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发展科技产业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学研论文,教育质量论文,科技产业论文,途径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是否应该办企业,众说纷纭,曾引起过激烈争论,至今尚无公认一致的意见,核心问题是高校办的企业能否提高教育质量。
目前,校办企业办得比较多、比较好的是科技企业。这类企业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利用学校的土地、房舍、设备、资金,使用一些学校的科研成果和人员,独立经营后基、上与学校的教学、科研脱构,只是通过经营创收,上缴部分盈利,以改善办学条件和职工生活;另一类企业是既利用了学校的有利条件,又经常地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力量,为企业发展、创收服务,注意培养和锻炼人才。前一类企业,主要以金钱支援学校办学,其贡献大小、与相同的普通企业相比,主要决定于学校为其提供的条件,发挥学校优势不多,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较小。后一类校办企业,因能不断吸收众多的教学(科研)人员为其服务,使企业的产品不断改进、更新,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不断地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其生产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不断地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实现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前一类校办企业,如果仍有担心可能出现以“副”(业)挤“主”(业)苗头而仍有争议的话,对于后一类校办企业则应从教学和科研的实际出发给予扶持。
本文以吉林工学院校办企业“高技术产品研制厂”为例,试图阐明校办企业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依靠“科研[,1]→生产[,1]→科研[,2]→生产[,2]……”的运行机制,既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又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是可能的。
吉林工学院是一所以机电化管为主的多科性工科院校。办学时间较长,师资力量较强、设备条件较好、社会影响较大的专业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
该院高技术产品研制厂,根据学校情况和企业筹建人员的特长,选择了以机电液结合的现代化金属热处理生产线为主要产品。1989年创办开始时,仅有十几名专职人员,到1993年末专职人员为110人,年产值达到1300万元,利润350万元,纳税68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研制的设备可以替代进口,而且价格仅为国外同功能设备的1/3~1/4,因此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生产的“渗碳热处理自动线”,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1993年通过了国家“火炬”计划验收。1994年另一种新产品“多用箱式热处理炉”,通过了由全国热处理学会主持的新产品鉴定。到目前为止,研制厂根据用户要求,为全国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研制成功5个类型多个系列20多条金属热处理自动生产线,而且深得用户好评。在全国几百家热处理设备制造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研制厂重视科学研究、尊重科技人才、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分不开的。
在生产这类成套设备之始,针对无马弗滴注式连续气体渗碳炉存在的电热体使用寿命低的关键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该项目是替代耗能多、价格高的幅射管加热渗碳炉的核心所在,也是用户最关注的问题。在吉林省科委的支持下,将“提高连续渗碳炉关键部件电热体使用寿命的研究”课题,列为1990年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由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和大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终于找出了电热体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和减缓电热体早期失效的方法,再由研制厂根据研究结果,在生产中试用和改进,结果使制成的电热体使用寿命,不仅远远超过国内生产的同类设备,而且也超过了国外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生产的第一条渗碳热处理自动线在杭州万向节厂使用,其产品合格率、能耗和使用寿命都达到或超过了国外同类设备水平,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该厂在生产出口万向节时向外商介绍了这条渗碳热处理自动线,得到了外商的认可和好评。因此,该厂又订购了3条渗碳热处理自动线,现在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1992年在青岛市召开全国齿轮热处理行业会议,120名代表实地考察了研制厂为青岛万向节厂研制的热处理自动线及其生产情况,设计部门、齿轮工厂科技人员,对这条热处理自动线的设备制造精细、结构合理、性能良好、处理产品质量上乘,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准确了解研制的热处理自动线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以学校名义邀请对我国热处理行业相当了解、专门生产各种电加热炉的日本关东冶金炉株式会社社长和开发部部长来我校考察研制厂制造的热处理自动线。他们认为,我们是中国热处理设备制造企业中技术力量最强的单位,生产的设备技术水平与他们的产品相当。
在杭州万向节厂调试第一条热处理自动线时,曾出现生产的产品硬度合格而金相组织中残留奥氏体级别超标准的问题。从金属热处理原理来分析,这是不可能的。为此,派了2名热处理专业教师到现场协助调试,最终发现这是由于金相试样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假象造成的。实际上产品金相组织不仅合格而且性能良好。在调试工作中教师的生产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大学生的生产实习是当前高校的难题之一,除了经费不足之外,工厂不愿接收学生实习或不能真正参予生产实践,研制厂补助部分经费,吸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生去青岛万向节厂参加热处理自动线的安装、调试和生产实习。为了确保自动线按时投产,工厂要求严格,学生积极认真。在既完成了部分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又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和一般参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学生从这种由计算机控制的大型热处理成套设备的标牌上有吉林工学院制造的字样中受到鼓舞,感到自豪,研制厂还出钱资助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要求学生提供所调查的大中型企业的设备情况和存在问题。这些信息将作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参考。
