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材选择的有效利用--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现代文本选择为例_初中语文论文

论教材选择的有效利用--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现代文本选择为例_初中语文论文

谈教材选文的有效利用——以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标教材现代文选文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选文论文,教材论文,为例论文,以人论文,初中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语文教材以选文为主,对选文的利用程度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利用选文使教学更有效,对教材使用者来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拟从选文教学顺序、选文自身特点等方面出发,作些探讨。

一、贴近学生身心特点,调整选文教学顺序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教师是采取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选文教学的,这样的教学看似合理,其实不尽然。我们知道课标版教材是按主题组元的,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象世界。从思维类型及学生身心特点来说,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容易被人接受,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但在这六个单元中,第一、二单元的主题较为抽象,不可触摸,也很难感受得到;第三、五单元的选文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学生比较熟悉,尤其是第五单元的选文故事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第六单元所选寓言、童话,也比较适合刚入初中的13岁左右的学生;第四单元涉及科普知识,从理解的难易度上区分,介于第三、五、六与第一、二单元之间。再看选文,第一单元所选《在山的那边》、《紫藤萝瀑布》,第二单元所选《理想》、《人生寓言》、《我的信念》都涉及到人生信仰,是人的最高境界;第三单元所选《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第五单元所选《风筝》、《羚羊木雕》、《散步》,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熟悉,可观可感;第四单元所选《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虽属科普读物,却并不深奥;第六单元所选《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虽然写的不是真事,但能够促使学生发挥想象,也比较符合学生的阅读视野。刚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大约在13岁,一入学便对他们讲人生这一深不可测的话题,未免有些牵强,即便是对成年人,对人生这一终极命题也未必能理解得透。因此,笔者认为,比如这六个单元,教学顺序就可以调整为第五、三、六、四、二、一的顺序,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由浅入深,逐步深化,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二、重视文体教学,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回忆说自己从熟读《古文观止》中“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周作人说“只要选择30至50篇优秀的古文,让他去背,他背熟了,自然就会写了”。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学习教材选文,可以促进写作教学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尽管当下对写作文体尚存争议,但《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要求上明确提出“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在初中阶段,在写作文体上,还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并且三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求会写,只是在写作程度上应有所区分。笔者曾作过调查,94%的教师认为写作文体对写作教学很重要。当下学生的作文大多文体不清,作文四不像,原因当然很多,但教师不重视说明文、议论文的教学,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与写作要求相一致,教材选文其实在文体方面也有所体现。据笔者统计,七至九年级六册书中,现代文选文共110篇,其中记叙文97篇,占88.1%;说明文7篇,占6.4%;议论文6篇,占5.5%。从数据上看,教材所体现出来的阅读篇目是以记叙文为主,这便为记叙文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多典型范文。说明文、议论文在篇幅上虽然少,但还是有典型选文的,可以为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提供范例。如八年级上册选有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九年级上册选有《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不求甚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且选文在立论文与驳论文上均有所体现。通过对这些典型范文的学习,教师应该能够将说明文、议论文写作的知识教得清楚,教得到位,学生也能够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简单的说明文与议论文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三、异课同构,缩短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常听到教师感叹课时不够,一个学期下来,刚学完新课就到期末考试了,根本没时间复习;有的教师干脆放弃自读课的教学,这样的做法对教材编写与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资源的浪费。异课同构既节省课时,学生又能读到优秀作品,达到学习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较好办法。异课同构可以在同主题、同作者、同题材、同体裁等方面展开,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是热爱祖国,所选的《黄河颂》(1939年)、《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1923年)、《土地的誓言》(1941年)三篇文章在写作背景、时间上相近,可以整合,集中用1~2课时教学。再如七年级下册两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写童年生活的,教学时也可以整合,集中课时学习,而不必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这样的方法同样适宜于现代文、文言文分单元编写的篇目教学。

四、发挥选文特点,开展专题读书活动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仅靠课堂的阅读教学就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甚至是语文能力,还远远不够,“功夫在诗外”,课外的阅读才真正重要。于是,课后读什么、怎么读就成了应该解决的问题。秉承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拓展的思想,可以展开以下三方面的阅读:

(一)利用主题组元的特点,开展同类文的阅读

主题组元是课标版教材的显著特点,不分文体,不论中外作品,把主题相同的作品集中于一个单元进行学习,这对开展专题阅读活动来说很有益处。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感悟人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分享——跨越人生的维度》、《瓦尔登湖》、《人生的感悟》以及史铁生的作品,等等,既可以和教材中推荐的名著相配合,也可以进行同主题的拓展阅读。在阅读方式方法上可以灵活安排,既可以指定全班集中一周读一部作品,也可以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限定时间,由学生自己确定阅读作品,之后分组展示阅读成果,等等。通过对同主题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文章选材的多样性,对他们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

(二)发挥作家所长,开展专题读书活动

与教改之前的教材相比,课标版教材选文仍坚持文质兼美,以名家名作为主,作品更富有时代感。据笔者统计,课标版教材共选109位作家的作品,其中同一作家入选两篇以上文章的有16位,分别是鲁迅9篇,冰心3篇,郭沫若3篇,毛泽东3篇,朱自清、巴金、傅雷、牛汉、冯骥才、周国平、雨果、茨威格、莫泊桑、纪伯伦、安徒生、阿西莫夫各2篇。除此之外,还选有老舍、小思、席慕容、琦君等名家名作。以作家为主线,开展以阅读某一作家的作品为专题的阅读活动,对学生深入了解作家,理解作品内涵很有益处。如在七年级上学期,可以开展以阅读作家安徒生的作品为专题的阅读活动;九年级时,可以开展以阅读鲁迅部分作品为专题的读书活动。专题读书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既可以全班同学利用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阅读,也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阅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之后各组进行交流,等等。另外,教材选文有很多是节选内容,把节选之外的内容读完,读整部书,也是开展读书活动的一种方式。如七年级上册所选的《人生寓言(节选)》选自《周国平文集》第2卷,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爸爸的花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在沙漠中心》选自《人类的大地》,等等。

(三)多领域阅读,感受多样文化

教材选文包含有人生信仰、政治信仰、民俗、人物传记、伦理、科普、自然、童话、寓言等多种题材、多种体裁,通过阅读不同文化领域的作品,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又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九年级下册第二、四单元都选有伦理方面的作品;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都选有民俗方面的作品;七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七年级下册第二、五单元,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八年级下册第二、三单元,九年级下册第一、三单元都选有信仰方面的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相关和语文的博大精深。

总之,依据学生及选文特点,开发选文的空间,挖掘选文的价值,有针对性地灵活利用选文,将更加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标签:;  ;  ;  ;  ;  

论教材选择的有效利用--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的现代文本选择为例_初中语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