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以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为例_比较优势论文

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以我国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沿海论文,省市论文,制造业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7-6301(2003)02-0195-08

中图分类号:F129.9

目前,我国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了激烈竞争阶段。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产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优化升级。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产业发展已由数量扩张阶段进入到素质提高阶段,面对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提高产业竞争力尤为重要[1]。如何从地理学角度对我国产业竞争力加以研究,已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

1 产业竞争力内涵

1.1 产业竞争力研究范畴

产业是居于微观经济细胞(企业)与宏观经济单位(国民经济)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2]。由于研究目的不同,产业的界定有很大差别,大至部门,小至行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为了便于研究,本文将产业界定为生产直接相互竞争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这样就可以把企业、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结合起来分析(图1)。

图1 产业竞争力研究范畴[2]

Fig·1 The research scope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1.2 产业竞争力

竞争力研究一般局限在国家或企业层次。世界经济论坛指出,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能够达到持续高速经济增长的能力,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目前和未来以比它们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及提供服务的能力[3]。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也认为,国家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与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4]。但是,无论是世界经济论坛还是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都是在企业或国家层次上研究竞争力,而没有将其落实到产业层次上。波特(Porter M.E.)是较早从产业层次分析竞争力的学者。他认为产业竞争力是在一定贸易条件下,产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利润的能力[5]。

产业竞争力既和企业竞争力紧密相连,又和国家竞争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联系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纽带。产业竞争力增强的基础是地区内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众多产业竞争力增强则可提升国家竞争力。通过对产业竞争力研究可以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2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亚当·斯密(Adam Smith)“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6]。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6]。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奥林(Bertil Ohlin)与赫克谢尔(E.Hechscher)提出了赫克谢尔—奥林理论,指出资源禀赋的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原因[6]。此后,“比较优势”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当代经济学家雷蒙得·弗农(Raymand 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动态角度拓展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范畴,认为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的地区差异是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本原因[6]。总之,比较优势是指某一地区产业在生产要素占有及管理方面与其他地区产业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从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到现在,其包涵的生产要素在不断变化,从自然资源到生产技术,从静态比较到动态差异。

竞争优势是指产业在市场竞争中比其它产业所具有的开拓市场的能力。产业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其开拓市场的能力上,市场开拓往往能给产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市场开拓能力成为评价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得到广泛应用。另外,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也能反映产业的竞争优势。目前,评价市场开拓能力的指标有贸易专业化指数(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相对出口绩效(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指数和劳埃德—格鲁贝尔(P.J.Lloyd & Herbert Grubel)指数等[7]。上述指数都是按区位商原理进行计算,侧重于产业的国际贸易。

2.2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关系密切,两者既有明显差别,又有紧密联系。首先,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存在明显差别:比较优势强调的是产业在生产要素占有上的差别,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前者从要素投入的角度进行比较,而后者从产出的角度进行比较。其次,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联系密切,往往可以相互转化:一是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易于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即比较优势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图2);二是产业的竞争优势可以强化比较优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可以对外部的生产要素,特别是高级生产要素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从而使本地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两者相辅相成。从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中间的产业组织和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组织管理产业,可以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促使其转变为竞争优势。

图2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Fig·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3 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3.1 资源禀赋

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包括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禀赋是指某一地区拥有资源的相对份额。不同地区其资源禀赋也不一样,这种差异是产生比较优势的基础[8]。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品种多样,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各地经济实力相差很大,即使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部,这种差距也非常明显,其中上海、北京、广东等省市在经济实力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实力相对应,我国劳动力资源的空间分布也很不均匀。一般来说,经济实力雄厚的地区,劳动力资源素质高,但劳动力价格高;经济实力差的地区,劳动力资源素质低,但劳动力价格便宜。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对地区产业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3.2 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包括产业所在地的位置、交通、通讯等状况。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生产要素空间流动范围也不断加大,区位因素主要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成本而作用于产业竞争力[9]。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着优越的地理区位,生产要素流动成本低,长期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成为吸引外资和技术的集中地区,促进了当地制造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提高。

