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

网络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

网络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朱红波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1)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媒体越来越趋向于大众化。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从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网络传播方式等角度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以期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网络视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马克思主义进行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然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并且可以被大家所接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传播媒体具有非常强大的传播功能,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紧跟时代的脚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色,才能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完全传播给群众。

我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新型旅游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典型素材,实现了学术贡献的实用价值。在实用主义观念的影响下,应用性或实践性研究发展步伐加快,逐步占据了相对的主导地位。其中,对大数据的挖掘是旅游者行为应用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目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了大众化理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理论、实践和创新三个方面组成。因此,从理论、实践和创新三个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念,要想培养创新型的思想个体,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以民族心理为传播背景,所以可以更好的实现普及与宣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群众理念作为创新基础,以实践作为发展的动力源泉,满足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想法。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就是人民群众,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朝着争取的方向发展。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与共享性

网络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征。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促进文化全球化发展。网络的共享性使得全球范围的网络用户可以平等获取丰富资源。

“以前家里住的很偏,什么都不方便。如今搬到了县城,交通、就医、小孩读书都方便了,做梦都想不到,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兴国县良村镇村民谢国才在公证部门的见证下,拿到了易地扶贫搬迁进城进园第二期的安置房。像谢国才一样,去年底有192户移民搬迁户圆了新房梦。

2.交互性与流动性

要想将思想理论深入人心,就要时刻注重创新理论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马克思主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比较深奥,难以理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因此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度不高的原因是专业术语比较多,形式主义色彩浓重。这样显然没有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与真正魅力。与时俱进才可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而是不断发展着的思想。在新时期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自我更新。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传播马克思主义,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熟悉互联网语言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使其更贴近寻常百姓的生活,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其次,中国逐渐进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时刻,扶贫工作有着很大的成效。因此,在保证专业化的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要与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做到内容“新颖”。

网络具有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特点。网络是虚拟的,通过网络可以再现人类生活的真实情境。但同时网络也是现实的,因为网络源于现实社会,通过对现实世界的描绘,甚至可以超越现实社会。

3.虚拟性与现实性

财政资金监管作为该系统的核心模块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充分利用“基层数字财政管理系统”大数据平台,改变了之前县级财政部门资金主管科室,单纯靠手工传递资金信息的做法,解决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信息交流不及时和不全面的问题,为实现乡镇财政资金无缝隙、全覆盖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路径

1.将理论作为主导地位,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意识

网络的优点是具有超强的开放与互动功能,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自由交流思想。因此,西方的文化也随着互联网侵入到了中国,这其中有不少优秀的文化,但是也有很多错误、低俗的文化,严重影响着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构建,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因此,为了更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位置,让马克思主义为网络文化传播方向作出指导,才能更好的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同时,网络传播需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保证网络舆论的正确方向,不走歪路,朝着正确方向快速前进。其次,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网络传播的大众化,就必须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吸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华,充分完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后,还是遵守“三个贴近”的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的全面化。其中,“三个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情况、贴近日常生活和贴近大众。其中,大众所指就是人民群众,只有充分贴近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才能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

2.丰富理论内容,更新表达方式,重塑理论形象

网络具有交互性和流动性的特点。相比较与传统媒体,网络可以为人们提供双向信息交流互动,为用户提供多向性的服务。同时,网络用户拥有使用者、消费者这两个身份,参与网络的沟通与互动是网络用户的合理权利。

3.多管齐下,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开疆扩土”

因为网络的涉及面比较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想在网络上实现聚焦,就要增加覆盖面,开拓疆土。在网络世界里面,如果单凭几个专业网站就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不可能的,必须建立专业化、综合化的新型网络传播系统。坚持网络阵地和完善自己建设是首要任务。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网站,例如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理论网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营。因此,加强这些网站的建设是必须的,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其次,打造网站的综合性也很重要。其中的综合性网站有腾讯网、凤凰网、新浪网以及搜狐网等,这些网站都深受网友的喜爱,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因此,通过综合性网站弘扬马克思主义文化一定会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综合性网站要在主题、形式以及内容等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将社会正能量完全的传递。最后,利用网络媒介,将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发展拓新。其中,微博和微信的火热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契机。这也说明了网络媒介具有信息透明的特点,信息的瞬间爆炸可以将信息高效传播。因此,如果对这些媒介加以合理利用,一定可以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新途径。对网络媒介的亲民性加以充分利用,在微博上开通专家账号,为百姓解答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随着微信用户越来越多,可以成立微信公众号发表相关文章,让百姓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还可以开展微博热门话题讨论,网民可以通过微博话题讨论和其他人交流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提高网民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

4.活力精干,组建专业化网络传播队伍

为了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就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网络传播人才给出了重要指示,首先要加强新媒体代表性人士的工作,然后在完善联系渠道,以增加互动和沟通,对网络环境做出净化。因此,为了更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立一支高理论水平、高应用技术的人才队伍是必须的。首先,各大网站加大力度聘请马克思主义专家学者团队。显而易见,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性非常强的科学,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理解起来十分枯燥、困难。聘请马克思主义专家可以及时为百姓答疑解惑,更好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让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为避免出现传播理论内容单调的现象,专家团队需要把控传播内容,引进一批网络技术骨干。完善理论输出平台,从而建立完整的网络传播体系,畅通网络传播渠道,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目前我国加大力度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要想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保证我国网络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网络文化产业新格局,进一步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网络文化产业需要支持,所以,培养一批竞争力水平高的网络文化企业变得日益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网络舆论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佩,安济森.网络视域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J] .淄博师专论丛,2018(03):67-70.

[2] 陈金明,望萍.网络大众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6):16-18.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4-0030-02

收稿日期: 2019-2-13

作者简介: 朱红波(1986—),男,河南商丘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研究。

责任编辑:李凌峰

标签:;  ;  ;  ;  ;  

网络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