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根治率的影响论文_秦华梅,秦武廷

系统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根治率的影响论文_秦华梅,秦武廷

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404300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根治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30例 Hp 感染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5例,2 组常规给予三联药物疗法,干预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 2 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Hp清除率95.38%,对照组81.54%,2 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 良好的系统护理干预是Hp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系统护理;幽门螺杆菌;感染;干预

Hp 作为一种在胃黏膜的上皮和黏膜间寄生并且需要微氧量的革兰阴性杆菌,其可经由黏液性足突,在胃黏膜细胞的表面上牢牢地依附,对细胞起破坏作用,从而引发炎性反应。Hp感染中,有70%是慢性活动性的胃炎,有90%是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病因,同时也是当前WHO所认定的第一类致癌因素[1]。伴随Hp感染,其在胃十二指肠的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得到更多认识,及时对 Hp 进行根治治疗是胃病有效治愈的基本前提。笔者通过观察我院130例Hp感染患者,并给予相应系统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研究内容和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Hp感染患者130例,其中男73例,女5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1岁,均为首次进行Hp检测。将感染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 均 > 0.05)。

1.2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三联药物疗法: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泮托拉唑,连服10d,疗程一般为2周,根除Hp治疗终止1个月后复查。干预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

1.3 护理干预方法

按照两组患者的病情予以质子泵制剂以及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进行相应的治疗,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性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系统干预护理,其中包含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用药护理以及运动护理等。

1.3.1健康教育:向体检者讲解有关Hp的知识,使其了解其感染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之间的关系,并同时讲解Hp的致病机制,让体检者了解根治Hp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有关知识做成通俗易懂的宣传册发放给体检者,通过以上宣教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2]。

1.3.2 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释精神心理因素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或诱发溃疡,甚至导致 Hp 反复感染,指导其心情放松保持乐观精神,克服焦虑、紧张等心理,积极配合治疗,解释Hp感染只要根据医嘱服药,可以彻底根除Hp,而且不会诱发胃溃疡、甚至胃癌的发生,提高其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 饮食护理 改变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多食低脂、高蛋白以及易消化的食物,不应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合理科学的搭配饮食。加强饮食指导,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饮食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做到进食时心情要舒畅,不暴饮暴食,不食后即睡。同时要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进食时间不规律、进食过快、经常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或经常在睡前进食等不良习惯。

1.3.4 用药护理 详细询问青霉素过敏史,并需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者才可服用,阳性者排出实验组。嘱患者按医嘱服药,按时服药,不可漏服,治疗期间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抑酸药宜空腹服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抗生素必须定时服用,使血浓度保持高水平,从而达到杀菌效果。胃肠道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可在餐后30 min 服用,给患者讲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咽喉痛等,嘱咐患者不要紧张。

1.3.5 运动护理 按照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在饭后选取适合自身的有氧运动,例如散步、游泳以及太极拳等,其患者的运动量需要保持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以此来提升治疗效果。

1.4 Hp 检测 试验前晚禁食,向试管内吹气,采集“零时”呼气标本,被检查者口服含有13C -尿素的水溶液100mL,此时开始计时,30 min后向另一试管吹气,采集“30 min”呼气 标本,通过高精度质谱仪检测2个标本中13CO2 的值,两者之差大于4即为阳性,小于4为阴性。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8.0软件系统进行 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

2 结果

从表1可知,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4%,干预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各种因素使人们的思想压力不断的增加及饮食的不规律,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率在不断的上升,其较多发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处。消化性溃疡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发病因素为Hp的感染,在临床中发现因 Hp 所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较低,且常规治疗后患者仍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其主要原因与后期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情绪波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Hp作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自被发现以来,其与消化系统的多种疾病的关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到目前为止,可以肯定的是,Hp 除与上述疾病相关外,还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3]。

通过对感染Hp患者护理,其结果表明,经系统干预护理后的患者其在Hp根治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患者,表明良好的临床护理是Hp 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可以消除患者心理的负担。指导患者合理的饮食,规律生活作息,严格禁止饮食辛辣食物、咖啡、烟酒等刺激性的食物,培养干净卫生的生活饮食习惯,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对消化系统的进一步损害。通过心理疏导使其保持乐观情绪,嘱其遵医嘱按时服药等,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即形成相应的生活和治疗模式,防止出院后因不良的习惯导致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系统干预护理能够提升Hp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提升患者总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易璐,贺雪琴,王红琴.幽门螺杆菌感染 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5(36):353-355.

[2]舒泽蓉.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相关知识教育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1,7(12):68-69.

[3]Leal YA,Flores LI,Fuentes-Panana EM.Curea breath test forthe diagno- 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ldre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Helicobacter,2011,16:327-337.

作者简介:

秦华梅(1986年07月生),女,29岁,重庆市忠县人,大学本科,临床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现就职于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论文作者:秦华梅,秦武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  ;  ;  ;  ;  ;  ;  ;  

系统护理干预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根治率的影响论文_秦华梅,秦武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