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开创成人教育工作的新局面——鲁昕同志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工作论文,年会论文,新局面论文,成人论文,同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各位代表,同志们:
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了。这次会议以“成人教育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将全面回顾建国60年来成人教育取得的成就与经验,认真分析新形势下我国成人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借此机会,我想谈几点意见。
一、与时俱进、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成人教育发展的方向
当代中国的成人教育事业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仅仅两个月后,即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怀指导下,会议重申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强调要使工农大众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解放,更要在文化教育上也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教育必须为国家生产建设服务,为不断提高工人和农民阶级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服务,要大办工农业余补习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扫除文盲,进行识字运动。在会议精神的指引下,新生的共和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补习和扫盲识字运动。数以千万计的工人、农民学到了文化,掌握了知识,从此摘掉文盲的帽子,积极投身到了经济建设中去。可以说,建国伊始,党和国家就把发展成人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成人教育是共和国教育事业的重要起点,是新中国教育建设的第一个高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6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总结60年的宝贵经验,我认为要特别强调两点。
第一,成人教育非常重要。
自第一次全教会后,在历届全教会上,成人教育一直都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工作之一。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但是,新中国是建立在一穷二白基础上的,人民大众的文化素质非常低下,建国初期,农民中90%是文盲,工人中80%是文盲,也就是说,除少数人外,整个民族连基本的文化素质都不具备。提高全民族的基本文化素质成了建设新国家的当务之急。所以,第一次全教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识字运动,1958年中央再次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包括函授学校、广播学校)并举,免费教育与不免费教育并举的“六并举”方针,发展全日制学校、半工(农)半读学校、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等三种形式的学校,实行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的“三结合”,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把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摆在了与全日制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第二次全教会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半工(农)半读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教育普及程度和文化水平,为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成人教育再次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由于十年“文革”的耽误,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仍然有大量的文盲,特别是青壮年文盲(也就是1949年建国以后出生)占到总人口的21%,十年中我国的工农业技术水平严重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一线工人和农民很少掌握现代工农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工艺,大量青年失去了进入大学继续学习的机会,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人才极度匮乏。1977年8月,刚刚复出抓教育工作的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类半工半读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在小平同志“两条腿走路”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再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业余教育,满足在职干部、工农兵群众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习的需要”,并提出“要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业余学习的人们经过考核,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水平的,就应该在使用上同等对待”。1985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全教会,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有关干部、职工、农民的成人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提出要就改进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做出专门的决定。1987年6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了我国成人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工作方针,指出:“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
第二,成人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和民族都面临着不同的时代主题,党和政府都有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成人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主题,紧密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展工作。概括地说,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扫盲是成人教育的主题,六十年代以后,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是主要内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主要是补知识、补学历,弥补“文革”十年所造成的耽搁,1987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提出,成人教育要转到以岗位培训为重点的轨道上来,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也就是说,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从来都是根据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而与时俱进的。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实现了两个跨越,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国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3.58%;二是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3%。行业企业的职能也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时代,过去以行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职工教育和岗位培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说,传统成人教育的三个重点,即扫盲、岗位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这三根支柱都变细了,这三块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里的比重和位置都要重新调整。所以,新时期的成人教育迫切需要深刻分析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调整自己的服务目标和主要任务,找出新的实现途径与实施办法。
我认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成人职业教育应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新命题。①这是文化扫盲任务完成后,功能性文盲大量存在这一现实状况所决定的。②这也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产业不断调整、升级带来的客观需求。工作在各产业的各类劳动者,从个人的角度上说,需要技能提升,实现岗位转换,从国家的高度上讲,这是产业升级的必然诉求。③这更是提高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不断增加,人们需要通过学习满足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求。所以,发展成人教育,必须从我国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准确把握成人教育发展的方向。有这样几个问题今天提出来请大家讨论。
1.成人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至今仍然是一个人口总体素质、人均受教育年限较短的国家,生产和社会服务的一线劳动者仍然缺少必要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我国劳动力的这一现实状况,决定中国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关注儿童以及青少年的成长上,还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这始终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培养有觉悟、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不仅要培养接班人,也要教育培养当班人,不但要面向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还要面向发展中的各类成年人,还要面向生活中的老年人。现在,我国正处在激烈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农村人口要转变为城市社区居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要转移成为非农劳动力,这是一场变化深刻、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给成人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任务、新课题。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与普及,成人学习的方式与渠道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对成人教育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目前,有关成人教育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制度保障、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很多根本性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改革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
2.成人教育面临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认清挑战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成人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终身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给成人教育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普遍趋势。在终身学习的时代,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学校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也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阶段。传统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传统学校教育阶段之外的学习,已经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越来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终身学习的主体是成人,发展终身教育客观上要求各类成人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为成人教育实现新发展、取得新跨越提供了契机。
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党和国家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伟大目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一个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社会客观上要求教育必须全面发展,不但要发展学历教育,还要发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不但发展各种正规教育,还要发展各种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致力于各类教育发展的均衡与协调,逐步改变我国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正规学校教育与非正规社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使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加完善,服务的内容更加全面,服务的手段更加充分,服务的方式更加多样,使教育体系越来越健全。
最后,教育公平客观上要求教育要面向社会全体成员。教育公平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公平,更重要的是面向全社会和全体劳动者的公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感情化、生活化的学习需求越来越旺盛,认同并支持每个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是更重要的教育公平,是“学有所教”的重要内涵,这就需要走出教育就是学校课堂这一狭隘的模式,发展社会化、成人化、社区化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模式,不断拓展成人教育发展新的战略空间。
