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裂缝是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之一,若处置不当将严重威胁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因素、混凝土收缩、混凝土拌合料质量差、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当等。混凝土裂缝控制应重在预防,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减少或者避免裂缝的产生。文章结合作者工作经验,就如何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
引言
混凝土结构有取材容易、耐久性、耐火性等优点,所以,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施工不当等原因,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就容易导致建筑质量问题的频繁发生。这种常见的工程问题会对建筑物的功能结构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即便有后续的修复工作,那也是十分不现实的,再加上建筑物发生倾斜或倒塌也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要提高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时找出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并采取防治措施,防微杜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使用各种有效的措施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混凝土原材料
混凝土质量受原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影响,其中原材料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建筑工程混凝土出现水泥质量差、骨料杂质多、外加剂性能不高等问题,那么就会在混凝土的理化性质和工程性质上表现出来,形成混凝土结构内外不同种类的裂缝,进而影响建筑工程混凝土的结构与功能。
2、温度
混凝土对温度变化有着较为敏感的反应,特别是混凝土在物理性质上会表现出热胀冷缩的特点,如果出现温度的剧烈变化会产生混凝土结构内外和温度形变趋势,进而导致应力的出现,如果此时应力和拉力出现较大的差异,就会在混凝土结构上出现裂缝,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春秋两季是出现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高峰期。
3、混凝土收缩作用
混凝土在凝结的过程中会出现水分的蒸发,在整个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塑性收缩。气候和环境越干燥,混凝土收缩量就越大,过大的收缩会引起应力的出现,假如应力的大小超过结构承载的范围,则会在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收缩裂缝。
4、混凝土结构荷载
一些施工单位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为了施工方便和缩短工期,会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未达标准时就添加荷载,这一时期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远达不到成品的标准,过早的荷载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开裂。
5、地基沉降
当建筑工程进行到混凝土项目时,整个建筑结构的重量会迅速增加,如果出现地基土质和桩基结构方面的问题,会造成地基沉降,而这些沉降会给建筑物带来形变,导致混凝土结构受力的改变,出现对混凝土有害的切力和剪力,当剪切力在混凝土薄弱部位过大时就会出现裂缝。此外,在北方由于冻土层的存在,会给地基带来冻胀的影响,形成对地基顶推和拉伸的外力,这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6、混凝土施工工艺
第一,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工艺没有有效、全面的执行,导致混凝土性质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第二,混凝土养护工艺执行不到位,出现温度和湿度问题,导致混凝土干缩和表面裂缝的产生。第三,拆模时间过早,导致混凝土外部和内部受到应力过大的影响,在混凝土结构上表现出裂缝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治混凝土裂缝的技术性措施
1、重视原材料的验收
混凝土材料验收的内容主要包括:数量、强度、品种以及材质合格证件。水泥的标号应当与设计相关要求相符合,水泥的安全性要切实的与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相符合;应当对细骨料和粗骨料的含水率、含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含泥量明显的超出标准规定值,则需要进行适当的清洗;掺合料、外加剂必须全面的经过试验,真正的符合要求后才可以使用,必须严格的根据试验配合比以及产品技术说明书中的具体规定来控制掺量。
2、严格控制配合比
应当按照重量比来计算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合,经试验室试配以后,才可以将配比数据予以提供及采用。当石砂含量出现变化后,要按照具体的情况对配合比进行及时的调整。各类材料要称量准确,切勿采取换算的体积比。及时的矫正计量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控制最终误差值。试验室应当以干燥为准,但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所储存的石材料、砂材料中有水分存在,并且含水率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所以,应当随时按照施工现场的砂石含水状况,将采取的配合比正确的换算成为施工配合比。
3、混凝土运输过程把控
当建筑工程项目中浇筑大体量混凝土时,要采取混凝土泵送浇筑的方式,采取塔吊吊送浇筑方式来浇筑零碎的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混凝土以后,应当尽快的将混凝土送往浇筑的地点。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最大限度的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初凝、坍落度变化、水泥浆流失等不良现象。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必须严格保证严密,尽可能防止吸水和漏浆,并且对运输容器及时的进行清理,避免拌合物混凝土中混入混凝土硬块和残渣。
4、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控制
混凝土浇筑时,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沁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加强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为了获得匀质密实的混凝土,浇筑时要考虑结构的浇筑区域、构件类别、钢筋配置状况以及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选用适当机具与浇筑方法;浇筑之前要检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及保护层厚度、预埋件等的部位、尺寸,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浇筑。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考虑工程情况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各环节的施工能力应与混凝土的一次浇筑量相适应,必要时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对现场浇筑的混凝土要进行监控,运抵现场的混凝土坍落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取经实验确认的可靠方法调整坍落度,严禁随意加水。
5、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浇筑混凝土结束后,应当在混凝土硬化前且终凝后的12小时以内,覆盖保护混凝土的外露表面,及时做好浇水养护工作。在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经常性的浇水,充分确保混凝土始终处在良好的湿润状态。通常情况下,混凝土需要维持7天的浇水养护。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以及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可低于14天,如果有条件则应当蓄水养护。以此同时,还应当采取薄膜养护,也就是在浇筑混凝土的2小时至4小时,从刚好散失泌水水分开始,重点养护重要的结构部件,以便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裂缝是在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已然成为现阶段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不仅与设计、施工等环节有关,而且与混凝土的养护、使用等紧密联系。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会引起混凝土碳化、钢筋的锈蚀,甚至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能得到更有效控制,施工方应该针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进行区别并分别采用相关的手段方法进行处理,在施工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尽最大可能的减少裂缝情况的产生,最终实现保证建筑本身的耐久性和结构稳定性,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尚荣.分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11,09(08):277~278.
[2]张春生.浅谈房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J].才智,2011,24(24):76~79.
[3]孙建挺.关于新时期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1,07(07):301~303.
论文作者:张弛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骨料论文; 地基论文; 建筑物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