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常见的几个误区分析论文_张自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常见的几个误区分析论文_张自炜

(广西北海合浦县廉州镇陈屋小学,广西 北海 536199)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误区。任何一节课都是有优缺点的,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教学出发,总结常见的几种误区和问题,以教学实例为特点,分析了如何改进常见方法,不断调整教学的缺点,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探究;误区;课堂效率

在新课标下,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模式和教学实施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使小学教育和小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很多根本性的变化。例如,探究利于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和学习规律,但是随着探究式教学的铺开和实施,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局面和问题误区。笔者通过实践的教学经验和自身教学观察,在“探究式”教学中总结一些常见的误区,以飨读者。

误区一:为了探究,唯一探究

诚然,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新一轮的改革出现的探究式教学是进步的,倡导探究式教学也能利于学生的思维和孩子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特别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巩固和深刻,让学生能掌握知识有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自然更牢固。但是在教学中,很多小学课堂教学都是一样的探究,总是从始至终都是探究,不断让孩子们提问,回答不出来,就轮流回答,除了探究,就好像没有其他教学形式一样。到处探究的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教学还是有必要的,小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少而出现不能探索知识的特点,我们还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讲授法才可以,学生的接受法才能让孩子们受到老师的知识权威引导,利于良好的班风形成,避免一盘散沙的现状。

误区二:重视活动,缺少指导

数学的学科是严密的,是脚手架式上升的,在小学阶段如果不能及时改正和巩固,在后期的小学,乃至中学是受很大的影响的。在小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习惯进行活动教学,就是什么问题,什么计算都要安排一组、两组的同学进行活动教学。当然有好的方面,就是能还小学生快速记住和学会基本的运算法则,例如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的教学,很多老师利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什么教学都是按照探究式出现。“活动”是落实,是激发,是巩固,而不是一种必须的形式,在复习课过程中,孩子们的记忆是靠训练和理解的。在低年级的加减运算可以活动式出现,但是在高年级的分数运算、小数点运算等等就要求让孩子们数学思维的提高。我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指导代替活动反而效果更理想。

误区三:启发教学,过分提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少不了的,提问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学目标的综合方法,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后,要积极设置问题,为实现达到目标而不断展开。当然问题也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很多老师出现的误区就是,什么都要问,是吗?对吗?口头禅式的问题,形成形式上的提问,真正的知识本质上的提问却很少。又有一些老师设置的问题过,联防轰炸等等万能式问题,怎么做?怎么样?做出来没有?等等这些问题显得很苍白无力。因此,对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出发点,要在课堂40分钟内要质量,问题要适可而止,达到真正实现优质的高效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误区四:分组探究,模式僵化

在很多的小学教学过程中,虽然许多的教师在课堂上都能积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也能按时完成。但是在笔者看来,小学数学课的探究和讲授过于形式化和模式僵化。例如,先是提出问题——提问举手——讨论思考——探究问题——讲解结论。基本上是这一模式,在公开课中,分组讨论也是基本上都模板式程序。这一模式的出现,特别是各级的公开课情况,都是同一类型问题,教师的上课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导致形式单一,思路单薄,缺少变化,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实际上,教学是很复杂的心理活动,要求做的工作可以灵活处理,有时候不一定要这一模板形式。我们可以让高年级同学们讲解知识,低年级的同学一起讨论的同时,分组交流数学计算等等。像问题的探究要求贯彻整个数学教学的,因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法就是学生能掌握就是最好的方法。

误区五:成人要求,评价草率

学科的教学是少不了评价机制的,简单的评价机制就是布置作业,看学生的回答情况。更全面一点就是测验和考试,也可以是期末测试等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考查的时候,评价要多方面把握。从认知的方面,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从知识层面要合符学生学过的知识体系,从知识点分布要全面的测试学生的知识,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又要有利于教学的承前启后的实施。

研究发现,一般的同学对活动课的评价十分有积极性,但是对数学测验就没有很高的积极性。数学探究和数学教学,要在特定的教学情况下多方面建立评价机制。例如在计算方程时候,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案例实验分析,并从图片、实物中得到,结论,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同时具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可见,对小学生的探究活动要适度,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不能以成人的观点去分析和草率评价。

误区六:方法单一,少数学味

纵观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关于数学味的教学很多教师都是填鸭式教学。讲得多,探究得少,教师越俎代庖的多,学生主动的少,特别是关于问题的审题,教师吧学生审题的过程中办了,致使很多同学在中学时候有很多的后遗症等等。要让小学数学有数学味,怎么做?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不仅要采取多方面的方法指导,还要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还远数学课堂的“数学味”,渗透数学思想。

例如在学习六年制的小学数学,五年级教材中,第三单元介绍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用我们合浦大月饼的实例出发。笔者通过课堂引入分月饼这一生活实例,达到学生能理解分数的概念,使课堂充满数学味。

当然,关于数学教学的误区很多,这里是笔者介绍的几个常见的问题,例如还有信息技术与实现整合、数学活动探究等等都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任何一节课都会有优劣的,能发挥好优点,不断扬长避短,把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就是最好的,只有充分了解很多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加以改进,这样有利于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

论文作者:张自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常见的几个误区分析论文_张自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