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_政治论文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_政治论文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模式论文,探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为了实现其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公众施加政治思想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统治阶级为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进行思想意识灌输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能使人们认同现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模式,削弱、肃清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还能建构一种准则,帮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基于此,大多数国家都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各类教育改革方案中,都反复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模式。考察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借鉴其中合理成分,可以为我们改革和创新思想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一、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特点

不断涌入的移民使美国成为多元社会和“民族熔炉”,虽然美国采取了各种同化与民族融合政策,试图让外来移民放弃原来遵循的文化价值理念,但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经形成,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各种文化传统所传递的不同价值理念,容易导致价值观的混乱并产生一些行为问题,美国采取的做法是尽力帮助他们澄清认识而不是强迫的灌注。具体地说,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的隐蔽性。价值澄清模式的倡导者路易斯·拉恩斯认为,价值是与某个群体中的个人相联的,它是个人的发现与选择。“德育不是给学生灌输某种既定的规范,每个人都可以各自的价值去选择,教育只能引导他们怎么去选择,而不是选择什么。”(注:李萍:《美国德育的特征及思考》,《中山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很少直接进行抽象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的概念教育,也很少向学生提供现成的价值标准,而是激励学生在价值问题上进行自主选择。当然,自主选择并不意味着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不带任何的教育导向的。实际上,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不露痕迹地把意图隐蔽地贯穿于其中,诱导学生按照他们的导向作出“自主判断”。譬如,设置一些具体的道德情境让学生进行判断和选择,通常这类道德情境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它暗含着教育者的导向和选择。隐蔽性的教育具有很强的实际效果,克服了教育受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潜意识的逆反抵触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某种特定的价值观念。

2.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重视载体的渗透作用。首先,课堂教学渗透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美国高校虽然很少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但广泛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科,如文学、宗教、哲学、历史、政治、伦理学等学科,这些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近年来,他们还开始注意在自然科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其方法是要求学生在进行任何一门自然学科学习的时候,都要首先考虑以下一些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与传统是什么?它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与道德问题?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技术史和信息革命对社会的影响;生命科学和遗传学的学生要考虑其研究对社会伦理的影响。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去思考与专业有关的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理性判断能力的学生。其次,美国政府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社会公共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不仅是美国向其国民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也是美国向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此外,美国还非常重视对公共环境的建设,遍布全美的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是美国向其国民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和题材,美国十分注重通过这些场所来展示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再次,美国政府极其重视利用“公民宗教”的精神作用。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美国的宗教不是纯粹的、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一种所谓的“美国精神”的体现和化身。宗教在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强化对美国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美国的一位教育部长William Bennett曾指出,不理解宗教信仰在美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掌握美国的政治和道德文化。虽然美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在公立学校讲授宗教课程和作祈祷仪式,但对青少年进行宗教信仰教育仍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3.注重道德践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知,已成为美国社会各界的共识。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都非常重视道德践履,把参加社会实践当作是青少年人生历程的重要部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中提出,要“把社区变成大课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做好公民和社会服务活动”。为使社会服务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还设立学生社会服务指导中心,政府则为这些活动提供基金。

美国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泛,包括帮助移民子女补习英语、帮助孤寡老人和病人、救济无家可归者等活动。社会实践可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在培养青年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同情心,形成自尊、自强和平等合作精神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价值体验、认识自身对社会的作用及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并以积极的行动影响社会。“现在的青年把解决社会问题看作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参与控制枪支泛滥、美化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改善医疗服务、打击犯罪等一系列活动。青年人已将公民教育和社会问题、关注平等和歧视现象联系起来。”(注:理查德·G·布朗特,玛格丽特·M·布朗特:《90年代美国的公民权与公民权教育》,《青年研究》,1998年第7期,第46页)

4.注重理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美国非常重视德育理论的实证研究,各种德育理论和模式的建构都是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系列实验结果为依据。其基础的客观性往往使教育对象感到更可信,更能引起共鸣和产生实际效果。而且,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理论绝不是纸上谈兵、纯理论的设计,而是把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作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为了给教育者提供完整的操作指导,各种德育模式都编制成易于操作的程序并提供具体的应用说明,包括教学安排、教学建议、实施方法,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二、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启示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过了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形成了一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的有效作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交融的特征日益凸显,考察美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借鉴其合理成分,可以为我们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

首先,在教育方法上,建立开放性的教育模式,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社会经验和价值体验。为此,政府和教育机构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

其次,要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独特情感,摒弃道德说教、强迫执行和强迫灌输等反理性的教学方法;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在教育中要以激发为主,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真正主人。

再次,要把情境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不囿于正面事例,可适当选用一些社会负面事例,鼓励学生自主探寻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中加深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还要重视理论的可操作性研究,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虽有不少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往往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而无法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而难以被普遍接受。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在美国特有的土壤中产生的,其个性化、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育效果。但个人主义思想走向极端,忽视集体对个人培养的作用,在教育方式上必然会有所偏颇,如学校教育功能弱化,缺乏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方案,在教育上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无法为教育受众提供统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结果是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盛行,社会道德水准下降,引发道德危机。1999年9月,美国《新闻周刊》就美国教育的十大问题进行调查,在接受调查的美国人中,有26%的人认为青少年道德品质滑坡是社会的重要问题。这种局面令一些有识之士和教育工作者深为担忧,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如果学校提出的一些要求遭到学生家长反对的话,……则什么不能做。”(注:李萍:《美国德育的特征及思考》,《中山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这就是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美国教育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和致命的弱点。

标签:;  ;  ;  ;  ;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