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思性思维_哲学论文

论反思性思维_哲学论文

论反思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478(2002)01-0033-06

哲学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是一门学科;作为一种专门的理论研究和 理论思维,是一种精神实践活动;作为这种精神实践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是理论、学说 和思想体系。但是,综合而论,哲学是一种把握对象的理论方式,它是通过特殊的思维 方式来实现的。因此,也可以说,不同类型的哲学理论本质上就是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 。在哲学史上,反思思维是一种基本的和主要的哲学思维类型,它曾被德国古典哲学特 别是黑格尔发挥到极致。但是,反思思维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到底具有哪些内 涵?在哲学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反思概念在德文中有两个词,这两个词黑格尔在不同的场合都曾经使用过。其一为Nac hdenken,可译为“后思”、“思考”、“深思”、“沉思”等。其二为Reflexion(源 自拉丁语Reflexio),它有三层含义:一种是物理学含义,是指光源反射形成影像;一 种是心理学含义,指把对外在世界的注意转向心灵经验、意识活动和认识、思维的主体 ;一种是逻辑学含义,与Nachdenken一词含义相同。在此意义上,反思是一种推理的理 智活动。

真正哲学意义上的反思概念是伴随近代哲学的发展而确立和明晰起来的。这种情况同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的历史发展直接相关。在古代,哲学是人类文化的母体和各 类知识的总汇,是关于世界的直接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之上和依 赖于感性直观。只是到了近代,各门具体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且各自独立地、分 门别类地为哲学提供有关世界图景的各方面的知识和思想,哲学才得以从“科学的科学 ”中摆脱出来,有条件和可能对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这些知识和思想及其对世界的关系 进行反思。在洛克那里,反思已经被作为内省或内在知觉与感觉相并列。莱布尼茨进一 步把反思规定为对内在于我们之物的关注。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首次对反思概 念做出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康德认为,反思可以被看作我们在其中藉以发见达到概念之 主观条件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关于我们已获得的表象对认识来源即客观对象的关系的 意识[1]。在《逻辑学讲义》中,康德从逻辑学角度把反思进一步解释为概念据以产生 的知性的逻辑活动之一,它的作用是把不同的表象把握在一个意识中,因此,它构成概 念的主观形式方面的逻辑起源[2]。黑格尔赋予反思概念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规定,马 克思对其多有继承和发挥。

总的说来,在黑格尔那里,反思作为其重要的哲学概念,是理性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 根本性表征。马克思曾经肯定:“反思的形式,……表现着思想对存在的关系”。[3] 黑格尔正是围绕思想对存在的关系这一轴心,较为彻底地发挥了反思概念。这里,仅根 据黑格尔的论述并参考马克思的相关评论,揭示反思的几种主要和基本的含义。

首先,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黑格尔谈论反思,许多场合使用的是“反思”(Nachdenk en)一词。黑格尔说,“后思——一般讲来,首先包含了哲学的原则。”黑格尔还说,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4]可见, 反思是指事后对既有的经验和现实对象的思考。它表明,哲学是以现实的、经验的存在 物为对象的,是有其经验的和实证性的基础的。就此意义而言,哲学思维是一种事后从 事的思维,是一种事后形成的思想;而哲学家则是事后出场的。黑格尔解释说,“哲学 最初起源于后天的事实,是依靠经验而产生的……,正像人的饮食依靠食物,因为没有 食物,人即无法饮食。”[5]也正是在此意义上,黑格尔把哲学比作直到黄昏才起飞的 智慧女神的猫头鹰:“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太迟。哲学作为有关世界的思想,要直到 现实结束其形成过程并完成其自身之后,才会出现。概念所教导的也必然就是历史所呈 示的。这就是说,直到现实成熟了,理想的东西才会对实在的东西显现出来,并在把握 了了这同一个实在世界的实体之后,才把它建成为一个理智王国的形态。当哲学把它的 灰色绘成灰色的时候,这一生活形态就变老了。对灰色绘成灰色,不能使生活形态变得 年青,而只能作为认识的对象。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6]