3.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支持与服务全民学习、继续教育上来,努力打造成人学习的新形态。
推动和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这是今后一个历史时期成人教育的核心任务。
在我国已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职业教育已经达到了空前规模的背景下,新时期的成人教育应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各类社会成员自主性、多样化学习上来,转移到各类社会成员的知识和技能更新上来。现在,教育部正在制订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有关继续教育的,规划中对继续教育的定义是,继续教育是面向结束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继续教育的对象主要还是成人,按照教育过程来分,可以称之为继续教育,从对象的角度,可以称之为成人教育,所以,对新时期的成人教育,现在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使用“成人继续教育”这一概念。就本质属性来说,成人继续教育也还是成人教育,没有变化,但重点与内涵发生了转移,新时期成人继续教育,服务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特点更加突出,重视职业技能培养提高的特色更加明显,与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结合得更加紧密,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形成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也就是说,要把过去那种以成人学历补偿为主要内容的成人教育发展成为以成人继续教育为主要内容上来。
要在这个总目标下,大力改革成人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成人教育的手段与方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成人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只有这样,成人继续教育才能为全社会所关注,才能使这项事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创造成人继续教育新的发展模式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宏观指导。
进一步加强对成人继续教育的宏观指导,既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要在充分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成人继续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综合规划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各项计划,加强公共财政的保障力度,完善成人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组织和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第二,要抓好学习型社会的制度设计。
党和国家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口号已有十年多的时间了,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个精神的指引下,各地、各有关方面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城市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目标,并确定了时间节点。但是,学习型社会(包括学习型城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都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框架,成人继续教育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等等,这一系列基本问题至今也还没有公认的明确的说法。这个工作,成人继续教育理应勇挑重担。
第三,要探索成人教育新的实现方式。
要积极探索建立成人继续教育新的认可与认证制度。学习是要得到承认的。过去成人教育的认可,如自学考试、成人高考、成人中专、成人中学等,主要是模仿全日制学校教育的模式,最后发一纸文凭。今后成人继续教育怎么才能实现认可和认证呢?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欧洲建立了学习等级制度,韩国、日本都在探讨建立终身学习积分银行。国内的一些城市也在积极推行居民终身学习积分卡。我们要在充分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搭建各种学习途径相互沟通的“立交桥”,健全支持、鼓励、服务成人继续学习的制度措施,建立符合终身教育发展实际的质量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成人继续教育的学分积累、认证和转换制度。
第四,要推动终身学习的服务支持体系的建设。
学习方式多样化、自主化,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特点。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组织形式,全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比如网上学习、社区学习、组织学习等。发展新时期的成人继续教育,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手段,开发符合成人特点的继续教育资源,加强各类成人继续教育的载体的能力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终身学习服务网络,制定和完善鼓励终身学习的政策制度,使终身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三、要面向基层,重心向下,努力开创成人继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新时期的成人继续教育工作,要重心向下,直面社会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要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将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转移到非农产业上来,迫切需要加强技能与素质两个方面的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象都是成人,正是成人继续教育的用武之地。要推动各地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完善县、乡、村农民职成教育和培训网络,动员和组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充分挖掘潜力,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力争每年完成300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
要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强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加强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督导检查,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争每年培训规模达到6000万人次。
2.服务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发展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新时期推动成人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近年来,在教育部领导大力推动下,在各地的积极努力下,作为成人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其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总目标,扎实做好面向社区居民、面向外来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要把面向各类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改善民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做出贡献。要重点抓好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要加强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督导评估,加强社区学习中心和社区学校建设,完善城区、街道和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关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扩展功能,向社区和社会开放,促进社区内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要进一步开发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丰富社区教育培训内容;要加强社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社区教育工作。今年我们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进行了调整,今后还要扩大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的数量,还将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国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回顾总结2001年以来全国社区教育发展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制订新时期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政策措施,努力使社区教育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取得更大的发展。
3.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继续推动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
行业企业的职工教育仍然是新时期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及各行业的沟通协调,加强职工教育的宏观统计和汇总,共同推进创建学习型企业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行业企业开展职工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推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先进单位。现在,社会化的培训需求日益旺盛,社会上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很快,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从建章立制入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订相关标准,加强规范管理和政策引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对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工作。
4.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提高成人学历教育质量。
各种形式的成人高、中等学历教育仍然是新时期成人继续教育的重要方面,还应该继续发展,但各级各类成人学历教育机构也有一个取向重新定位、功能拓展转型的问题。各类成人继续教育机构,包括成人高等学校、中、高等职业院校、社区学习中心、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等都要探索开放式成人继续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要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终身教育资源网络,为社会全体成员的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提供灵活、便利的条件。要进一步完善成人自学考试制度和成人高考制度,加强成人学历教育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要加强终身学习的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
要充分调动各级成人继续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开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把终身教育体系的制度设计与相关保障措施的研究论证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要进一步加强有关终身教育立法的调研与论证工作,福建、上海等地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福建省颁布实施了《终身教育条例》,是地方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典型,教育部也将在总结各地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动《终身学习法》的制定工作。要加强成人教育宣传阵地建设,及时总结宣传各地推动新时期成人继续教育的新做法、新经验、新典型,造就全社会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使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
同志们,2009年即将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的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前不久在太原成功地举办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总开幕式,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今天又在这里举行了成人教育协会年会,同时举行的还有“中国成人教育培训品牌博览会”。可以说,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旗帜下,成人继续教育的事业方兴未艾,前途一片光明。希望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要继续当好全国成人教育工作者之家,继续充当党和政府与基层成人教育工作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希望各级各类成人继续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努力推动成人继续教育实现更大发展。
预祝此次论坛和年会圆满成功!
标签:成人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论文; 中国成人教育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制度文化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社区教育论文; 继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