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问题探析--2003年10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院_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论文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问题探析--2003年10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院_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论文

探索文化产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2003年10月28日于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师范大学论文,会堂论文,文化产业论文,学术论文,理论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尊敬的各位老师、年轻的校友:

25年前,在结束动乱后,第一届研究生招生,我有幸考入北京师范大学。25年后,看 到我们年轻的校友在这么漂亮的学术报告厅里听演讲,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我们的社 会进步了,发展了。今天,学校领导决定聘任我为师大的教授,使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 学习、工作、研究、学术活动的体会,有机会向你们——年轻的校友们、尊敬的老师们 学习与时俱进的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今天,本来要给大家讲一讲文化产业的理论 和实践问题,来校后听说在座的大多是从事出版、编辑工作和一些研究生,所以我想侧 重结合新闻出版业实际,和大家交流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问题。

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在中国出现只有很短的时间。它的理论和实践,都在发展之中, 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已经敏感地抓住了这个问题,准备深入展开研究和教学工作,我认为 这是非常好的、很有远见的一种决策。为什么呢?因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这个变化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带来了三方面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传统的生 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世界多样性的发展模式和高新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二是文 化多样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各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也得到广泛传播,文化的多样 性趋势进一步加强。但这并不是人们所想像的,由于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就一体化, 西方的文化就能消灭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事实是,文化的多样性更加丰富多彩,为 我们展现了一个共同发展的辉煌前景。这是由它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三是科学技术的 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手段的变化,文化影响力的范围远远扩大。在若干年前,我们对 世界上发生的事情,要好多年才知道。比方说我们当年在学校读研究生时,一本进口的 外文书,几个月都借不到,对世界上的东西了解很少,加上我们当时的新闻宣传不报道 外国的情况,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今天,传播手段的变化和网络技术发展使地球变小了 ,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传遍,人们活动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 很高。

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变化,文化和经济、政治的融合成了突出的特点,而且日益加深, 文化的地位大大上升。文化在人们生活中发挥更加稳定、更加根本的基础作用。正如十 六大报告对文化的论述一样,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 聚力之中,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也在其他领域里越来越显著地发 挥着作用。比如说在发展先进生产力方面,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了生产力, 教育成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文化本身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 文化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比如在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使波音飞机出口 的地位降到了第二。在日本,文化娱乐业已经占了国民经济的1/10。著名的松下、东芝 ——你们年轻时候看到的那些家电企业——现在纷纷转向文化产业,开始了软件、娱乐 、出版方面的业务。这就充分显示了文化在经济领域里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随着人民 生活的改善,我国文化消费的市场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市场的扩大拉动了生产 ,因为消费是生产的推动力量,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讲了资 本、生产、流通、消费,他讲他的叙述方法是研究的逻辑,而实际生活的逻辑是什么呢 ?是消费引起了生产,流通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文化市场的消费是从根本上决定 文化生产的力量。在文化领域里,文化价值观与文化产业的整个分布、生产、市场的链 条是密切相关的。大家都是研究这方面工作的,这个作用就不用详说。在社会的三大结 构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关联,经济虽然是基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 它的变动相当剧烈,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变动很快。政治是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往往因为突发的力量、偶然的原因,也会出现震荡。比方说,一年多前,谁也没料到 有伊拉克战争这样的事情,引起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一定的变化,国际政治发生了剧烈的 变化。而文化则是稳定地、长期地渗透在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当中,是发挥长效 作用的力量,是民族的根。文化也是人民必需的精神产品。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设 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吃穿住行这些基本消费满足以后, 就是精神消费,就是需要有更多的社会文化产品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正像我们每天要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看书、看报,这就是文化产品的增长之源。在信息化社会里, 文化应该同衣食住行一样,是人们不可须臾离开、不可缺少的产品。所以加强文化建设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就是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文化 既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同时也是人民群众利益 的根本体现。正因为这样,党中央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 产业发展作为重大的决策,写入了十六大的文件,这就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从理论 到实践指明了方向。在座的年轻朋友可以看看我们的这段历程,一年前,关于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都不可能提上这样的公众讲台,关于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也不可 能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十六大给了我们强大的精神动力,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这就解决了我们长期忽视文化的产业实体、只讲求它在 意识形态的作用这样一种偏见。中国人历来有形而上和形而下之说,“形而上谓之道” 主张思想、观念这一类东西是上等的。而对形而下的“器”,即物质的东西很少顾及。 古代的文化传统就是这么下来的。到了当代,我们更加强调了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忽视 了对文化的经济属性的认识。这正是今天我们大家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文化认识 和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年轻的同学们能得到这个机会,参加到这个行列里来,为国家 的先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一点 ,我想同学们已经感受到了。

