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开展“手拉手”德育特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麦雪珊

在小学开展“手拉手”德育特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麦雪珊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环城小学 528300

摘 要:我校自开展“手拉手教育”课题实验以来,频获殊荣:先后被评为街道先进学校、区先进学校、区绿色学校、区交通安全学校、佛山市优秀红领巾社团、广东省优秀电教学校、广东省优秀红旗大队,在上级领导、家长和社会中享有良好的声誉。“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发起,是引导少年儿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一项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手拉手 德育活动 教育实践

多年来,我校在开展“手拉手”德育特色活动实践中始终遵循沟通、交流、理解、团结、合作,并衍生出更为具体的多重“手拉手”关系: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等。德育工作在“手拉手教育”大课题的统领下,教育形式扩展为:我和老师、我和名人、我和自己、我和爸妈、我和节约、我和“三礼”、我和合作、我和祖国、我和山区小朋友……不同教育形式的变换加上配套的措施与活动,使师生喜闻乐见、不亦乐乎。

一、“我”与“合作”手拉手

1.“我”与“合作”手拉手之学生篇。班级工作中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追求目标,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优秀的班集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几年来,我校开展“手拉手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把大集体变小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适应了新课程下的养成教育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开放式养成教育中得到新的发展。实验初期,由班主任按照男女生心理与生理差异、能力与智力差异及个性与气质差异等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思想素养、学业成绩、各方面能力、行为习惯的差异,指导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或8人小组,然后根据学生意愿做一些微调,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到各小组。各小组在分组后进行分工,选定组长和其它岗位,再根据校规班纪和自身需要、结合小组每位成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组规,学生以组规规范自己。为使小组成员更有归属感,班主任利用班队课指导学生为自己的小组进行命名并创作小组口号和组徽。以后开展班级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无论是班级的大清洁、课室文化布置、水果拼盘比赛、为贫困山区捐书活动等,学生都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合作机会,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促使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为小组的集体荣誉贡献力量。

为了使小组合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德育组设计了《“手拉手”班级自我发展登记表》,以喷画的形式粘贴在课室后面,上面记录各合作成员、小组每周、每学月、每学期的表现情况。登记表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小组之间、组内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自觉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班级管理带来了莫大的便利。德育组还为各小组设计了《“手拉手”小组自我发展记录册》,记录小组每次的合作情况,成为小组成长的足迹。班主任每星期把小组竞赛得分情况向全班公布,填写于登记表上;每月对优胜小组和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奖励、表彰;每学期对整体情况进行一次总评。学校德育组每学期评选一批优秀合作小组,并进行两次“优秀合作伙伴”评选活动。通过少先队广播、大会小会,反复表扬表现好的班级、小组和组员,给他们颁发奖状,甚至把表现优秀的小组成员照片、小组的闪光点用喷画的形式展示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学生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组员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自从我校提出了“我”与“合作”手拉手——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以来,全校29个教学班全面行动起来,从不懂摸索到熟练操作,从初步框架发展到规范管理,有效地促进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现在,班级小组合作管理已经在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少班级在小组合作管理中取得了巨大的转变,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2.“我”与“合作”手拉手之班主任篇。“我”与“合作”手拉手——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务管理中解脱出来,自然成为班主任手中的一件法宝。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班主任沙龙活动,邀请专家、资深教研员一同参与研讨,班主任的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了理论的支持,班主任还把所学到的经验方法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每学期班主任都进行主题鲜明的班队会研讨课,邀请专家教授、兄弟学校骨干班主任前来指导,共同商讨、评课,获得了一致好评。学校出版的《自我发展,我在路上》专集收集了部分班主任主题班队会课例反思的文稿。广州市教科所冯国文教授定期到我校与班主任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议,会上对我们的德育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冯国文教授的引领下,学校多次邀请名家、名师为我校的师生授课,传经送宝,使我校的德育科研更趋成熟、更有特色。学校德育负责人在街道中小学德育会议上作了专题德育工作汇报,获得一致好评。同时,各班主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撰写经验论文,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所撰写的相关论文屡屡获奖:麦雪珊老师的《小组合作让我收获喜悦》《从“导”到“自”的飞跃》《为了孩子那一脸灿烂的笑容》,黎干勤老师的《小组合作,共创佳绩》,老惠珊老师的《从现在开始》等,分别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自我发展教育年度大会”上获得一、二、三等奖;林杏珊、郭燕霞、黎干勤、陈艳娣等班主任被大会评为自我发展先进个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我”与“三礼”手拉手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校深入有序开展“礼貌、礼节、礼仪”的“三礼”教育活动,把“我”和“三礼”手拉手教育列为德育的一项常规工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在督导中抓养成,在实践中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为使“我”和“三礼”手拉手教育活动扎实有效且持久地开展,我们建立了长效机制,同时不断丰富载体,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努力使活动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开展“三礼”教育活动初期,学校成立了“三礼”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和教师深入学习,统一思想,确立了以“我”和“三礼”手拉手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讨论制定了适合我校德育发展的《“三礼”学习材料》,通过教育平台发送给全校教师。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和学生一起学习,宣传组把材料展示于橱窗。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三礼”教育活动的宣传,大造舆论,邀请了专家名人到校为全体师生上“三礼”教育课,使师生明确了“三礼”教育活动的目的、要求和意义,开展“三礼”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使“三礼”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本着“制定计划、突出重点、分段实施、逐步推进、总结提高”的原则,我们把活动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围绕明礼、实施、检查、评比四个基本环节开展工作,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工作安排、检查、总结。