当然,黑格尔对反思概念的理解和阐释是从其唯心主义立场出发的。在黑格尔那里, 反思主体同时也就是反思对象即历史主体——“绝对精神”;因此,哲学就成为黑格尔 的“绝对精神”在完成其创造历史的活动以后对这一活动的自我意识,而哲学家则成为 达到这种自我意识的工具。诚如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所指出的:“早 在黑格尔那里,历史的绝对精神就在群众中拥有它所需要的材料,并且首先在哲学中得 到它相应的表现。但是,哲学家只不过是创造历史的绝对精神在运动完成之后用来回顾 既往以求意识到自身的一种工具。哲学家参与历史只限于他这种回顾既往的意识,因为 真正的运动已被绝对精神无意地完成了。所以哲学家是post festum[事后]才上场的。 ”[7]

马克思摈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同时也肯定了黑格尔关于哲学是一种后思的见解, 并把它应用到对人类历史的研究。在《资本论》中,他指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 ,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 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结果开始的。”[8]

其次,反思是一种本质性的思维。反思是要逾越间接性,诉诸事物的本质和根据。黑 格尔说:“哲学并不考察非本质的规定,而只考察本质的规定”[9],而“本质的观点 一般地讲来即是反思的观点。”[10]他对此解释说:“反映或反思这个词本来是用来讲 光的,当光直线式地射出,碰在一个镜面上时,又从这镜面上反射回来,便叫作反映。 在这个现象里有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一个直接的存在,第二方面同一存在是作为一间 接性的或设定起来的东西。当我们反映或(像大家通常说的)反思一个对象时,情形亦复 如此。因此这里我们所要的认识的对象,不是它的直接性,而是它的间接的反映过来的 现象。我们常认为哲学的任务或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意思只是说,不应当让事 物停留在它的直接性里,而须指出它是以别的事物为中介或根据的。”[11]黑格尔又说 ,“只有通过以反思作为中介的改变,对象的真实本性才可呈现于意识前面。”[12]

反思思维基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同它的对象处在相互联系中 。因此,它的本质只有通过其他事物、通过它的对象才能表现和映现出来。这种情形, 正好像一个人单独凭借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而必须通过照镜子才能看到 自己的本来面目。这样,“一个实体必须牵涉到的对象,不是别的东西,只是它自己的 明显的本质。”而“一个实体是什么,只能从它的对象中去认识”。[13]马克思在谈到 人的时候,也明确把人确定为“对象性的存在物”,认为人必须通过他的实践对象来认 识和反思自我。马克思对此解释说,说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 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的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 、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从而,人不仅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对象来确证和 肯定自己,而且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对象在意识中理智和能动地复现自己,以及“在 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4]

第三,反思思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反思一词含有反省、内省之意,是一种批判性思 考,是贯穿和体现批判精神的。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序言”中宣称:“我们 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逃避这批判的。……因为只有经得起理 性的自由、公开检查的东西才博得理性的尊敬的。”[15]康德的这种看法,道出了他的 时代的声音,同时也表明了反思思维与理性精神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黑格尔说,“ 首先,批判即需要一种普通意义的反思。”[16]这说明,反思不仅内含批判精神,而且 是批判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也认为,哲学的活动就是一种理论批判,而哲学参与现实的 方式也是理论批判的。他说:“哲学的实践本身是理论的。正是批判从本质上衡量个别 存在,而从观念上衡量特殊的现实。”[17]“哲学并不要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只要 求检验疑团。”[18]

第四,反思思维是一种纯粹的思维,即纯思。就是说,它是一种以思想本身为对象和 内容的思考,是对既有的思想成果的思考,是关于思想的思想(das Zurueckbeugen des Denkens,das Denken des Gedachten)。黑格尔说:“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 思想自觉其为思想。”[19]哲学主要以思想为直接对象,表明哲学超越了感性的直接性 和经验的因素,进入了超验的纯理性的领域。黑格尔说,“惟有思想不去追寻别的东西 而只是以它自己……为思考的对象时,……那才是它的最优秀的活动。”[20]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对反思概念作过如下解释:“所谓反思就是人类精神 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思之。人类的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是认识,所以也可以说,哲学 是对于认识的认识。对于认识的认识,就是认识反过来以自己为对象而认识之,这就是 认识的反思。”[21]撇开冯友兰对反思概念作了一种广义的运用不谈,就反思是一种“ 纯思”的意义而言,冯友兰对反思概念的这一解释是正确的。反思作为纯思,牵涉到“ 反思”、“思想”和思想所反映的“客观对象”三者。反思作为思考思想的思想,处于 “思想”层次之上,是第二级的思想。它是通过“思想”这一中介物而去间接把握诸客 观对象的。