最近关于文化的书比较多,请大家留意两本书,一本是《文化是什么》,一本是《文 化是个好生意》,国外的。这两本书分别从两个方面讲了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今天我们 讲文化产业和文化,都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去指导,用这个方法论去思考。要 研究一种理论,必须首先廓清它的概念,明确它的概念体系。要形成一种科学,不仅要 有社会的需要,科学的规律,特定的范畴,更要有一流的学者去推动。从概念来讲,有 几个问题值得大家重视。文化是什么,有大文化、中文化和小文化之分,很多人讲不清 楚,其实文化包括的东西都要辩证分析。既是文化,总有一个文化价值观的问题,也就 是它的思想观念体系,这是文化的内容,包括我们新闻出版的产品,都有观念内容,这 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还有它的载体、实体,文化有它本身的存在方 式,是物质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所以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的认识观念思想这些东西 注定要和物质打交道。它讲的打交道,并不是它只是物质世界的一种反映,而是讲语言 、文字这些表现思想意识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所以看文化必须看它的两个方面。

第一,文化有两种形态。即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这是我们建立文化产业的一个理论 起点。所有的文化都有这样的特性。观念形态传达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信息 内容;同时文化也是一种物质的形式,比如,书有书的形式,报有报的形式,刊有刊的 形式,广播电视有它的电磁波。它承担的是一个载体的作用。其他的文化样式也无一不 有物质的载体来表现出来。所以,它首先有两种形态。

第二,文化有两种属性。一种是有知识、价值观、意识形态这些属性。一种文化必然 传达了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价值观、一种意识形态,这是必须的,否则它就不构 成文化的内容。在西方国家叫做内容产业。另一方面它也有商品的属性、经济属性。所 以,文化一旦成为产品上市,它是一种商品的形态,首先它就有经济价值。因为你要生 产就有劳动、制造成本,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一种物质产品,用了物质手段。比如,在 出版社工作的要出版书,在期刊社工作的要编辑杂志,在报社工作的要出报,在音像社 工作的要制作音像制品,电子出版行业要制造光盘,网络出版单位要用网络传播的各种 形式出版产品。这个产品的生产同其他的物质产品的生产没有区别。要用原材料,要经 过设计、加工,要经过制作、包装上市,这就决定了它的整个经济活动方式,也是经济 生产的过程,这是它的经济属性。拿到市场上流通,它就具备了市场的属性,它就是商 品。这一点也是我们过去没有弄清楚的。邓小平同志在1952年就讲过,我们做地下工作 ,过去打仗,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不计成本、不讲经营的。现在搞建设,我们所有 的报纸刊物图书必须要讲经营,要计算成本。当然,“文化大革命”彻底否定了他的思 想,认为小商品产生资本主义,我们不愿意承认它的商品属性。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 这种思想没有完全解放出来,直到近两年,大家才敢在这样的场合里说,文化产品也是 一种商品,尽管文化产品比较特殊,但也包含商品生产的一般属性,也要进入市场交换 ,这就是产业性。