教师方面: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切实开展文明礼仪建设活动,每个阶段采用集中和自学安排一个专题学习。学生方面:第一阶段以校园礼仪教育为主,组织学习校园礼仪37条,培养学生校园文明礼仪知识。第二阶段,在养成、固化学校文明礼仪的基础上,以家庭礼仪教育为主,组织学习家庭礼仪20条,培养在家孝敬父母、礼貌待客的礼仪。第三阶段,在巩固校园、家庭礼仪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公共场所礼仪38条,培养学生掌握在公共场所的礼仪。第四阶段,重温学校“三礼”教育规则,学生通过对照检查,纠正缺点,使思想、行为更加规范。第五阶段,撰写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理论,为活动的长期开展提供借鉴。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三礼”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经常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邀请专家与班主任进行座谈和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总结,不断推进。

为使活动不流于形式,学校制定了评价机制来促进活动的开展和巩固活动效果。评价分为每周评分和每阶段评分。每周评分即每位学生先进行逐条对照自我评价,然后学生小组内互评,再结合老师的评价和各检查员评价,综合成得分,填写在学校宣传橱窗“三礼”星级班评比栏里。通过评分,每学月每班按5%的比例选出礼仪示范学生,各年级组每个阶段对每个班进行评比,推荐一个礼仪示范班进行表彰。通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生学礼仪、用礼仪,学校呈现出人人讲文明的良好势头。“我”和“三礼”手拉手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全体教师的行为理念和师德水平,培养了学生知礼仪、懂礼貌、讲文明的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我”与“校外”手拉手

学校是开放的社会组织,社区和家庭对学校发展有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构建学校、社区与家庭“三位一体”的学校教育体系,是学校变革的重要方面。我校紧跟教育新形势,贴近时代脉搏,与家庭、居委会、公安组织、广播宣传媒体等一切可用的校外资源强强联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1.“我”与“家长”手拉手。家长的职业、阅历与专长对学校来说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开展更有效、有益、有趣的家校共育活动,继家长委员会成立之后,我校常常邀请学生家长进课堂讲课,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此举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利用家长这一教育资源,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带给学生新鲜感;另一方面促进了家校合作,使老师和学生领略了家长的教育风格,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亲密,而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关系,充分体现合作、共赢,切实提高了家校共育水平。每年我们都会邀请一年级的家长参加一年级新队员的入队仪式,二百多名家长带着喜悦、带着期待、带着摄影器材参加孩子的入队仪式。新队员在队旗下让自己的爸爸(妈妈)佩戴上了向往已久的红领巾并庄严宣誓;而与会的家长也再一次圆了童年的梦——佩戴上红领巾。家长们沉浸在欢乐之中,笑得合不拢嘴。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都会留下热情洋溢的感言,从家长们的留言中我们看到了“我”与“家长”手拉手的良好效果。

2.“我”与“社区”手拉手。我校从社会建设的大局重新审视社区与学校的关系,提高认识,采取措施,促进互动,优势互补,创新协作,形成合力,共建双赢。为进一步推进教育行风建设,不断加强学校与居委会的沟通,共同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我校一直与大良中区居委、文秀居委紧密联合,不断分派学生、老师参与居委会举办的各项大型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得到了锻炼,获得了课堂上没有的知识,更长了见识,明白了事理。我校还聘请民警当学校的法制副校长,邀请交通警察进驻学校开展讲座,与学生们一起参与签名宣誓活动。实行了警校挂钩之后,学生的法制观念、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杜绝了一切违纪违法事故的发生。

3.我校还与“媒体”手拉手。学校承办的顺德“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吸引了多家媒体报道;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凤城敬老院慰问活动,当地媒体作了独家报道;到西山烈士碑扫墓,我校多位学生接受了顺德电视台的采访;学校的消防安全演练,也得到顺德电视台的广泛报道;与顺德物业管理协会携手开展的“我当环保小卫士”活动详情刊登于媒体上……与媒体的手拉手,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论文作者:麦雪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0

标签:;  ;  ;  ;  ;  ;  ;  ;  

在小学开展“手拉手”德育特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麦雪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