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兆梅
(武宁县人民医院 邮编332300)
且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5.45%,也显著高于甲组的72.7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结合情况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作用重大,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护理;饮食指导
肝炎,特别是病毒性肝炎,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传染性疾病,有着多发、多见与传染性等特点,尤其是急慢性肝炎容易发展成重型肝炎,极大威胁到患者健康[1]。故文章抽选我院收治的44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具体探讨其护理干预办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4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26例,女18例,年龄均在20~54岁间,平均年龄为(32.1±2.4)岁。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关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诊断标准,且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乏力、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22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做必要的隔离消毒处理,分室收住,患者所用物品、排泄物与病房等均需经高压蒸汽、日光或紫外线、高效化学品消毒,且出院时用品也需在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回家;住院期间,医护人员需做好隔离防护措施,于接触后及时洗手、消毒;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叮嘱患者卧床休息,于恢复期日渐开始就恢复活动等;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被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有:
(1)心理诱导。患者入院后,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评估,进而结合患者心理情况进行针对性诱导。如在护理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温和的语气同患者沟通交流,使之树立正确疾病观念,引导其适当展开娱乐活动;对焦虑患者,耐心倾听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分析原因,给予患者理解与同情,使之感受来自护士的关心,树立治疗信心;对恐惧患者,护士可详细告知其病症诊断、治疗与检查的目的与方法,让患者做好相应准备,并随时观察其病情,做好相应解释工作,使之以积极心态面对病症。
(2)饮食指导。护理中,辩证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其中,阳黄者指导其半流质清淡饮食,并指导患者多食新鲜水果蔬菜,禁止食用肥腻、醇酒与辛辣、甜腻等助湿与生冷食物;阴黄者指导其禁食生冷、油腻食物,多食用一些温中、利湿与健脾等食物,如山药、冬瓜、薏苡仁与葫芦等;加之该类病症患者发病多比较急,且黄疸加深快,易出现吐血、高热烦渴等症状,故护士需引导患者最大限度保持低蛋白与低脂清淡饮食,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禁食辛辣、煎炸等食物[2]。
(3)生活护理。因该病症患者胆盐沉着情况严重,会刺激到其皮肤神经末梢,进而致使患者出现瘙痒情况,故护士必须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即指导患者穿棉质柔软与宽松内衣内裤,经常擦洗皮肤、洗澡,保持床单的干燥与清洁。对皮肤瘙痒者,可局部涂抹止痒剂,并每日用温水擦身,不可食用化妆品或肥皂,可将40g苦参用水煮,用于身体外擦,并严格禁止患者抓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感染[3];若患者实在无法忍受,可引导其转移注意力,如引导其看书、听轻音乐等,以缓解皮肤瘙痒情况。
(4)用药指导。遵医嘱给予患者保肝药物应用,叮嘱其不可滥用其它药物,尤其是要禁止使用有损肝脏的药物,并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其对应用药指导。如湿热兼表证者,多伴有发热、恶寒与脉浮、头身重痛等表现,可引导患者频服热粥以帮助出汗,利于解表;热重于湿者则给予其相应药物应用以清利湿热,促排便,并具体结合患者排便情况与用药期间表征变化来合理调整用药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出血、皮肤淤斑等情况,适情况给予其安宫牛黄丸应用,以达到凉血开窍与清热解毒的功效。
1.3观察指标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情况加以评定,主要包括人际关系敏感、抑郁与恐惧、焦虑、精神病性5个因子。同时,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临床症状与心理状态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两组护理干预后SCL90因子评分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同时,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5.45%(21/22),也显著高于甲组的72.73%(16/2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属一种因肝炎病毒诱发的急性消化道传染性病症,临床多表现为起病较急、厌油、食欲减退与乏力、上腹部不适等,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畏寒发热症状,且尿色也会加深,而皮肤也会出现黄疸[4]。而在中医学中则认为该病症属“阳黄”、“黄疸”范畴,为受湿热疫毒,而肝胆气机受阻,致使疏泄失常,而胆汁外溢所造成的,同外感疫毒、肝气郁结、瘀血阻络有着密切关系[5]。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对应心理诱导、饮食指导与生活护理,可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乙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更好,护理满意度更好。可见,结合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情况,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任银银.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护理探讨[J].中外医疗,2014,8(11):162,164.
[2]李淑慧.浅谈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3):215-216.
[3]刘丽君.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9):2729-2730.
[4]赵英.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护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1896-1897.
[5]马婧雅.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3):200-201.
论文作者:邓兆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9
标签:患者论文; 病毒性肝炎论文; 情况论文; 黄疸型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症论文; 心理论文; 《健康前沿》2015年10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