第三,文化有两种功能。一种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思想观念、知识学习、理论创新的需 要,为文化建设服务。新闻出版就是传播信息、传承文明、推广知识,要为文化建设服 务。另一种功能就是要创造经济价值。文化生产过程既然和其他物质生产的过程一样, 用劳动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是可以用数量来计算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生 产方式、资本构成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同学们可能都注意到,在古老的社会里,我 们以自然产品为最大的资本,谁占领的土地上野果、野兽、野树最多,他就是财富最大 的拥有者,它以自然产品作为它的资本。到了封建社会,进入农业经济,最主要的资本 变成土地,土地变成了资本的核心。到了工业社会,主要的资本变成了机器设备。工业 化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大机器工业,机器设备就成了资本。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双 重现代化的过程,第一个现代化是要完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因为我们大多 数的人还是农民,生产方式还是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我们没有完成工业化,预计还要 二三十年才能完成工业化。第二个过程是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又开始了信息化,我们国 家的方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最明显的就是在通信领域,大家现在享受的固定通信 和移动通信,都是跨越式的发展。电话在世界的传播,在一百多年间经历了六个阶段。 先是清朝政府那种拿起来就通话的电话,接着就是摇把式,然后是拨号的数字电话,一 直到现在的数字电话。我们的移动电话直接使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没有经过那么多过程 。所以我们在通信领域和世界发展水平相比一点都不差;在移动通信领域,我们有十几 项功能领先于美国。这标志着我们的信息化已经开始。信息化是知识经济的开始。知识 经济主要的资本是什么呢?知识。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个形态,知识将会成为最 重要的资本。以知识为资本必然转变了生产方式。文化产业在知识经济中起到重要的、 甚至于支柱的作用。这一点现在也越来越明显了。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文化产业在经济中 的重要作用?我们国家正在走向现代化,随着农业社会的改造,土地的决定作用越来越 小;随着工业社会的形成,机器设备的地位越来越弱;现在走向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将 成为核心的竞争力。发生了这个变化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文化的产业地位上升。我们现 在提出文化产业问题,就是因为它越来越占主要地位,不仅表现为生产过程、产品上市 ,而是在整个经济中发挥着决定作用。现在我们出台的法规都规定知识、专利、技术管 理这样一些属于知识领域的东西是生产要素,它在总资本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最早规定 :知识、专利、管理,属于个人才能这方面的东西在企业资本中的比例是10%、15%,后 来升到30%,现在在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领域,知识资本可以占到40%。将来你参加到广 播、电视、新闻出版行业这些知识生产部门来,如果进行股份制改造,那么你的知识资 本可以占到整个股本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只要你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或者 是一整套的管理能力,你不会再发愁没有资本投资。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本。文化产业的 核心就是人脑加电脑,它的核心技术,就是知识。

