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
陈立娥,赵珺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摘 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四点对策,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高职院校;公民意识;对策
公民意识是基于公民的主体基础之上提出的,在正确理解公民意识的内涵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公民的概念。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意识是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它体现在公民对社会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倾向、情感和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之间存在着部分差别,首先培养目的不一样,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将会进入社会到各行各业从事着建设工作,而本科院校很多学生还会继续深造;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独立思考以及理性分析方面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加强公民意识培养,这对于每一个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意识先行,才能更加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一 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 主体意识不明确
主体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基础,公民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的主体身份,有主人翁意识,能正确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义务。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在学校是学生,在家里是子女,但是对于自己的“公民”身份却往往淡忘以及忽略,由此带来的主体意识更不确定。有的学生虽然能够意识到自己是一位公民,但是对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缺乏了解,对自己的主体身份不能自我察觉[1]。
(二) 国家意识不清晰
国家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首要内容。国家意识包括公民的爱国情怀、主动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关心国家实事,捍卫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尊严等。高职院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在遇到有损国家尊严以及民族感情的事或人能勇敢地站出来加以指正。但是对于一些基本的政治常识不够清晰,知道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能自觉维护并热爱尊重,却不知道它们分别代表着什么,对国家的政治制度认识模糊。国家意识只停留在感性的爱国注意精神,而不能上升到理性的层面[2]。
(三) 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必要组成部分,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利器。强调依法治国,正是告诉我们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以法律为准绳,维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对知法犯法的行为更是毫不留情。大学校园是象牙塔,是单纯而美好的,很多时候让我们忘记了社会的复杂。也有很多同学认为自己不会做违法的事,也不用学法,法律是用来惩罚恶人的。这些认知直接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是凭借自我经验判断行事,这与现代民主法治观念的要求相差甚远。
在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年的日子里,我们认认真真地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路,认认真真借鉴一下历史和他人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理应在改革开放今天与明天的伟大事业中,力求有所作为!我们做人就清清白白地做人,做官就规规矩矩地做官,做事就扎扎实实地做事,做学问就正正经经地做学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们要学习实践“三不朽”。
(四) 参与意识欠缺
民主与法治环境的构建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至关重要。公民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生活过程,假使有一个较好的民主与法治环境,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提高他们对于自我身份的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民主与法治环境,影响教育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参与政治活动中来,能够明确哪些是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同时又有哪些是必须要履行的义务,而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首要内容[3]。
(五) 公德意识与行为脱离
一个民族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引领时代前行的指南针,是促进国家蓬勃发展的源动力。各国现代化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意识是公民意识中的重点难点。高职院校每年举办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可是并不能付诸行动,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部分是受限于自身能力,另一部分是对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了创新意识与行为不能知行合一。
小学体育教学的示范动作,学生光靠课堂上的简单模仿是学不会的,还要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确定正确的动作概念并反复练习后方能完全掌握,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动作熟练程度,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和讲解,指导和纠正学生错误的运动姿势,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动作技能,有效地提高动作示范的课堂效果。
(六) 创新意识与行为脱离
社会公德意识是公民意识中较为重要的,公民是否具有社会公德意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素质,更是用来衡量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法律条例是具有强制性的,不可逾越的红线显而易见,而公德规范是靠公民自觉遵守维护,形成一种行为准则。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往往较为单纯,他们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了解哪些行为有损社会公德。但在遇到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时,会犹豫不决,不是从公众角度考虑是不是应该制止,而是考虑是否伤害了自己的利益,有没有发声的必要等等。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与行为脱离,他们对于意识的理论面了解较多,但具体行为方面有所欠缺。在现实生活中,观望更多,在互联网上充当着“键盘侠”的角色。
二 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 构建民主与法治环境,树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公民的参与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合法参与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都具有促进发展的作用,对于公民自身来说,也是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途径之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时事政治关注不够,自我分析判断能力不足,这就造成很多参与流于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代新型媒体为公民参与拓展了更多的方式,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于参与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是不是参与的问题上,而不能更有质量的参与,仅仅是为了参与而参与,对参与的效用并没有做更多的评估。
各地加油站经理反映,越来越多的顾客在加油以后会问:“你们加油站可以换油修车吗?”“你们加油站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有什么好吃的特色美食吗?”
从表10的“假设方差相等”行读取数值,t值是0.1646,Sig.(双侧)是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0.8725,大于0.05。可以得出结论:上行与下行的裂缝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路面裂缝率应该与行车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奠定基础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很难有独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尽管目前我们已经发展过渡为市场经济体制,但是此前造成的公民意识的众多问题并不可能一夕之间得以改变。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过程中,突显出很多不公平现象,而这些问题正在扰乱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判断,更是阻碍了他们的公民意识发展。唯利益是图,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这些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都是很大的冲击。为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保驾护航。
(三)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
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稍不留神就可能会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我们尤其要注意,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但是他们一样有着满腔热血。目前大学并没有开设公民意识培养方面的专门课程,只是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中会涉及到公民意识培养相关内容。我们应该结合这些内容,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处理个人与国家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是被动而盲目地接受老师的讲义,而是能够就社会某个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真正地参与融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国家意识、主体意识等,推进公民意识的培养[4]。
(四) 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成果落地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党团活动,通过校报、广播、网络、宣传栏等形式,将公民意识相关的培养内容渗透其中,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同学们进行教育。诸如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支教、关心留守儿童、看望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多参与这些服务社会的活动,在课外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落地生根。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在组织活动中、在学生会学生干部竞选中,让同学们真正了解到民主、权利和义务等公民意识。
三 结束语
当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不应该只是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更应得到整个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应该是大家共同承担的责任。而在目前公民意识教育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下,高校担负着教育的主要职责,笔者认为教育主体应该延伸至各个教育阶段,而不应该仅仅是高校;同时,施教者不应仅仅是教师,而应是全社会所有力量[5]。
参考文献
[1] 曾平,夏瑞霞.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8(02):94-96+100.
[2] 赵佳.我国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养成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 吕锦锦.公民意识养成视域下的大学生德育问题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8(05):46-48.
[4] 张丽娟,刘燕.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12):84-87.
[5] 何丽,韦静,李峰,等.高职院校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4):142-144.
本文引用格式: 陈立娥,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9,6(69):267-26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107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指导项目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14SJD753)。
作者简介: 陈立娥,女,汉,河北乐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赵珺,女,汉,江苏句容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标签:高职院校论文; 公民意识论文; 对策论文;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