医护人员要用温柔的语言和亲切的动作给予患儿以温暖,并且同时要和患儿的监护人进行沟通,做好孩子父母的思想工作,让父母对先天性心脏病有一定的认知度,并讲解一些手术之后恢复极好的案例给父母听,以增加父母对于治愈疾病的希望,父母得到了希望也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这样会很大提升患儿的信心,对后面的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同时也要鼓励父母听从医生的治疗方案。(2)术前护理:给予患儿安静的环境及舒适的床位,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等。医护人员在手术前应给患儿进行各项指标的检验,并且提前备好手术所使用的工具和药物。并且叮嘱患儿父母手术前8h不要给患儿吃东西。(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要熟悉患儿的手术流程,在主治医师给患儿做手术期间要时刻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若出现问题要及时冷静处理,并随时记录患儿的实际情况。(4)术后护理:麻醉药效过后患儿会苏醒,由于患儿比较小会出现非常大的情绪波动,这时护理人员要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以稳定情绪,患儿手术结束后叮嘱患儿父母让孩子术后卧床休息,并且要照顾好患儿的伤口,给予弹力绷带包扎,以及适量的沙袋来局部压迫,时刻观察伤口,看是否出现血肿和出血现象,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随时监测患儿的各项指标,主要有心电图[1];饮食方面要叮嘱父母给予孩子荤素搭配以清淡为主,不易荤腥,忌辛辣。(5)患儿出院的时候叮嘱好患儿父母回家护理事项,并告知父母回去用药的方法和饮食禁忌,以及适当的运动以助康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的情况,有三个评定标准,既显效、有效、无效[2]。显效为患儿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且恢复良好,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全部消失;有效为手术后护理效果不是很好,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为术后护理效果非常不好,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伴有并发症现象出现。

制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患儿预后的调研,比较患儿及其监护人的满意度和入院时间[3]。以此研究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的软件统计分析处理数据,护理效果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为计数的资料使用χ2检验,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显效与有效共34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的显效与有效共30例,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护理后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有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为5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14%高于对照组的80%,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病情较轻者可自行愈合,如果病情较重,则可能威胁到宝宝的生命。造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原因有很多种:(1)胎儿发育环境的因素,子宫内病毒感染是引起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中又以风疹病毒感染最为突出。(2)早产也有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体重在2500g以下的新生儿血管收缩反应不强,易患先天性心脏病。(3)高原环境,高原本病患病率远较平原地区高,就是因为高原氧分压低。(4)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原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就可以考虑是遗传因素所致[4]。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随着现在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疗法也广泛的应用到临床的治疗中,其优点创伤小、效果好[5]。在手术前后给予病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如:保证患儿病房的清洁、安静、舒适,或陪伴患儿让患儿拥有乐观的心态。若患儿不配合医生的治疗还情绪低落,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实施具体解决方法,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本次试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29%,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97.14%比对照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80%高。

综合上文的研究表明,临床应结合患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患心理状态和疾病特点,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儿的配合性以及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后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陈容,黄桂传,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98,100.

[2]姜微,黄兴,刘海博等.MSCT对心脏血管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14(3):324-326.

[3]夏英华,杨玲,金萍,等.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61-63

[4]袁双双.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3):140-140.

[5]冯彩霞.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200-201.

论文作者:何青,陈琴,何佳颖,王巧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何青,陈琴,何佳颖,王巧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