3.3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的每一次新突破,都会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可以引起产业的变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产业不断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图3)。目前,落后的科学技术成为影响我国传统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使其发展面临很大困难,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提高和保持这些产业竞争力的根本。

图3 产业竞争力周期

Fig·3 The life cycle of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3.4 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是解释产业如何在市场条件下以现有的形式组织起来,以及这种组织又是如何影响市场运行方式的。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是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而竞争就必须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可以淘汰劣势企业,保留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这也是解决我国产业重复建设的根本出路。所以,产业组织就是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形成有利于企业间有效竞争而有可能获得最优市场绩效的市场结构,这是培育和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方向。

3.5 政策环境

经济政策是一种政府行为,在强调政府调控的国家,经济政策会对产业发展的基本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并为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竞争环境。不同政策环境会对产业生产要素中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并由此影响产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产业竞争力,就要为产业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4 评价产业竞争力方法

4.1 区位商评价方法

区位商反映了某一产业在某地区的专业化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P[,i]代表i产业在M方面的区位商,M[,i]代表某省(市)i产业在某一方面的表现业绩,如市场销售额、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等;M[,i]代表全国i产业的表现业绩。下面以市场销售额的区位商来说明其表示意义:如果其区位商大于1,则说明该产业不仅占领了本地的平均市场,而且还开拓了外部市场;如果其区位商小于1,则说明该产业不仅没有占领本地的平均市场,而且外来产业还抢占了本地市场;如果其区位商等于1,则说明该产业市场占有处于平均状态。

4.2 综合评价

产业竞争力一般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10,11]。本文按如下方法进行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P为使用者定义的标度扩展值范围,如P=3或7,本文取3。

经过专家咨询,确定区位商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序为:市场销售额区位商>工业增加值区位商>工业总产值区位商,按此顺序进行计算,得出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52、0.30和0.18。

5 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竞争力评价

5.1 制造业竞争力评估

根据上述评价方法,对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的市场销售额区位商、工业增加值区位商和工业总产值区位商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加权汇总,得如下结果(表1):

表1 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竞争力评估得分

Tab.1 Manufacture industries'competitiveness in eastern coastal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资料来源:由《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1)有关数据整理计算。

5.2 结论和分析

资源禀赋对农副产品制造业竞争力影响较大。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大省的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比较高,如在食品加工、食品制造和饮料制造方面具有竞争力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山东、广西和海南,在经济实力比较落后的广西和海南表现更为明显。在矿产品加工业中,资源禀赋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非常大,如在非金属矿制品方面竞争优势明显的有河北、福建、山东和广西,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方面竞争优势明显的有北京、河北、天津和上海,广西则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一般来说,地区资源优势明显,其相应加工业竞争力就比较强。

资金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竞争力影响较大。在传统制造业如普通机械制造、交通设备制造、纺织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省份一般在资金技术上都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如在普通机械制造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省市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西,这些省份的普通机械制造业历史悠久,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比较优势。而交通设备制造业则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广西,上海大众和广西柳州在交通设备制造方面具有技术和资金优势。河北、江苏、浙江和山东的纺织业竞争优势明显,除了与这些省份生产棉花具有联系外,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区位因素对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影响较大。如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和广东在电子通讯设备制造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除了这些地区具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外,与这些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是分不开的,优越的区位因素使这些省市在吸引外资和对外技术合作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另外,在仪器仪表及办公用品制造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省市也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

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之间专业化分工明显。从计算结果看,每个省市都有几个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制造业,并且相互之间重复不大,这说明在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市场分工,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制造业正在形成。如北京、广东、天津的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上海、广西的交通设备制造业,浙江、江苏的纺织业,海南、广西的食品加工业。

修订日期:2003-02

标签:;  ;  ;  ;  ;  

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以东部沿海省市制造业为例_比较优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