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南京现代农业新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农业论文,南京论文,新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农业功能说”:让“心”“肺”与“胃”同样舒畅
6年前,南京市把农业旅游与苗木花卉、食草畜禽、特色蔬菜、特种水产一起,列入五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动作,曾被许多人说成“不务正业”。
南京市农业局局长安开根认为,从南京实际出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进行农业功能性调整,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服务四大功能。而农业旅游恰恰是农业功能调整的一个突破口。“人的需求决定市场消费。发展旅游农业,使农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胃’(食品)的需求,更能满足广大城市居民‘肺’(新鲜空气)和休养身心、体验生活的‘心’的需求。”
为满足城乡居民“胃”的需求,南京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三级跳”——“产品变成商品,商品做成名品,名品进入名店。”过去5年,南京新增名牌农产品81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96个、绿色食品 102个、有机食品53个。2003年南京市的地产农产品就大举进超市,市农林部门的调查表明:高淳的螃蟹、江宁的富硒大米、横溪的西瓜、溧水的草莓,如今在南京各大超市已开始成为市民熟悉的商品。
为满足广大城乡居民“肺”的需要和为发展农业旅游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绿色南京”工程实施4年来,全市年增造林面积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2%。为满足“心”的需求,南京加大南京农业旅游“一圈、三带、四区”规划和实施力度。市农林局专门设立了旅游农业办公室。农业功能的提升带来产业价值的直接增长。据统计,从开发农业旅游以来,全市累计已有758万人次下乡游玩,实现旅游收入22.3亿元。全市160万农民人均来自农业旅游的收入达到387元。2006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到“十一五”末,将达500万人次。
记者点评:功能多样化,是现代农业的一大特征。南京市在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同时,调整和开发现代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了农业潜力,促进农产品升值和资源的有续利用,增加就业农民机会,一举多得。
“现代农业定位说”:把农业做成“快乐产业”
“农业不能总是被贴着落后、弱势、困苦的标签,现代农业的定位应当是先进、高效、优质和轻松愉悦。”南京市农业局局长安开根说,“要让农民和市民一样,从现代农业中得到效益,得到快乐。”
安局长的“快乐农业”一说,并非异想天开。葡萄熟了的季节,在与南京市区隔江而望的江心洲乡村,记者见识了现代“快乐农业”给市民和农民带来的轻松快乐。种葡萄多年的高仲凯大爷说:“现在岛上种葡萄的都是中老年人,但是政府农业部门服务到家,省力省心。”农户们把自家葡萄园打扮成园林,对外开放,让游客自采自摘,省了自家力气,还满足了游客体验享受到农趣的需要。一户农民两三亩葡萄园,一年轻轻松松赚个一两万元。
在另一家农业服务公司的农户生产基地,记者还见到一个农户的园圃里长着数十种形状各异、玲珑新奇的玩具南瓜。那位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农户笑嘻嘻地跟记者说:“长这新奇玩意儿,不要说一只瓜能卖出几只瓜的钱,就这天天早上到地里来看看,摸摸,心里就想着乐!”
从日晒雨淋、粗大笨重的“土里刨食”、“提篮叫卖”到农业机械化、工厂化、轻松“懒人化”,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本身,也让农民开始享受从事现代农业的“过程”的“快乐”。更不用说,现代“快乐农业”所创造的直接的和间接的优质产品与优化环境带来的“结果”的“快乐”了。
记者点评:让生产主体与消费对象一起,在获得现代农业喜人奉献与丰厚回报的同时,获得一种物质和精神上的愉悦,“快乐农业”,由此赋予了现代农业崭新的定位和魅力无穷的未来。
“现代农业文化说”:将产品与文化一起“打包”
提起不久前的“农业嘉年华”,南京人依然记忆犹新。
“我们组织郊县农民拉来80多辆卡车127个系列优质名牌农产品,可还是不够卖。”南京市农林局旅游农业办公室同志介绍,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为买土桥大米,竟然早上5点多就在入口处等候。据统计,为期两天的“农业嘉年华”吸引了26万市民,仅优质农产品就卖出 282.4万元。
为了抢眼球,参展农户使上了全身解数:高淳高墩请来渔翁和牧童;六合竹镇牵来“明星”苏尔羊;浦口建起荷花池,任凭市民抓泥鳅、黄鳝;郊县民间艺人摆起了“擂台”,一展绝活。“我们全家体验了南京各区县的农村文化,‘战利品’也颇丰,过足了瘾。”一位市民说,下一步,他与家人打算利用假期去感受“农家乐”的风味。
从山田奶业文化园、艺莲苑等到现在的“农业嘉年华”,人们在帐篷大会中体验内蒙古草原风情,在荷文化长廊里品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狂欢时感受丰收的喜悦。“区区(县)有节、节节出彩”,南京农业旅游蓬勃发展,节庆活动日趋成熟,已成为将优质农产品和农村文化一起“打包”展示的最佳平台。
记者点评:“农业嘉年华”等节庆活动提供的平台,是南京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资源和财富。走出了过去“就农业谈农业”的老思路,文化含量的注入,为推动现代农业,提供了创造与创新的范本。
联系电话:0431-886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