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72)
【摘要】 目的:观察牛蒡甘桔汤合咽扁贴治疗小儿急乳蛾的临床疗效,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诊疗思路。方法:运用住院部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西药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蒡甘桔汤合咽扁贴;对照组西药抗感染治疗。两组疗程均为5天,进行疗效分析。结果:P值=0.004(<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牛蒡甘桔汤合咽扁贴治疗小儿急乳蛾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关键词】 小儿急乳蛾;牛蒡甘桔汤;咽扁贴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321-02
小儿急乳蛾即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以6~10岁)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皆可发病,季节交替和气候骤变时多见。本病以咽痛、扁桃体红肿、溃烂化脓为主症,此病易发生并发症,严重时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1]。
目前西医治疗此病多为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抗感染及对症治疗。随着抗生素滥用情况加剧,特别是儿科抗生素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增多,致使此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中医在治疗此病上体现了较大的优势,特别是中药内服配合外治,可缩短疾病疗程,减少抗生素使用。现将我科60例来自2015年5月—2016年4月住院患儿(均符合本课题的诊断及纳入标准)的临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 以《耳鼻咽喉科学》(人卫版第五版)为参照诊断:(1)一般情况:病程<5d,起病急促,伴发热症状;(2)咽部疼痛明显,咽下困难,扁桃体单侧/双侧明显肿胀,表层可见脓白色物质渗出;(3)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异常上升(超过10×109/L),或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显著增高。
1.1.2中医诊断标准 以《中医儿科学》(主编苏树蓉)为参照进行诊断,属中医热毒炽盛证(即烂乳蛾):喉核发赤、肿胀;溃烂处渗脓性液;无法正常吞咽;壮热不退;口唇发干、发臭;大便干燥,小便黄少;舌苔赤红、黄厚,脉数或指纹发青、发紫。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本课题的中西医诊断标准
(2)年龄在3~14岁
(3)病程在48小时及以内
(4)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10×109/L或C反应蛋白升高
(5)家长或监护人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凡符合上述5项标准者,可纳入。
1.3 试验组
予口服牛蒡甘桔汤:桔梗6g、牛蒡子10g、连翘10g、射干10g、焦栀子10g、玄参10g、山豆根6g、酒炒黄连3g、酒炒黄芩10g、蒲公英15g、芦竹根30g、甘草3g。水煎服,每剂煎2次,去渣取汁300mL。3岁至5岁,30ml/次;5岁至9岁,50ml/次;10岁至14岁,100ml/次;均日3次,1日1剂。外用咽扁贴(药物组成来源于四川省名中医常克教授的经验方):主要由青黛、射干、蒲公英、牛蒡子、冰片等按一定比例共研为末,以蜂蜜调制而成。同时予以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50~100mg /(kg·d)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1.4 对照组
予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50~100mg /(kg·d)静脉滴注,以预防控制感染。
对两组伴发高热症状者,给予布洛芬滴剂服用,同时通过冰敷进行物理降温,1个疗程共5天,治疗1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综合疗效评估标准 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及发行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2002年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
1.5.2中医证候评估标准 包括临床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4项,依次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95%、减少70%~94%、减少30%~69%与减少<30%进行判定,排除无效项,由其余3项(即临床痊愈项、显效项、有效项)计算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以及方差齐性检验,两者均符合者方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性,不符合方差齐性者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不符合正态者采用非参数检验。
2.结果
表2显示,两组治疗后咽充血、分泌物及主症积分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说明治疗组改善小儿乳蛾咽充血、分泌物以及总体主症的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
3.讨论
3.1 对小儿急乳蛾的认识
已知最早提出“乳蛾”一词的是宋代儿科著作《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九》:“若发于咽喉者,或为喉痹,或为缠喉风,或为乳蛾。”《咽喉脉证通论》一书较早将乳蛾病独立成篇,并述病名由来,曰“其状或左或右,或红或白,形如乳头,故名乳蛾。”乳蛾的概念规范由《中医喉科学讲义》(1960年)提出:“乳蛾,又名喉蛾,其发病部位为咽部两侧肉突起处(扁桃体),凡红肿疼痛,因其形状如乳头或如蚕蛾,故名。”
急乳蛾病位主要在肺胃,病久可累及心肾。多因小儿脏腑娇嫩,腠理疏松,风热邪毒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咽喉,或小儿饮食不节、多食炙膊,脾胃蕴热,热毒上攻咽喉。病理因素以热毒为主,病机为热毒炽盛,壅结咽喉,气血壅滞,肌膜灼伤受损,血败肉腐,喉核溃烂化脓。
烂乳蛾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其起病较急,有恶寒及高热,吞咽时咽痛尤重,并可引起放射性耳痛,四肢酸痛乏力[2]。检查见扁桃体充血肿大,多数在陷窝口处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滤泡化脓者症状更重,粘膜下有黄白色小脓肿。血中白细胞升高。
3.2 治法方药探讨
本文采用的牛蒡甘桔汤根据清代《麻疹集成》(朱楚芬撰)拟用而来,方中有桔梗、连翘、黑栀子、玄参、牛蒡子、山豆根、黄连(酒炒)及黄芩(酒炒)等十余味草药,其中君药两味,为牛蒡子与桔梗,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的作用,二者可宣可泄,与生甘草相佐,可强化利咽散肿之功效;臣药四味,包括射干、山豆根、连翘与玄参,有消肿散结、利咽解毒的作用;佐用黄芩、黄连与黑栀子三药,可泻上焦、中焦、三焦之火,清心肺热、导火下行,邪去而诸症自解。《本草纲目》云,忍冬藤“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痛,痈疽……散热解毒”;《本草正义》与《二参西录》记载,蒲公英可治“疗疮”、“痈疡”与“红肿热毒之证”。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
近年来,患儿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6],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本观察研究,牛蒡甘桔汤合咽扁贴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能较快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疾病疗程,减少抗生素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殷春霞.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及文献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2]郑延明.防治上呼吸道病的咽扁输药贴制剂及其制备方法:CN,CN 101869664 A[P].2010.
[3]路岩莉,孙丹,胡园.紫雪辅助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5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7):1051-1052.
[4]何亚薇,吴玫.272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咽拭子培养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1):101-102.
论文作者:王艳1,杨谊1,周鸿雲2,孟超1,杜凯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牛蒡论文; 小儿论文; 扁桃体炎论文; 疗效论文; 中医论文; 标准论文; 疗程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