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土建工程施工探讨论文_刘通,吴亚君

基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土建工程施工探讨论文_刘通,吴亚君

刘通 吴亚君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60

摘要:随着现代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土建工程作为一项涉及多种工种、多种专业的系统工程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非常之高。混凝土施工是土建施工最为主要的建设方式其施工技术对土建施工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文对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建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配料搅拌技术

1土建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又称人工石,一般简称为砼。通常情况下指由集料(一般用砂砾、碎石等)经胶凝材料(通常用水泥、黏土等)胶结后得到的工程复合材料,常用于工民土建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与钢筋胶合形成钢筋混凝土,一般用作高层建构筑物的受力支撑框架。市场上最常用的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及部分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应用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其使用范围较广,环境适应性强,且原料配备简单方便,塑化后刚性强度较好,且能有效防止透水,因此在土建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地基基础施工到支撑柱、承重墙的浇筑,内外墙粉刷,地板及楼梯浇筑等都有混凝土的应用。因此,针对不同的施工条件和施工质量要求对混凝土施工进行不同特点的施工技术要点控制就成为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

2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1配合比

混凝土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满足设计技术指标和施工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施工配料中一旦出现漏配、少配或者错配,混凝土将不允许进仓。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2.2混凝土搅拌

应严格采用同一配合比,保证原材料的产地、规格、主要性能指标不变。根据气候、环境、运输时间、运输道路的距离、砂石含水率等情况,及时适当对原配合比(水胶比)进行微调,确保混凝土的供应质量。为了拌制出均匀优质的混凝土,除合理地选用搅拌机外,还必须正确地确定搅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等,投料顺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搅拌机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常用的投料顺序有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两次加水法。与此同时,进场混凝土由搅拌站人员向现场检验人员逐车交验,交验的内容有目测混凝土外观色泽和有无泌水离析现象,试验员对每车的坍落度进行取样试验,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士严禁使用。

2.3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做好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等的检查工作;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4混凝土的养护及修补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其自身要经历一个自我伸缩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会加快挥发,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充分凝固,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养护。例如,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表面铺设一层薄膜,并定期的进行洒水,洒水次数为3至6次,薄膜防护至少2星期。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再撤去薄膜。另外,在模板拆除的时候,混凝土结构表面会出现一些大小不一的沟壑和裂缝,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施工企业就必须采取有效的修补工艺。对裂缝较小的地方进行修补,对裂缝较大的地方采用结构补强法,通过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采用小直径、小间距的钢筋,从而加大混凝土的抗压能力。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3.1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

首先要对工程建设中水泥的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水泥在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放热性,巨大的热量的释放对水泥的表面参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水泥的热量被封闭在混凝土的内部,不能进行及时的释放,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混凝土中温度应力的增大。对此可以采用减少一定的混凝土用量来解决,当混凝土的热量得到控制之后就能对混凝土结构中大量的应力进行控制。另外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很深,浇筑温度发生变化后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发生了变化,影响混凝土内部的应力变化,所以在土木工程的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开一定的高温天气和温度变化剧烈的时期,这一点在进行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候最为明显,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候确实避不开一定的高温天气和温度变化较大的时期,只有对施工的场地进行外部的一种降温措施。提前对需要提取施工的混凝土进行一定的冷冻措施,让混凝土材料自身温度降至最低。

3.2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控制

①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科学加入添加剂。加入添加剂之后混凝土自身的自缩数值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避免裂缝现象的发生。但是在加入添加剂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一定的混凝土添加剂规范化技术规定,确保添加剂的安全性。②在混凝土中适当添加增强性材料。具体来说,混凝土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添加抗拉性能的材料来提升混凝土的实际抗裂水平。增强材料主要包括有机纤维材料、金属纤维材料以及多种无机纤维材料等。③可以通过科学设置混凝土的混合比例来增强其抗裂性能。混凝土结构的配比将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质量水平以及性能情况,需要根据准确的计算以及科学的技术方法来得到混凝土的实际配比比例。而且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之前,相关的技术施工人员要对混凝土结构的实际配比情况进行合理验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配比方法,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强度,发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建过程的主导作用。

4结束语

在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就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选择混凝土材料,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时务必要做到合理和科学两点。要在源头阶段对沙石等原料进行严格掌控,并在正式施工阶段中进行力学实验,以便科学合理地对混凝土进行选材、搅拌、浇筑、捣实和护养等环节进行操作,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工程的质量,也为建造可持续发展城市做坚实后盾。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蒋代波.四川水泥.2018(03)

[2]郭晓林.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5,13:144.

论文作者:刘通,吴亚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基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土建工程施工探讨论文_刘通,吴亚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