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王青松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王青松

身份证号:42900119840407xxxx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是整个房屋建筑建设过程作为重要的一部分,与建筑的整体质量直接挂钩,施工方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把握施工技术要点。通过前期的基础勘察,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注意细节,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施工质量,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本文就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勘探,运用注浆法、强夯法、分段施工法等技术,实现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要重视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把握,合理设计现场施工方案,采用合理的支护设计方式,提升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质量。

1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的特性

1.1复杂性

我国的疆域辽阔,具有极其复杂的地势和地形环境,不同地域的土壤特性也不尽相同,如:黄土土壤、淤泥土质、杂填土、冻土、熔岩性土壤等,这些不同的土壤特性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影响尤其强烈,其复杂性的特征也给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勘察和工程设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1.2多发性

由于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设计等方面有诸多缺陷,这就使房屋建筑出现偶发性的坍塌和开裂现象,导致惨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于房屋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同样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和损失。

1.3隐蔽性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还有隐蔽性的特点,在地基基础施工流程之中衔接诸多繁杂的内容,并会被后续的流程所覆盖,这就使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难度加大,相关的监督部门也要加强对潜在性的施工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1.4严重性

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一旦完成并投入正常的使用,就要确保其安全性及稳定性,如果存在地基基础的质量问题,那么,就会对使用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种致命的威胁是应当全力避免的。地基基础的失稳现象,会导致建筑整体结构的破损,极有可能引发建筑工程的严重事故。地基是房屋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果地基遭受损坏,就会导致破损程度的增加,对于使用者造成突发性的、意想不到的灾难性后果,导致人身安全危险以及财产损失。

1.5处理难度较大

由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特点,隐蔽性强是一个相当困难的处理因素,同时又由于地基基础要承受地面的强大的荷载,因此也增加了对地基基础施工中质量问题处理的难度。

2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问题与原因

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结构漏水与混凝土裂缝等问题,难以提升其施工质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地基基础结构漏水问题

此类问题的原因就是施工人员不重视防水施工工作,不能利用科学的施工方案开展相关工作,难以提升施工材料质量,导致出现漏水等问题。

2.2地基基础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因为在浇筑混凝土结构的时候,没有全面控制结构内外温度,导致出现裂缝现象。或是在保存混凝土的时候,管理人员不能科学开展管理工作,难以合理控制内外温度,导致混凝土在内外温度与水分变化的情况下,出现较大的裂缝。

2.3地基基础工程通风孔道堵塞问题

此类问题多发生在施工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不能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开展设计工作,无法提升通风孔道设计质量。同时,施工人员不能按照设计图纸开展施工工作,导致出现通风孔堵塞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3.1注浆法

使用注浆法受限要定点钻孔,施工方根据钻孔的深度,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配置注浆。在进行注浆工序时,往所钻的孔内注入一定量的注浆,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过程中所有相关数据进行仔细的记录,这样可以避免漏孔的情况发生。在硅化加固土层留出一米的不加固土层可以解决注浆溢出的问题。为了防止压力过高,注浆时需充分考虑地基承受压力,将压力应控制在0.2~0.4MPa(始)和0.8~1.0MPa(终)。在加固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从上至下的手法。但是,一旦土渗透系数提高,那么,加固的顺序就需要改为从下至上。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漏浆的现象,需及时停止注浆,找出原因,对问题进行处理。

3.2强夯法

使用推土机凭证施工场地后,结合施工设计方案以及实验结论,找准夯点。如果地基内部水量过好,可以先采用排水、填充等方法将水排出。这时不能用强夯法,因为使用强夯法会导致设备与地基一起下陷。待排水后再进行强夯,同时注意强夯时要从四面向中间操作,确保地基受力均匀。强夯时还要注意夯击的力度。先是土层深夯一遍,待场地加固后,用低能力进行浅夯,可用小夯打击。遇到积水就排出。夯完一遍后填埋新土再夯击下一遍。特别需要提示的事,所有夯击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参数进行。

3.3排水固结法

如果是硬土地基,可采用砂井法。砂井的布设步骤是:铺设适量砂沟,形成砂垫层,这样可以增加地基的基础强度,减少排水距离。如果是软土地基,可以先推填土石,加固软土地基,防止沉降;也可以采用在软土中插入金属电极,通电后,水分从阴极向阳极排出。

3.4换填土法

这个方法就是用强度较高的土换掉强度低的土。常用的是沙石和碎石材料。先将原来的强度低的地基土挖出来,再填埋强度高的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地基强度,防止施工处出现变形。

3.5DDC灰土挤密法

在地基施工时,会出现地基变形的情况,这个时候采用该技术,能够增强基础承受力。在实际施工中也是比较常用的手法,而且效果很好。需要注意的是要考虑地基土质,如果是黄土区域的湿陷新土质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使用方法为:使用螺旋钻机注入逐渐注入后,扩大桩径。

3.6桩基工程新技术

桩基础具有稳定性强、防沉降、稳定性高、抗震能力强的。随着建筑物的高速发展,无论在桩型、技术、设计、控制方面,桩基础作为新型技术广泛运用与桥梁、港口、公路、钻井瓶体以及高层建筑等,在实践当中已经得到认可,可以抗击锋利、波浪、土压力、地震、车辆制动等横向纵向的荷载。

3.7分段施工法

分段施工法的原则是从边缘到中央进行强夯处理,同时按照一边到另一边的施工顺序。在实施完强夯法之后,需要用推土机对场地进行平整,摆好定位线之后,再次实施夯击。一般情况下,在夯击完成之后可以实施一次满夯。在进行夯击的时候要按照规定来挑选夯锤的种类和夯击的参数,要保持夯锤使用时的平稳,夯击位置的精准。遇到击坑中存在积水,必须将水排出。当坑内有着太多积水的时候,可以不断添加砂石和土,这样可以改善分段施工的质量。当夯击过一次之后,施工员人要使用土将坑填平之后再次夯击。

4小结

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工程项目最先开始的一个部分,关系着接下来所有施工工程的质量。而且随着现代房屋建筑楼层的逐渐增高,地基基础工程的重要性越加突出。地基基础工程承受着整个上层建筑的重量,是房建工程牢固稳定的保障。为了避免因为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不过关导致房建的不稳定,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标准,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所有施工单位都必须有着过硬的地基施工技术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利民.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47:48-49.

[2]段大伟.浅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4:148.

[3]钱荣斌.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04:150.

[4]张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门窗,2015,09:89.

[5]代永久.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5,45:73-74.

论文作者:王青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王青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