第四,文化有两种作用。一个是推动社会知识的创新,推动文明进步,这是文化的作 用。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变革往往是从文化变革开始的,欧洲的文艺复兴、中国 的五四运动,之所以开启了一个先进的时代,就是文化发挥了作用。一批优秀的知识分 子成了先知先觉。这些先知先觉往往在后知后觉中间成为被批判被攻击的对象,但是他 们毕竟带来了社会进步新潮流。今天也是如此,我们共产党也是把文化创新、思想解放 放在改革发展的首位,重视文化价值观的作用,这是它的第一种功能。第二种功能,文 化直接推动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这就改变了以往文化不产生社会财富的观念。一讲 文化,就认为只产生精神,不产生物质财富。实际不是这样。像信息、旅游、新闻出版 、广播影视业已经成为强大的经济支柱。看到我们师大出版社成为海淀区纳税50强,就 可以看到它产生的物质力量。所以它的两种功能不能忽视。为什么我要给大家讲这个, 因为我们长期受“左”的思想影响,一提到文化,只注意它意识形态方面,而不注意它 作为实体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里的作用。我们建立文化产业就有利于在这方面拨乱反 正,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文化有两种效益。化工、医药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你不能在工厂里生产毒品 ,不能制造假药,把人治死。不是说物质产品就不讲社会效益,但精神产品的社会效益 更要明显一些。因为我开始就讲了,它是一种公共渠道、公共产品、公共阵地,一个文 化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它的扩散是不受地域限制的。你在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时候,不 能妨害别人的利益;你在注重小团体利益的时候,也要注意社会的公众利益。所以必须 要讲究社会效益。按照我们党和国家的正规说法,也就是要注意文化的导向问题、舆论 的导向问题,你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你不能传播落后的文化,更不能 搞腐朽的文化,而是传播、生产先进的文化,抵制腐朽的文化,这是由它的产品的性质 决定的。文化的边界是很模糊的,不能说一个行政单位,一个国家能把文化的边界划定 ,是划不定的。中国的文字汉字你能划定在中国的版图以内?不可能。而是扩散到世界 的各个地方,你只能简单地说在文化领域里有一个华语区,这个区域可能遍及五大洲, 它的影响是广泛的。同时我们也强调要注意经济效益。这个经济效益不仅是为了社会的 需要,为了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在事业和产业 的关系方面,产业是事业的基础,没有产业,就谈不上事业。比如说学校的教育,我们 没有这个教学大楼,我们没有教科书,我们没有这些产业性质的东西是不可能的。文化 也是这样,必须有产业的基础,这就带来了经济效益。过去的文化生产是一个落后的方 式,往往是政府拿钱,单位办事,以宣传为目标。有些领导同志形容这种文化形象是: 以评奖为目的,以领导为观众,追求的是领导满意不满意,而结果导致整个文化市场效 益极差,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讲求经济效益。一种出版物、一本 书、一本杂志、一种报纸、一个电影片、一个电视节目,要争取发展,不仅要内容先进 ,而且要有生存的基础,要赚钱。不赢利,你的持续发展就不可能,这就是必须讲求经 济效益。所以我们非常强调两个效益的统一。过去认为,物质产品以追求市场最大价值 为目标,精神产品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标,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不行的。因为精神产品 生产也需要物质基础,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无法维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就是检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标准。一种书没人看,一份报纸没人订,既没有经 济效益,也没有社会效益。因为,今天我们的阵地已经在市场,你占领了市场就是占领 了阵地,你退出了市场就等于失去了阵地。为什么美国的大片渗透到全世界,控制了全 世界75%的电影市场,它不仅是第一大出口商品,而且也是利用这个阵地来推行美国的 文化价值观。虽然克林顿、布什没有在各个国家介绍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但人们通过美 国的大片,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个方面你都会感觉到它的影响。这就是人家通过市 场来占领阵地的一种成功的做法。我们今天还在那里消极防守,不去占领市场,而总是 在教育人们防止西方渗透。这样一套办法,就难免在文化竞争中打败仗。同学们都是研 究文化的,应该知道我们是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堪称世界上最悠久的文 化,我们的文明是五千年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为什么现在在世界舞台上显得软弱无力? 中文的信息在世界信息总量中不到4%,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注意从扩大市场和阵地 入手。我们搞的东西到外国去宣传,主流社会打不进去,为什么呢?免费赠送,他反而 觉得这是“宣传”,如果你通过市场来占领,他会认为这是一种文化产品,愿意买。出 去看看,到处都是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的报纸进入他们的主流社会,他们就会受我们 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所以,这就是通过市场的途径去解决文化发展和竞争。

还有两种市场的问题,两种资源的问题。文化的发展你不能单靠政府的投资,要利用 社会资本来办,这就是两种资本。我们现在的改革正在解决除了国有资本进入其他资本 不能进入的问题。还有两个市场的问题,你要进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而我们仅仅满 足于国内市场是不够的。这么一个大国,经济在世界上已经有影响力和发言权,一个明 显的例子,我们的人民币竟然能够影响到美国的决策,影响到美国260万人的失业,这 就是中国经济影响世界的强有力的例证。尽管美国是从批判的角度来说我们人民币不贬 值问题,但反过来我们感到很自豪,因为我们的经济已经在国际社会有了发言权。相比 之下,我们的文化还很少有这样的影响力。所以我们开拓国际文化市场也是一个重要问 题,不是单靠政府的支持,在这里办个文化中心,那里交流一下,而是要通过市场,让 我们的文化实实在在地走出去,像美国的大片、光盘,消费者抢着看、抢着要,要形成 这样一种趋势。这就是我们的文化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性,就是转变政府文化观念的问题 ,大家研究文化,研究文化产业,必须注意这一点。

