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媛 陈宝和
(威海市中医院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体质教育对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及疗程,对照组给予基础健康教育;治疗组同样配合基础健康教育,同时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相应的体质教育干预;均停药28天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比较两组病人的治愈率、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等。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治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1),临床症状疗效有可比性。结论:进行中医体质教育指导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治愈率。
【关键词】中医体质教育;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3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212-02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成为困扰患者健康的难题之一,而我国是Hp感染高发的国家,多数地区人群感染率在50%左右,平均感染率为58.07%[1]。影响Hp感染的因素很多,研究发现个人生活环境、习惯对感染的发生影响很大[2],这些因素同时影响人体的体质,而体质可导致某类疾病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本研究通过对Hp感染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根据体质类型,实施相应的中医体质教育指导,提高Hp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幽门螺杆菌的防治及护理提供指导依据,取得良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脾胃病科住院120 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消化系统症状,其中男68例,女52例。将120 例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60 例,男33 例,女27 例,平均年龄52.5 岁;对照组60 例,男35 例,女25例;年龄50.3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2.1胃镜检查取胃粘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者,未进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
1.2.2年龄20~75岁者纳入本研究。
1.3 剔除标准①年龄小于20 岁或大于75岁;②排除心、肺、脑疾患、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史(需长期服药);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基础健康评估:根据我院入院基础健康评估表,收集患者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生命体征、神志、面色、饮食、睡眠、嗜好、心理评估等。
1.4.2中医体质辨识:参照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应用《中医9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王琦[4]和《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
1.4.3方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及疗程,对照组配合基础健康教育指导即针对患者目前病情给予相关疾病知识、药物、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治疗组在基础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相应的教育干预。
1.4.4评价方法:停药28天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比较两组病人的治愈率、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等。
1.4.5 临床症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5],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或明显减轻。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
1.4.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体质分类 120 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体质分类情况见表1。
表1
3.讨论
目前世界范围内出现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下降,成为广大胃肠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为此提出应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对个体研究发现主要有宿主基因、胃部疾病、宿主目前机体状态、患者的依从性等原因,这些因素同时决定人体体质的偏颇,现代医学目前无良好对策,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进行相关体质教育指导及药食调治,观察根除率,寻求新的治疗策略。潘慧人等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湿热质和痰湿质为多[6]。本研究对120 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显,9.17%为平和质,其它为偏颇体质。不难发现同种疾病,因个体体质不同,而疗效反应不同,故应分类进行治疗及指导。中医认为体质的偏颇是许多疾病的根源,本研究根据根据中医体质类型,提出相应的健康治疗保健方案,主要包括对患者生活方式、药食调理、心理调摄、中医养生等方面指导干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最终实现体质的平和,它符合现代医学理论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中医学“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整体观念,辩证指导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强调个体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以达到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大力开展体质辨识教育指导应用临床,寻求制定个体化治护方案,以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治结合,提高幽门螺杆菌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王凯娟,王润田.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6):443-446.
[2]张天哲,张铁民,赵丹丹等.中国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15):1582-1589.
[3]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 04 09.
[4]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护理研究2014 年12 月第28 卷第12期上旬版.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 133;151-155.
[6]潘慧人,黄深荣,邹铭斐.6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医体质分析,中医临床研究,2014,6(4):20-21.
论文作者:侯媛,陈宝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体质论文; 幽门论文; 螺杆论文; 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