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第四中学 730299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进一步得到应用。在其发展过程中,我国初中信息技术的课程也在不断发展,在课堂中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行了解和掌握。本文通过对于微课的分析,将信息技术在微课中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微课 应用策略
微课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重要产物。微课是一种通过远程控制的视频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详细的教师教学记录,关于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拓展,从而展开深入教学。该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大部分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当前主要通过此教学途径激发学生课下探究的积极性。在微课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可以将其进一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的更好应用。
一、微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特点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对于技术操作有一定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教学不是一对一的面对面教学,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在远程教学中老师的教学速度较为固定,会导致学生跟不上的情况发生。这些问题通过日积月累,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学习中的极大障碍。将信息技术教学改变为微课便能减少许多存在的问题,微课可对视频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文字标识,使学生不容易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并可以进行重点记忆,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微课针对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有解决措施,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合各种水平的学生进行学习。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微课的应用
1.微课的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理论晦涩难懂,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很少让学生操作,学生越来越感到乏味,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热情。而微课链接信息技术教学,保证了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锻炼了操作能力。微课,给学生搭建了学习计算机的平台,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任他们挥洒自己的才情。比如在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学生对复制粘贴已感到厌烦。教师利用微课,用Word软件制作精美贺卡,写上对全班学生良好的祝愿,学生很好奇,跃跃欲试。教师因势利导:“现在是微时代,有微课、微淘、微商。老师用微课展示了自己做的微贺卡,你想做吗?可以送给你的朋友和亲人,写上我们平时想表达又不好意思说的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全情投入,那认真的微笑的样子,如饱满的向日葵,蓬勃向上。在展示作品环节,有的学生的作品不仅有文字,还有温馨美丽的图片作装饰,风格有唯美的、炫酷的、清新的、华丽的,不胜枚举。
2.微课的“点”状功能,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微课的“点”可以是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学活动。这个“点”,主题鲜明,小而不简,精准独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功能强大的学科,不仅仅要求学生熟知各个功能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打字就是其中一项基本技能。中学生的有效注意也是有时间的,加之枯燥乏味的同一动作长时间练习,学生就会逐渐游离课堂。“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的智慧碰撞,没有互动,教育就无法完成。”教师不能一节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微课的“点”状功能,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比如在进行打字练习环节,笔者把打字的难度分成四个等级,做成过关游戏,制成微课,让学生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全神贯注,还有点儿小紧张,每过一关,都发出窃喜的笑声;而失败的更是不甘落后,利用微课重复播放的模式,卷土重来。这样的训练环节,学生甘之若怡,乐此不疲,在玩中学、学中玩,打字的熟练度也悄然形成。微课的恰切运用,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融入教师努力创设的情境,有简单的“获取”,有更多的“探索”,体会收获的幸福。
3.微课的“小”容量,实现了学习的自主和创新。“自主和创新”是素质教育最时尚的字眼,是每个教师追逐的梦想,也是每个望子成龙的家长最渴望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是屡见不鲜,但大多数学生只是寻找内容较少、目的性强的视频资源供课外学习。传统的网络资源往往占用硬盘存储空间过大,教学资源中包含的重难点知识过多,学生很快会产生浏览疲劳,收效甚微。微课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教师可以将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制成微课,学生下载到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复习巩固。还可以把下节课的知识通过短短的微课让学生自主探究。对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题目让他们自主发挥。微课,给学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张扬了他们的个性,很好地实现了学习的自主创新。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调微课的运用,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也在运用中提升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潜心钻研、长期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崔志强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谈[J].教师,2014,(34):40-41。
[2]赵红果 以生活为主体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思考[J].新校园(阅读),2015,(08):50-51。
[3]吕芳 “教、学、做”合一是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支点[J].考试周刊,2014,(93):30-31。
论文作者:张恩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论文; 课堂论文; 知识点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