下面讲一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问题。一讲到文化产业,就感到很不熟悉,从 传统的理解,文化是一种事业。按照国家新的方针政策的要求,文化建设既要符合精神 文明建设的规律,也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要纳入产业发展的轨道,这就要解决 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强调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文化交 流的要求,这是我们干文化这一行必须要明确的。比如新闻出版业,大家在办报、办刊 、出书,办广播、办电视,首要的是要把事业做好。这个事业就是要生产知识,及时传 达社会信息,推广科学,宣传真理,这个职责你要担当起来。所以,我们在事业上要强 调繁荣。我们的政策也要重新界定文化事业的性质和它与文化产业的区别。要区别什么 ?就是要区别完全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等,这是 完全由国家投资建设、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不以赢利为目的。这些要作为国家文化事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支持。第二种文化事业,就是既是为公益服务,也有经营活动的, 比如广播电视就是这一类。广播电视目前的定位是为公众服务,但为了它的生存,也要 经营广告。像这些,国家将作为事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重要的报纸,新闻类的期刊, 政策性的出版社,也是要继续按照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给予扶持,搞好服务。社 科研究机构,国家水准的演出团体,民族文化样式中独一无二的东西,也要作为文化事 业加以保护。还有文物等,这都是作为文化公益事业对待。所以我们在研究时,先要把 这些事业的东西研究清楚。文化事业就是要依靠政府投资,社会资助,增强活力,做好 服务。这就是对它的要求。另一类就是文化产业。我们发展文化事业就必须要发展文化 产业。因为今天是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按照产业的规律来支持事业的发展,把产业当 做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础,这一点也要明确。这就要求一些经营性的文化企业要面向 市场,开展经营。产业要遵循企业发展的一整套规则,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改革内 部机制,要通过收购、重组、股份制等多种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发展壮大产业。前一 种要按照政府办事业的要求去做,后一种要按照完全的市场规则去运行,这就是文化事 业和文化产业不同的运行方式。所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文化事业的繁荣;没有发达 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一切国家文化发展走过的路子都证明了 这一点。那么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能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断 然分离,也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它们各有侧重,各有自己特殊的运行规则。在西方国 家也是这样。你到美国去看,首都几十个大型博物馆,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这就是 政府作为文化事业给予扶持。相反在产业部门,你到迪斯尼,好莱坞,任何一个部门都 是收费的。这就是它的产业和事业明显不同的运行方式,所以它才能繁荣发展。我们有 时过分强调事业的性质影响了事业的发展,使我们的事业做不大、叫不响;有时注意了 产业发展的经济价值,却忽视了它的文化价值观,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个战线上 常常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比方说一个出版社,一味追求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出 版社那么多人要吃饭、穿衣,要生活,要解决生存问题;而你一味追逐经济效益,出了 对社会有害的读物,虽然赚了钱,但影响了社会。这些年,我们的出版单位,从报纸、 音像到杂志和书,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处理事业和产业关系的问题,也是一个实际的 问题,我们从理论上要很好地研究,从实践上要很好地探索。不管在文化行业的哪个领 域,都要正确处理这个关系。始终坚持两个效益一齐抓,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我 们事业性质所决定的。

