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15级教育类毕业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发现,地方职校教育类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但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一般、基本知识薄弱、应用和创新能力一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抱有较大期望。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从学校意识层面、课程设置方面以及教学考核方面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设施都在不断地发生变代,时代的发展必然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就成为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之一。地方职校所培养的教育类学生,以我校——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包括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职前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如何,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他们就业后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进而影响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因而,有必要调查和了解职前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提高地方职校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适应信息时代对教师能力的需求,并为同类学校提供参考。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全面了解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本次调查选取了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15级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他们经过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并进行了教育实习,他们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我校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能力现状。本次调查共调查124人,其中小学教育51人,学前教育73人。
(二)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问卷星网站发放问卷,于学生教育实习结束后发放填写。
(三)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的设计在参考教育部颁布的《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内容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内容,包括6个方面:1、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现状;3、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现状;4、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5、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意识;6、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课程设置现状与能力期望。
(四)统计方法
问卷数据采用频数分析和均值分析。
三、数据统计分析
(一)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方面
对教育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意识和态度方面的调查显示,超过85%的职前教育类学生非常认可或比较认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给数据赋予最高值为5的标准下进行统计分析,对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方面的5项观点均值都达到了4以上,说明教育类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重要性。
(二)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现状方面
对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现状的调查,主要集中在对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办公软件的操作、教学软件操作、音视频编辑处理软件、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等方面,在最高值为5的标准下进行数据分析,各项基本技能的均值在3左右,最高不超过3.8,这说明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现状一般,有待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现状方面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方面,主要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表3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处于“知道一点”和“较熟悉”的层度,且“较熟悉”的学生不超过50%,,各项理论知识掌握的均值在2.7~2.8之间(最高值为5),说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较弱,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学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发挥。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方面
在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方面,只有68.55%的学生基本可以,非常熟练的学生只有8.06%,说明教学资源利用能力一般;在对教学设计的各要素掌握情况方面的均值为1.9~2.1之间(最高值3)(见表4),说明教学设计能力一般,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一般,比较熟练和非常熟练的各占35.48%和8.06%,不到一半。总体而言,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水平一般,有待提高。
在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绝大部分的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还是比较强的,表5中题项1和3 的均值均大于4(最高值为5),说明总体社会责任意识较好;在题项2“引用他人材料时,是否会规范注明出处”的均值稍微低点,为3.77,说明在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六)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课程设置现状与能力期望方面
在“您学习过哪些信息技术课程”的调查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100%选择,说明两个专业均有开设;其次为《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各占58.87%和47.58%,结合学校开课状况,许多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并没有单独开设,而是分布在各专业的相关教育类课程中,调查时,学生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进行选择,故而每项课程的统计数并不均衡,且有较大差异,见图1,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可见,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课程设置上仍不尽完善。在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的期望方面,学生最希望提高的能力依次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81.45%)、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75.8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74.19%)、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72.58),见图2,可见学生对自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抱有较大期望。
(一)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包括:第一,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意识,充分认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作用;第二,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基本技能一般;第三,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基本知识薄弱;第四,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一般;第五,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应用的社会责任意识强;第五,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学生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抱有较大期望。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目前学校对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学生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薄弱,限制了学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发挥,目前学校的培养与学生的期望间有较大差距,究其原因,结合问卷数据、实地观察和学生访谈,可知在教育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上存在着以下问题:
1、对学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意识不够重视
虽然处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各级各类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地得到更新,但由于学校地处经济发展落后的山区,人们的观念虽受到信息化发展带来的一些影响,但理念更新缓慢,在教育教学上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的观念与实践都比较被动,因而对教育类学生的培养虽意识到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是学生面对未来工作的一项技能,却并没有提高到是必备的技能之一这样的高度。
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设置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独立的培养方案
由前所述,由于学校层面对学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培
养的意识不够重视,导致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独立的培养方案。目前学校在教育类学生的课程设置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全面开课,涉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只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课,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相关理论与技能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只在小学教育专业开课,其余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相关理论与技能并未单独开课,而是零散的分布在相关教育教学课程当中,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思想》等课程里面。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独立的培养方案,教育类学生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掌握较为零散、且差异较大。
3、教学和考核评价方式单一
在已开设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相关课程教学上,对于技能课,多采用上机操作模式,教师准备案例并进行演示、学生模仿操练,对于理论课,多采用课堂讲授模式。技能操作课,实际上每个学生的基础起点、接受水平是有差异的,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模式虽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并没有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跟不上进而放弃的现象。理论课的课堂讲授模式,缺乏相应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在课堂
上一知半解,深有理论晦涩难懂的体会。不管是技能课还是理论课,考核都相对简单,技能课常常是完成期末作品,理论课常常是纸笔考试,没有确实发挥通过考核促进学生实际能力增长的作用,影响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二)改进措施
1、学校层面提高对学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意识
信息技术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前提之一。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新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之一,教育信息化的口号和实践也早已在全国逐步铺开,作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山区地区,有必要从观念上追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培养教育类学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2、系统规划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形成独立培养方案
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新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之一,就需要系统地规划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类课程,像培养教育类学生其他必备教育教学能力一样,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结合学生性质定位清楚职校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培养内容,进行课程设置,使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3、改进教学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从确实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在技能课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在理论课教学中注重实践运用。探讨与实践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层次学习的需求,关注学生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实践活动,如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培养融合进专业试教与实习过程,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竞赛等活动。在考核评价中,多途径、多方式、多主体的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兰芳.新课改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3).
[2]赵冉,郑宇珠,王命宏.在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5).
[3]王泽德.吉林师范大学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2014(9).
[4]周丽娟.职技高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探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9).
论文作者:王益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教育类论文; 现状论文; 课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