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县中小学教育全面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工作管理论文

顺义县中小学教育全面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工作管理论文

顺义县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顺义论文,中小学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县中小学整体改革的十年,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985—1989年为探索性实验阶段,1989—1994年为实验发展阶段,从1995年开始了区域性整体改革实验。

一、探索性实验阶段

我县从1985年开始,先后在三所小学开始了“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整体改革实验”和“多学科同步改革整体优化实验”。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从三所学校改革的实验抓起,逐步提高对整体改革的认识。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小学生的素质影响到全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由于错综复杂的缘由,我们的基础教育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上都存在不少弊端。为了改变基础教育的现状,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的整体改革就应运而生了。

另外,按照系统理论的观点,学校教育又是若干相互联系的要素有机组成的整体,学校的任何一个要素对学生的影响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整体的综合影响过程。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各种思想、各学科知识都作为客观存在的综合影响因素随时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学生的身心发展又有它的客观规律,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整体。怎样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从而施以整体优化的教育影响?这些决定了中小学教育必须进行整体改革。只抓单科、单项的改革,刻意追求局部因素的优化,都会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必然呼唤整体改革。

二、实验发展阶段

(一)扩大实验校范围,通过改革实践总结经验

1990年7月,我县确定了中小学整体改革的实验校各六所。 经过几年的教育整体改革实践,从不同侧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1.整体性原理的运用,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益

实验校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形成了“三全”管理模式。“全员”,指的是校长全面负责,全校师生积极参与,体现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全方位”表现在空间、内容、途径、形式等方面,既有纵向的教育内容的序列化,又有横向的从党政工团到德智体美劳管理的横向联系;“全过程”表现在环节的紧扣和相对循环上,体现在计划安排的整体性和各部门的协调性上。三者关系是:“全员”是基础,“全方位”是保证,“全过程”是关键。实践证明,“三全”管理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协调与优化,给学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杨镇一中1994年被评为市级“全面育人,办学有特色”的学校,就是因为实行了“三全”整优的管理模式。

2.整体性原理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整体改革强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表现在教学上就要强调教师要有同一的教育观念,学科之间追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要求的协调性、教学内容的渗透性与综合性、教学方法的迁移性与相融性。我们组建了年级教研组(包括同一实验年级的所有老师),互相听课并定期研究实验工作,达到协调教育教学工作、协作攻关、形成教育合力的目的,使实验班的学生无论思想品德,还是智力、身体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多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比班。

整体改革实验校在教学改革上表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教学目的的整体性。传统教学以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校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教学目的要做到知识、智力、思想教育三者的有机统一,而且作为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标准。

二是教改设计的整体化。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各科教学是多个要素组成的,所以必须进行整体设计,注重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是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追求教学效益的整体性。实验班的任课教师都为此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不轻视、不歧视那些在学习中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而是因材施教,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这些学生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四是强调教学过程的情感化。情感化的教学过程,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悦、欢乐、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成长。实验班的任课教师都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以真情和挚爱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自始至终生活和学习在和睦、融洽、温暖与亲切的环境之中。在教学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习得能力。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整体改革实验学校的一个重要特色。

五是强调学法研究。实验校把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

3.整体性原理的运用使学校为学生创设了最佳环境,从而实现了整体育人

学生在学校这个空间,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教育信息,所以优化教育环境就显得格外重要。实验校对校园的美化、绿化都非常重视,对教室和教学楼的美化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做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和每一寸土地都会说话,都为育人服务。

实验校都十分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能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使社会环境也为学校的育人服务,实验校在这方面也做了最大努力。各校都办了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并请家长深入课堂听课,为学校教育献计献策。与此同时,积极到社会上挖掘教育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开展为社会服务活动。这样,使学校、家庭、社会真正形成合力,实现了宏观上的全面育人。

(二)教育局领导努力为学校创设宽松、和谐环境,推动了各校整体改革的深入开展

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1)成立了以教育局主要领导为组长, 以进校教科研领导为成员的县整体改革领导小组。

(2)形成了以专业人员为主、兼职人员为骨干的教科研网络。 县有科研、教研、学会的专门机构,学校成立教科室(组)、教研组、学会小组。

2.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深入发展、办学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有一个优化的外部环境做保障

(1)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在全市率行实现了县、乡(镇)、 村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

(2)积极推行适度规模办学。全县调整了小学的布局, 形成了每乡一所高标准的中心校,幅射2—3所完小的新格局。我县的小学已经由八十年代初的353所减少到现在的190所。

(3)全县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舍楼房化, 并购置了教学和电教设备,充分发挥了电化教育的功能。

3.推行办学标准化

遵循思想性、导向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制定了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七个条例,三个办法,一个标准”,在全县中小学试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校在贯彻落实教育局《评价方案》的同时,也强化了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制定了各级岗位职责和考核目标,形成了校级评价方案,做到了既统一指挥,又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工作的主动性。

依据《评价方案》,教育局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实行了全面量化管理,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将考评结果与结构工资及奖惩挂钩。各校也采取同样的办法,对老师进行考评。按照《评价方案》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不但井然有序,而且真正提高了质量。特别是基础薄弱校和边远的农村学校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从而达到了全县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4.抓住重点,搞好两支队伍建设

对学校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1)抓校长的提高

一抓校长的文化进修。当代教育要求校长向学者型过渡。因此,我县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创造条件鼓励校长进修。目前,我县已经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证书的校长有108人,占72%。

二抓校长的岗位培训。目前,我县中小学校长从总体上看还很不适应,我们抓培训的做法是:采取半脱产为主的形式办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校长要认真学好所开课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管理水平。培训班结业发给结业证书。只有取得结业证书的校长才有资格参与学校的领导工作。