在座的都是新闻出版方面的,我最后讲一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的新闻出版问题。 新闻出版,是我们文化事业的核心部分,五千年文明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承,中华民族创 造的先进文化之所以能够积累下来,出版起了决定性作用。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造 纸、活字印刷这些技术的国家。我们这个文明也传到了西方国家。在当代,汉字激光照 排技术也是中国人发明的,所有世界上使用的汉字照排技术、信息技术也是中国的。所 以在技术领域中国并不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新闻出版业发展很快。像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今天能够达到5亿元以上的规模,就是这20年发展的结果,就是改革开放 以来发展的结果。从全国来说,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传媒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我们的 报纸有2100多种,日出报1亿份以上,全年出报368亿份,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们的期刊已达到了9000多种,所有的学科、专业都有它的代表性期刊。我们有图书出 版社568家,加上一些其他特许的出版单位,将近600家。音像出版社有293家;网络出 版150多家;光盘生产线也有500多条。期刊现在的年总发行量达到了29亿份,图书已经 达到了17万个品种,年出书总量已经接近70亿册,在世界上达到这个规模的国家也不多 。我们当年在师大读书时,买个外文字典,早上4点钟起来排队,因为是限量供应。现 在大家能感觉到我们的基本图书已经能够满足大家学习、工作的需要。这是我们繁荣发 展的一面。从另一面来看,我们还远远不能跟人家相比,按照众多人口来平均,我们在 世界上知识生产还处于劣势,报纸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大。人家日发行量1000多万份的 报纸有多种,我们中国一份也没有;世界上最大发行量的期刊期发3000万册,我们也没 有;再比如我们的图书,虽然有这么多的品种数量,但能够真正传之后世的,对文化、 历史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书很少。像古代的《易经》,历经2600多年,在世界上还是叫 得响的。当代没有这样的书。现在有些出版社正在组织打造世界水平的精品力作,有了 规划,但这仅仅是一个主观的想法,能否成为世界流传的精品,要经过世界市场的检验 。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舆论及整个文化,对世界进程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这一点我们要实事求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新闻出版业要找差距,看看到底哪 方面不如人家。通过分析,发现几个问题:思想观念没跟上,远远落后于世界新闻出版 发展的潮流,很多关键性的障碍还影响我们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所以解放思想、转变观 念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还有一个问题,体制性的障碍阻碍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因为过去 在计划经济下配置的出版资源,按照行政级别配置,有了一个地方,就要办一份报纸; 有了一个协会、一个行业,就要办一本杂志;有了一个部委就要办一个出版社。这样配 置的结果,计划经济的色彩特别浓,小而全,重复建设,没有竞争力,体制的弊端完全 影响了我们新闻出版的发展。第三,机制不活,许多新闻出版单位仍然沿用了计划经济 的一套管理办法,没有体现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则,也没有体现人才之间的差别,所 以很多优秀的人留不住,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外国新闻出版单位进入中国并不是带着 千军万马来的,而是物色中国具有创新能力的新闻出版人才。大家看到,我们的优秀名 牌播音员,被人家年薪百万就挖走了。聘用一个优秀编辑、优秀的发行工作者,年薪高 出你的几十倍。在这个强大的物质利益面前,我们的思想教育就显得不够,解决不了这 个问题。要改变这种轻视人才的机制,出版社要营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比如 说师大出版社,有大量硕士研究生,高层次的人才,造成一种机制,不仅把他们接收过 来,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要给他们创造性工作的机会。所有的精神产品生产单位 都面临这样一种情况: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设备,核心竞争力就是人脑加电脑。所以一 定要创造这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分配能多能少、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 这就是创造力的来源。当然还有管理机制,经营机制,都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进行 改革。在改革的各个环节不深入、不到位,将来你可能陷入灭亡的境地。还有一个障碍 ,就是市场不规范,现在市场表现出来是流通渠道不畅通,好的书找不到读者,读者又 找不到好书,流通环节受地域限制,加上我们在经营机制上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垄断 经营,打开市场就更难了。比方说,我们师大有很好的教材教辅,但是由于地区的条块 分割,也不一定能够推广下去。物质消费中其他产品的市场流通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你在任何一个地方买彩电,都是统一的品牌,自由选购。出版没有这样的市场。有些地 方的新华书店强调发行本地本版书,不进你的货,不要你的书,所以说市场不规范。盗 版很猖獗,非法经营活动不少。