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发散,思考时逻辑性和空间想象力弱,在与自身生活相关的情境中,小学生思维活跃性高。但数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相关度低、抽象度高、专业性高,对于思维形象化的小学生来讲,接受起来较困难。小学时期是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期,小学生记忆力强,求知欲旺盛,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教育尤为重要。
一、从思维转变角度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以鼓励和欣赏为主,帮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信心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求建立课堂结构、决定课堂内容,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也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设置统一的标准,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教师的评价因以促使学生进步为标准,以欣赏和鼓励为主,为学生指出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改进的方面,帮助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措施。教师的表扬能对小学生产生正向引导作用,从而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乐趣。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心理发展程度低,抗压能力低,教师需用温和的方式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切忌给学生留下严重心理阴影,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小学生进行互相表扬的活动,增强学生对课堂的认同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并引导学生将生活中产生的奇思妙想用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使学生在建立自信心的同时巩固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思维的理解。
(二)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效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减少小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情面对数学知识。教师还需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使得小学生能够把对数学教师的好感转移到数学学习上来,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动力。要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魅力,教师需要在数学课堂上做到耐心、温和、民主,将学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集中的特点,教师在遇到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时,应用温柔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其改正课堂上的错误行为,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好奇心重,容易被新鲜、色彩丰富的东西吸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不断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更新,从视觉上吸引小学生对数学的注意力,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偏好使用回顾旧知识的方式来引出新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开头就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引出数学新知识,用学生熟悉的表达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活跃课堂氛围,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在进行数学知识讲授时,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二、从课堂设计角度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一)进行作业设计时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
完成数学作业是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的难点。课堂时间短,小学生系统的数学思维还没有形成,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较低,在完成数学作业时通常会困难重重。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增加动手实践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利用手工纸制作平行四边形。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可以触碰和折叠的图形中发现数学规律,降低数学的抽象性,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二)进行课程设计时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最常产生的问题是:学数学有什么作用。教师应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加入更多生活中的情境,例如,以“如何使用游戏金币”,为背景设定数学题目,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增加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解决数学问题,就能够得到如何使用游戏金币才能购买最多装备的答案。利用学生关切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提升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能够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将思维发散的能力。
(三)增加学生动手频率,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内容简单,计算不复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频率,使学生用形象的思维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则,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人类思维的发展遵循从具象到抽象的规律,增加课堂的动手实践内容,能够为小学生发展抽象化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加学生动手频率,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小学生的视觉感官和肢体,能够帮助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家长与学校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教育的标准也随之提高,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减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阻力,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实用的数学能力,是能使小学生终生受益的举措。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要求教师在思维与课堂设计上都进行转变和更新:从思维转变的角度来讲,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权威者的角色,以鼓励和欣赏为主,帮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信心、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建立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课堂设计的角度来讲,教师需要不断对课堂的结构进行创新,进行作业设计时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进行课程设计时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增加学生动手频率,采用直观化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高磊.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方法[J].学周刊,2018(14).
[2]彭道勇.也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理论研究,2015(34).
论文作者:王功庆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数学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作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