三是利用假期为校长办理论讲习班。主要内容有: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改革的文献,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章和讲话,认清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功能;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知识及有关整体改革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以寻求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线索。通过校长讲习班的学习,校长们树立了素质教育思想,更新了四个观念:一是转变了人才观,树立了基础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摒弃了只有升学才是成才之路的旧观念;二是转变了质量观,树立了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摒弃了以分数来评价教育、评价学生的旧观念;三是转变了学生观,树立了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热爱每一个学生,摒弃了“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四是转变了教学观,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点,教师的主导应体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摒弃了把学生当成盛知识的“容器”的旧观念。

四是组织校长分期分批地到外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获取信息,学习经验,提高自己。

(2)抓教师的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适应我县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

我县制定了教师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培训的具体目标和分层次培训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分层次培训目标为两个系列、三个层次。两个系列是教学能力达标和德育能力达标。三个层次是教学和德育基本能力达标、教学和德育骨干教师达标及学科和德育带头人达标。为了保持三个层次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以教学和德育基本能力达标标准为基础,适当调整二级指标和评价要素,提高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要求,以便使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现在全县中小学有骨干教师187人,学科带头人23人。

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建立管理培训体系、抓好三项重点工作、坚持四项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管理培训体系:建立以教育局为指挥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两所进修学校为两翼的管理培训体系,实行分级负责,发挥整体功能。

——抓好三项重点工作:第一是抓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是抓好教研、科研工作,建立以两所进修学校、教科室为中心,以教研员为主体,以学科带头人、园丁新星、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为骨干,以学校教研组为基础的教研科研网络,把我县的教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教育局对学科带头人、园丁新星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认定一次;第三是抓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三级达标工作。

——坚持四项制度:第一是坚持青年教师教学评优和基本功竞赛考试制度,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对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创造条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第二是坚持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教育局规定,学校要为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指派一名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为青年骨干教师在校内外联系一名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工作量,并制定出相应的考评办法和奖励办法;第三是坚持骨干教师培训制度,通过集中讲座、系统理论学习、相互听课评课、开展教改实验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水平;第四是坚持总结表彰制度,对教师队伍建设成绩突出的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每三年评选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先进学校,对培养青年教师成绩突出的老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完善激励机制:在职称评定、评先进、分房、经费投入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保证把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办法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教育局一直把青年教育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苗子抓得早,提高抓得狠,稳定抓得实”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培训体系。这里不再展开。

另外,为了促进干部、教师的成才、提高,教育学会配合教育局做了大量工作,如组织教育理论讲座(每学年2—4次),进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组织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开展专题学术论文评选活动(要求全县中小学的干部、教师每年至少写一篇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几年来,学会组织专题征文活动共六次,评选出县级优秀论文1721篇。

行政、教科研、学校三位一体,形成了合力。十年实践,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我县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体育先进县、幼教先进县;高水平地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我县初中和小学学生的入学率都达到了100%,初中生的巩固率达到了99.58%;培养高中生15000 名并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11000名, 培养中专、 中技生近30000 名; 1990—1993年参加全市和全国学科竞赛获奖人数为1463人次,其中市中小学数学“迎春杯”赛,我县连续六次捧杯。

我县艺术教育成绩显著,几年来多次参加市级大型比赛,艺术节上一举夺冠;1994年又荣获北京市第二届少年儿童铜管乐演奏一等奖。

我县学校体育竞赛也取得好成绩。以1994年为例,城关一中在北京市传统项目学校“贝斯特杯”田径运动会上取得初中组第一名、高中组第四名和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有10人破6个单项纪录、 一个接力赛纪录;有10人次达到了13项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三、区域性实验阶段

(一)实施的必要性

我县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在提高民族素质上怎样充分发挥作用。

我县校级整体改革虽已见成效,但如何在此基础上办出更大成果,这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普教系统,让全县每一所中小学都能做到一校一个特色,毫无疑问,必须进行整体改革。从系统科学方法论上看,开展区域性整体改革,更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使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各教育要素在较大范围内优化组合,实现整体效益的优化。

(二)组织实施

1994年秋,我们开始着手制定区域性整体改革方案。我们认为,区域性整体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从我县普教系统的整体着眼,以唯物辩证法和系统整体优化的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结合我县实际抓住关键环节进行突破性的变革,从各种外部和内部的有机联系上解决问题,构建合理的结构。我们确定的区域性整体改革的题目是:实施中小学现代化管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打基础创一流,即为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的素质基础,实现学校办学、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全国一流水平。同时还制定了办学、队伍建设和学生素质的具体目标和改革的五项任务:(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2)转变行政职能, 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3)推广“三全整优”管理模式, 优化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4)以改革课堂结构为轴心,建立教育教学新体制;(5)改善教育的设备条件,实现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

在《方案》的统领下,各校再制定校级优化的最终目标和分阶段、分层次的目标体系。学校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随着组织的递降目标也越来越具体。这样就把总目标转化成多层次的具体任务,体现了“总体设计,重点突破、分步实施,促进发展”的原则。

我县中小学区域性整体改革的实验周期为七年,即从1995年1 月到2001年12月。基本实施步骤是:

1.起步阶段:1995年1月—12月。 制定全县中小学整体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成立组织领导系统和专家组;贯彻方案,做好动员发动工作;培训干部、教师。

2.实施阶段:1996年1月—2000年12月。 全面落实整体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措施;抓好整体改革示范校;抓好形成性评价。

3.总结阶段:2001年1月—2001年12月。 总结实施中小学现代化管理、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经验,抓好终结性评价工作。

标签:;  ;  

顺义县中小学教育全面改革的实践与思考_工作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