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美霞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小学 266108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重要渠道。相同的问题不同的老师,以不同的方式去提问,所收到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在日常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很多老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往往不太注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了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等,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表面上很热闹,但实际上学生常常还是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上。
2.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3.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
4.提问后没有停顿,候答时间过短,学生无时间思考。这样的提问,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
上述种种情况,都制约着我们提问的有效性,大大地违背了我们课堂提问的初衷。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需要我们去思索和不断推敲,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们知道,思维来自疑问。
首先,作为老师来讲,必须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其次,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我们要“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我们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会提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时可遵循一些具体的原则和方法:
一、遵循课堂提问的整体性原则。我们课堂教学中所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和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二、遵循课堂提问的明确性原则。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例如有一位新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1/2+1/3后提问:“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还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原理。
三、遵循课堂提问的灵活性原则。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灵活应变。
四、遵循课堂提问的趣味性原则。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悬念问题。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五、遵循课堂提问的多向性原则。我们要让学生的思维多向,所提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能是唯一的;并且还要注意信息传递的多向性,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局面。
六、遵循课堂提问的逻辑性原则。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
总之,课堂精心设置的问题能让学生在愉悦中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提问貌似简单实则复杂,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会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因此,我们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才能让我们的提问问出“学问”、问出“精彩”,才能让“小提问”创造出“大智慧”!
论文作者:纪美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原则论文; 分母论文; 都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