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丹
湖南省马王堆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影响。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50例。将这5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给两组患者都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当中,在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在护理五周后,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脑卒中疾病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脑卒中疾病的患者之间,对比不同方式的护理效果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通过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关键词::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据统计,中国因脑卒中每年死亡的患者高达170万,居我国十大死亡疾病之首。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人类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脑卒中疾病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1]。本文研究当中,针对脑卒中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取得的临床成效是非常可观的,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脑卒中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临床诊治,均符合脑卒中疾病的诊断标准。将这50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占15例、女性患者占10例,年龄范围在43岁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54.62±4.97)岁。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占14例、女性患者占11例,年龄范围在41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54.34±5.13)岁。对两组脑卒中疾病患者的性别、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进行研究对比。
1.2 方法
两组脑卒中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2]的方式,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保持病室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通风。第二,在饮食上,给患者多加补充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针对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采取鼻饲流质饮食。第三,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缓泻剂进行辅助治疗。第四,遵医嘱予以护脑、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当中,给本组脑卒中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如良肢位摆放、肢体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心理干预等。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对两组脑卒中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在护理五周后,评估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以此作为观察指标。
1.3.2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3]进行测定,其中包括上肢十个大项目(33个小项目),下肢七个大项目(17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分值为0分到2分,总分共计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两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使用Barthel[4]进行测定,其中包括日常基本生活的十个项目,总分共计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束后,两组护理脑卒中疾病的患者中,其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等各项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在确认无误后,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以数据上下浮动5%作为可信区间。计数资料的表示使用例数(%),对比方法使用χ?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使用均数±标准差(x±s),对比方法使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脑卒中疾病的患者之间,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对比护理效果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两组脑卒中疾病的患者分别接受护理后,其临床病情症状、生命体征、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等各项观察指标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脑卒中疾病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得出,两组脑卒中疾病的患者之间,对比不同方式的护理效果有明显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针对脑卒中的患者,采取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5],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方面,心理辅导。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存在卒中后抑郁的情况,给患者实施心理辅导,及时的对其开解和引导,讲解疾病相关康复治疗及护理等知识,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采用音乐疗法等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方面,肢体功能锻炼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良肢位摆放,促进偏瘫侧肢体本体感觉恢复,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被动运动、床上翻身、坐位训练、床上坐起、体位转移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日常生活活动,指导患者洗漱、穿脱衣、如厕、沐浴等技巧。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脑卒中的患者,在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后,其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由此可见,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情况对比有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对治疗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在临床上有非常积极的重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矿文,江滨,梁杰等.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适宜技术在社区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25-4027.
[2]王定良,袁荣刚.依达拉奉与硫酸镁、大剂量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1,24(5):387-389.
[3]赵爱云,史俊霞.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7):1879-1881.
[4]陈劲松,倪恒祥,王军等.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1(9):850-852.
[5]谭建兰,陈安华,廖小乔等.临床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25-27.
论文作者:杨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8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肢体论文; 两组论文; 疾病论文; 能力论文; 功能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