同学们往往喜欢买那些大减价的图书,上次在一个机关 大院里看到,有几十种号称几千元的书只买30多块钱。这种东西严重冲击了出版的正常 秩序,挤占了市场是次要问题,更严重的是损害了出版社的信誉,在他们眼里,你这种 一折书还能赚钱,可见你们出版行业是很“黑”的。而实际上,做正当出版的出版社都 知道,现在出版的利润已经很小。刨去编辑、版税、印刷费这些环节,出版社能有10% 的利润也就相当不错了。教材利润率我们还要求不能超过5%,所以这种不法的市场行为 恰恰是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在新闻领域里也有很多问题,大家都痛恨的一些东西,有 偿新闻屡禁不止,给点钱就能歪曲事实,吹捧一个企业。虚假信息时有出现,年轻人最 喜欢看追星族的消息,娱乐新闻往往很有卖点,很多都是假消息,再加上几十甚至几百 家报纸转载,就搞热了。还有一些人丧失职业道德,记者被收买,矿难事件不报道;利 用别人单位的问题,或者读者来信,敲诈勒索,一个厂有人来信,他马上就给厂长打电 话,你们的产品有问题,质量不好,你是给钱还是曝光,厂长被他一吓,只好给钱,成 交了,他就没事了。还有去人家那儿要求赞助,没有赞助,马上发一条消息:经过检验 ,你这个产品有问题。一曝光,这个产品一下子卖不出去。这就是丧失了新闻记者的道 德。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目前就是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产业改革的设想来推动新闻出版业 的改革。我们在加速推进新闻出版改革的试点。基本思路是:在宏观体制上,要建立党 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自主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在微观机制上, 是事业的要按照国家事业改革的要求,重点是实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增强内部活力, 加大国家的支持力度,改进服务。比如图书馆这一类要按照这个方向去改革。作为经营 性的新闻出版单位,要走产业发展的路子,事业性质要转变成企业。重点是改革体制, 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实力。政府要适应市场格局的变化,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政企 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范围内的一些事情。目前计划经济高 度集中的管理办法,已经严重制约了新闻出版单位的发展,很多规定对我们的发展不利 ,要减少政府的审批事项,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市场的规范和监管上,为大家创造一个 公平、公正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在出版物市场方面,按照现代物流体系构建统一、 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以集中配送、连锁经营为主要模式,建立公共的出版物销 售网,生产单位将来可以自由选择,自由搭载。师大出的书不一定要师大门市部卖才行 ,哪一个网络销售效率高,结算快,服务质量好,融入读者多,就可以搭载哪一个网络 。这就是我们目前进行试点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路。由于今天时间有限,不详细给大家讲 了。宏观是什么样,微观是什么样,政府怎么改革,市场怎么发展,大家要有一个大致 的了解,可以进一步研究。我们目前必须抓紧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公平 竞争的规则,使政府的行为在法律范围内得到规范。从根本上说,我们国家是一个民主 、进步、文明的国家,我们的宪法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大家可以随便自由地讨论问 题;规定了出版自由,大家可以自由写作。这是我们今天办新闻、办出版最基础的法律 依据。然而出版物这个东西是公众产品,他对公众的利益有影响,所以必须有一个管理 的规范,哪个国家都不能少。美国新闻自由充分吧,但大家可以看伊拉克战争,美国从 1300多名记者中挑选了400名,又从400名里挑出30多名进入主要战场。原来有的记者也 被挑选进入战场,但是后来一查他们和美国观点不一致,美国就不让他们进去。美国国 内媒体也只选择自己的新闻。大家不要以为美国没有管理,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管理。 我们得依法管理,从过去那种行政干预转变成依法管理,使企事业单位能够自主经营, 放开手脚发展。说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新闻出版是它的核心组成部分,影响最大的 就是新闻出版。它既在文化事业方面有重要地位,也是文化产业的骨干。最近广东省召 开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全省大会,省委领导在会上讲,优先发展新闻出版业 ,要成为广东省文化产业的龙头,成为广东省知识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这代表了新的趋 势。当然全国不一定像广东发展得那么快。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方面的趋势,共同为我 们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留给年轻人发展的舞台是广阔的。你们正赶 上了这个好时候,只要你们能够刻苦学习,掌握本行业本专业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献 身先进文化的建设,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的未来寄托在一代一代年轻人身上。谢谢大家。

标签:;  ;  ;  ;  ;  ;  ;  ;  ;  ;  ;  

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问题探析--2003年10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院_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