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对纯思十分重视。在有的场合,他甚至把纯思单独列出,看作 高于反思的认识真理的方式。他认为,反思尚未进入纯思时还不能称之为“自在自为的 真理”的表达形式;只有当反思上升为纯思,才成为自在自为的真理的真正表达形式和 认识真理最完善的方式。[22]

在黑格尔看来,纯思的任务是思维对自身中的确定性进行自我抽象,也就是说,要揭 示和发现思维自身中固有的普遍性和一般性,揭示和发现思维自身中固有的内在逻辑: “思维要变成流动的,必须纯粹思维,亦即这种内在的直接性认识它自己是环节,或者 说,必须对它自己的纯粹确定性进行自身抽象,——确定性的这种自身抽象,不是自身 舍弃和抛弃,而是对它的自身建立中所含的固定性的扬弃,既扬弃作为纯粹具体的东西 而与不同的内容相对立的那种自我自身的固定性,又扬弃呈现于纯粹思维的因素之中因 而分有自我的无条件性的那些不同内容的固定性。通过这样的运动,纯粹的思想就变成 概念,而纯粹思想这才真正是纯粹思想、自身运动、圆圈,这才是它们的实体,这才是 精神本质性。”[23]这和康德关于概念的逻辑起源在于反思的思想是一致的。

从纯思的角度来看待哲学,既有的思想材料和知识成果就成为哲学的直接对象。毛泽 东对哲学的界定实际上是从这个角度作出的,他说:“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 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4]

在黑格尔看来,具有后思的、本质的、批判的以及纯思的等特点的思维固然可以称为 反思思维,但这还不是完美无缺、至善至美的反思思维。真正彻底的反思思维方式不仅 是后思的、本质的、批判的以及纯思的,而且同时还必须是“思辨的”,即辩证的。只 有“思辨思维”(das spekulative Denken)即辩证思维这种反思,才是“达到真正必然 性的知识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哲学思维”[25]。也就是说,反思思维除上述我们已 列举的四项规定以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规定,即思辨思维或辩证思维。思辨思维或辩 证思维是反思思维的最高形式。

“思辨思维”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原主要指对超验的精神对象的认识。例如,在康德那 里,它主要被用来指对凭借经验所无法达到的对象的理论认识。黑格尔对其加以发挥, 揭示和强调其辩证的内涵,指出:所谓思辨的东西,就是辩证的东西。[26]这样,在黑 格尔那里,思辨思维被赋予两种含义:其一,超验的。也就是说,是超越于感性经验之 上的,是同经验思维相对立的。其二,辩证的。也就是说,它表达了对象或实体的固有 的内在本性,是同反辩证法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思维相对立的。所以,思辨思维的针对对 象也有两个:一是针对经验思维(黑格尔称之为“表象思维”),一是针对反辩证法意义 上的形而上学思维。黑格尔认为,经验思维是“物质的思维”、“偶然的意识”,这是 一种完全沉浸在感性材料中的思维。而形而上学思维则在非现实的思想中推论,以脱离 内容为自由,否定内容的自我运动。只有思辨思维做到让内容按照它自己的本性即按照 它自己本身而自行运动,并进而考察这种运动。[27]因此,黑格尔明确主张:“哲学的 陈述,为了忠实于它对思辨的东西的本性的认识,必须保存辩证的形式,并且避免夹杂 一切没被概念地理解的和不是概念的东西。”[28]

黑格尔如此推崇辩证思维,是有其重大根据的。辩证思维是人类理性认识的一种高级 形式,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类认识自身固有的辩证本性。根据恩格斯的论述,辩证思维是 人类精神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在人类精神发展的较高阶段上才产生的:“辩证 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本身的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只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 只对于正处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29]

关于辩证思维的实质,黑格尔将其表述为“辩证的东西,……在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 把握对立面,或者说,在否定的东西中把握肯定的东西。”黑格尔说,“这是最重要的 方面,但对于尚未经训练、不自由的思维能力说来,也是最困难的方面。”[30]列宁对 此曾加以发挥,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 法的实质。”[31]又说:“辩证的东西=‘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32]