为了降低使用热处理自动线的生产成本,取代价格高的渗碳滴剂乙酸乙酯是其重要方面。部分教师和学生结合毕业论文工作,开展了乙酸乙酯的合成和高温下的分解、裂解及渗碳的试验研究,工厂为此提供了试样和部分试验用的设备。通过这项研究,确立了以廉价材料代替乙酸乙酯是可能的,并提供了代替的方向,同时也为含镍耐热钢及电热合金在滴注式气体渗碳气氛下出现的熔蚀早期失效现象找到了原因。
汽车特别是轿车的国产化,齿轮是关键的基础零部件,汽车齿轮锻胚的正火(将钢件加热到920~950℃保温后出炉堆放在空气中冷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由于钢件成堆冷却不均匀,处理后不仅影响切削加工性能,而且也影响齿轮渗碳热处理后的变形和使用时的噪声。为此热处理专业教师提出合金渗碳钢件的等温正火新工艺。研制厂支持开展这项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得出,等温正火比普通正火有诸多优点,新工艺是改善钢材切削加工性能和稳定渗碳淬火变形规律的有效措施。研制厂又制成中间试验装置,进行类似于实际生产的试验,补充了实验室研究试样小、数量少的不足。已为四川绵阳方向机厂和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长春专用车厂各研制一条合金渗碳钢件等温正火生产线,这种生产线的投入生产对提高汽车齿轮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节能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政策,金属热处理是耗能较多的工艺。省能热处理是学院热处理专业科研方向之一,出过一些科研成果,发表过多篇论文,也受到一些工厂的重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热处理设备保证,这些研究成果,未能在生产中推广使用。例如,热处理专业教师利用应力、应变和控制原始显微组织促进碳化物破裂与球化的理论,研究成功的轴承套圈锻造余热球化退火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节能50%,生产周期缩短80%,制成品的使用寿命提高1倍左右。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2等奖,并在工厂试用成功,由于试验设备常出故障,而被迫停用。又如,利用钢的平衡组织粗大晶粒不遗传的理论,研究成功的合金渗碳钢锻件的锻造余热正火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节能100%,也由于缺少相应的设备保证以及工艺要求的冷却速度较难控制,也未能推广应用。
虽然,研制厂把节能作为研制设备的重要特点,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为杭州万向节厂研制的热处理自动线,使用第1年即获得浙江省节能奖,得奖金7万元。但由于没有改变生产工艺,故不能在节能上取得根本性进展。如果把教师的节能工艺研究成果与新设备的研制结合起来,既可以使科研成果得以应用,又可创造新的成套设备。为此,研制厂组织力量向用户宣传这些节能热处理新工艺,一旦用户接受即进行研制。可以认为,教师的这类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有期可望了。
为使研制的热处理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及时了解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大胆应用高新技术成果。研制厂聘请了多位知名热处理专家教授为顾问,咨询科技问题和获悉国内外有关信息,而且不惜工本引进和应用高新技术科研成果。例如,为绵阳方向机厂研制的渗碳热处理自动线中,不仅应用了本校的科研成果,而且也应用了西安交大、上海交大的碳势控制、钢件渗碳过程重要参数计算机显示、诊断、调整等技术,使研制的自动线达到国际80年代后期的先进水平。1993年为上海齿轮厂研制的多用箱式热处理炉,吸收了多项国内外新技术、新材料、新机构,一次调试成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近期进口的同类设备的水平,并成为该厂多台先进热处理设备中,可与国外设备比拟的唯一国产设备。应该指出这些措施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更新。
几年来,研制的热处理生产线,本质上都是实现气氛、温度、时间的自动控制和运作的成套设备,既可以用于热处理,也可用于整体钎焊、粉末冶金、液相烧结、纤维炭化等领域。复杂机器部件的整体钎焊,可实现准、快、好、省成型,这是现代机械制造的方向之一。新型轿车中可用这种工艺加工成型的部件很多,需要先进的整体钎焊设备,但国内尚无这类设备的制造工厂。上海、长春各从日本、美国引进一条铝制品钎焊自动线,都在百万美元以上,至今尚未投入生产。为此,我们材料工程系的一些教师,开展了以四通阀整体钎焊为目标的钎料、钎剂、气氛、工艺的试验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为研制厂设计制造整体钎焊自动线提供数据,为创造新型成套设备作准备。
通过几年来吉林工学院高技术产品研制厂的运作情况可以看出,校办企业要发展,必须按照“科研[,1]—生产[,1]—科研[,2]—生产[,2]……”的机制运行,即以科研成果创造或改造产品,再以新的科研成果创造和改造新一代产品,如此不断进行,不断使产品处于高水平和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这种不断依靠科学研究成果,不断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运行机制,核心问题是能否吸收足够的科技人员长期开展科学研究和提供足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普通企业要雇用多学科众多科技人员为企业发展服务,一般是不可能的,但高校校办企业却有这可能,可以在不脱离教学的情况下吸收部分教师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关键是处理好企业生产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校办企业要支持和吸收教师学生结合他们的专业和教学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方可保持长期不间断,要敢于向教学(科研)人员投资和支持有关的应用基础研究,以保持企业发展的长劲和后劲。
校办企业只有保持产品的高水平,才需要吸收学校较多的教师学生参予工作,才能为企业创造出高附加值产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也才能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更多的条件。
就教学而言,教育质量要提高,必须走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道路。生产劳动要有稳定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生产基地,科学研究要有接连不断的科研课题和经费。而且科研成果的中试和推广应用更是重要的环节,这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具有检查成果的可靠性、增加科研人员责任感和积极性的功能。许多高校应用基础和工程学科的教师,几十年的工作中可以取得十几项或几十项科研成果,由于科研与生产脱节等原因,有一项能够真正在生产中应用即感欣慰。如果校办科技企业充分利用高校多学科的优势和各专业特长,吸收教学人员参加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工作,为企业发展立项,根据需要立题,只要科研成果达到预期要求,绝大多数均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教学人员在实践中对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和提高学术水平都有作用。这样,就会形成既有利于企业生产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局面,使生产与教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