马克思对辩证思维的实质也作过专门表述,他说:“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 中同时包含对现实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 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 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3]马克思在这里讲的实质上也是 在对立面统一中把握对立面,但其强调的侧重点却与黑格尔有所不同:黑格尔比较关注 的是对立面的统一,作为矛盾运动结果的合题;马克思则更关注对立面的分化,以及它 们相互否定和扬弃的过程。

辩证思维以人类思维的辩证本性为前提;因此,是人类认识所固有的要素。但是,要 想更好地掌握它,并发展和提高它,必须加以有意识地学习、培养和训练。黑格尔曾以 制造皮鞋来说明这一点。他说,尽管每个人都生有眼睛和手指,生有自己的脚,但是, 当他获得皮革和工具以后并不因为他有眼睛、手指和脚就能制造出皮鞋来。[34]对于黑 格尔这一看法,恩格斯颇有同感,他也认为,哲学思维特别是辩证思维要通过学习既有 的哲学来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 。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 没有别的办法。”[35]

就反思体现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而言,反思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论的思维方式。对思 维与存在关系的进一步考察,必然牵涉这一关系赖以建立的现实基础——人们的社会实 践活动。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实际上是比自然界这一存在更切近于人的认识的一种“存 在”。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物质生产的研究,第一次揭示了这一奥秘,指出人们的存在 就是他们的物质生活过程,就是他们现实的物质生产;即便是人们所处的他们周围的自 然界,也不过是人们物质实践活动的产物,即人化的存在。正是通过对实践所做的这种 “本体论”(存在论)的提升,马克思突破了近代传统的认识论性质的反思思维范式,创 立了一种以实践为其基础的哲学,从而把反思思维推进到实践思维。

顾名思义,实践思维是从思维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来 进行的哲学思维。实践在这里不仅是思维的第一对象,而且是整个哲学认识的根本视角 。这鲜明地体现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下的一段著名的论述中:“从 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 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 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 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36]在马克思、恩格 斯看来,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们的认识都是人的社会实践的产物。因此,人们的社 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活动“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必须“把感性世界理解 为构成这一世界的个人的全部活生生的感性活动”。[37]也就是说,要把客观存在看作 主体之本质的对象化,把人的社会实践纳入到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理解之中。列宁对此发 挥说:“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 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定义中去。”[38]

综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实践思维主要包摄三层蕴含:一是存在论原则。与旧唯 物主义把存在理解为单纯的、外在于人的实践活动的自然存在不同,在马克思那里,存 在包括人化自然与人化活动本身,即人化的自然存在与人的社会存在这两者。正因为存 在包括和内含了人的实践活动,从实践的观点或视角去理解客观对象才有了“本体论” 的基础和依据。二是唯物主义原则。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思维 。马克思强调指出,实践是一种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唯物主义历史观“不是从观点 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39]列宁也指出,“生活 、实践的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40]。三是主体性原则。也就是说,它是从人 这一主体出发的,是内含主体的能动作用、内含人的价值尺度的运用在内的。从主体性 这一角度来看,作为客体的对象性存在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属人的、“为我的”,即 它对我的关系是一种为我所统摄的、“为我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 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 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 。”[41]

如上已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践不仅是人的活动方式,而且是人的存在方式和 发展方式;人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42]因此,实践思维就是 基于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的思维。

从根本上说,实践思维在承继反思思维的基础上凸现了哲学思维的实证性、实践性和 主体性,它的实质是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和主体的能动作用的统一。

实践思维是对反思思维方式的直接扬弃、综合和超越。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废弃了反 思思维,宣布了反思思维的失效。相反,反思思维恰恰因此而获得了其相应的地位而成 为实践思维的必要环节和构成要素。正如现代哲学在终结了“认识论转向”之后,认识 论并没有终结自己的使命,而仍然是哲学认识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

顺便指出,鉴于反思思维所处的这一历史地位,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中不加 批判地沿袭黑格尔的做法而在一般的意义上称“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43]显然是 对反思概念作了泛化的解释,同时,也在实际上把哲学认识论化了,尽管他并不同意“ 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一命题。

收稿日期:2001-12-10

标签:;  ;  ;  ;  ;  ;  ;  ;  ;  

论反思性思维_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