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差异化需求与“四位一体”精准扶助
熊 亮
(湖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128)
提要: 随着失独家庭这一特殊群体数量的不断扩大以及失独父母年岁的增长,其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医疗照顾、日常照料等养老需求也逐步增加,且需求的差异化趋势明显。然而,目前我国对失独家庭的扶助覆盖面狭窄,也没有考虑失独家庭养老需求差异,供需失衡矛盾明显。以失独家庭需求为导向,依据元治理理论,提出“四位一体”精准扶助,在政府的主导与协调下整合社会组织、市场、志愿者等多方资源,为失独家庭提供精准服务,从而最大限度避免扶助服务与养老需求之间的供需错位,达到扶助资源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 失独家庭;差异化需求;四位一体;效率最大化
失独家庭是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近年来出现的特殊群体,唯一子女的失去使他们由曾经的“光荣群体”瞬间变成“弱势群体”,面临老无所依的困境。随着失独问题的显化和失独老人的增多,失独者经济困难、精神抑郁等各种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而现行的扶助模式由于扶助覆盖面狭窄、忽视失独家庭养老需求的差异性等原因难以适应失独父母这一特殊群体,供需失衡矛盾明显。本文以失独家庭需求为导向,依据元治理理论,提出政府主导下的“四位一体”精准扶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对失独家庭的扶助覆盖面,还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扶助服务与失独家庭养老需求之间的供需错位,达到扶助资源效率最大化。
2.企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不够,与现代文化气息的结合不足,也未能够形成系统化和持续性的模式。以往多数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都是从制度角度和指令角度出发的,关于文化建设,更多的也是当前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企业的经验,所以很多企业都没有对自身发展以来的各种历史资料进行保存和建设。企业文化也是一种文化,稳定性和持续性才能使其具有更高的信服力。很多企业在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时,也没有利用当前文化的各种新特点来提高创新力。比如,当今各种文化之间都在全面、深度地融合。因此,企业文化得适应这一新的时代特点。
一、相关研究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据《201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等相关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并且每年新增7.6万个。虽然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子女供养仍然是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养老方式,唯一子女的丧失必将导致这类家庭养老供给链条断裂,面临各种养老困境。为解决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试点工作,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
新课改初期,针对很多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困惑,我们将教研内容的重点放在了课堂教学上,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公开课、研磨试题为主。定期开展包括教材分析研究、复习备考研讨等主题在内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备课活动,定期开展基于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区域教研组的公开课主要分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和青年教师的展示课。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多以同课异构、跨校上课的形式进行,并由专家、优秀教师现场指导。每个模块的教学结束后进行统一测评,并组织研磨试题活动。
谢勇才、潘锦棠等学者认为失独家庭的产生是我国计划生育国策负面效应的凸显,政府必须解决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并承担保障他们权益的责任[1]。王秀银早在2001年就提出政府要对失独家庭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以解决失独家庭面临的经济困境。然而,从2007年至2013年国家层面制定的失独家庭相关扶助政策(见表1)来看,由于政府财力的限制对失独家庭的经济扶助水平仍然较低,每月几百元不等的扶助金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失独家庭面临的经济困难。第二政府扶助是面向所有失独人群的一种无差异普惠制扶助,没有考虑到失独家庭养老服务需求的差异性。第三扶助内容狭窄,精神关怀不足。纵观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政策,政府对失独家庭的扶助主要是经济领域,但对精神慰藉仅仅是“提及”而已,既没有精神慰藉的具体扶助内容,也没有相关实施方案[2],“失独父母的养老不仅需要经济补偿,更需要精神抚慰”[3]。
陈文华[4]、龚志文[5]等主张社会组织主导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其认为社会组织在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且社会组织具有贴近失独群体、服务专业性强、便于沟通等特点,失独群体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一形式的扶助。社会组织扶助模式扩大了对失独家庭扶助的社会参与,但这种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不足,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首先,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我国的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社会组织的类型中针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社会组织数量偏少,且服务能力有限,很难开展一些失独老人所期望获得的精神慰藉等特殊服务。其次,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失独家庭服务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自身筹资能力不强,大多社会组织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一旦政府终止对社会组织的资金供给,社会组织对失独家庭的养老服务就难以延续[6]。此外,由于社会组织发展的不均衡,农村失独群体难以获得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
表 1国家层面出台的失独家庭扶助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张国平、刘芳等认为营利性企业加入养老行业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主张养老服务市场化模式[7]。市场力量介入失独老人养老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老人的生活,提升了其老年生活质量,但失独家庭市场化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失独老人虽然有日常照料、医疗保健、家政等养老服务需求,但很少有失独家庭通过市场来购买这些服务。失独老人在失去外部力量供给的情况下普遍存在经济困境,市场化服务过程中的“高消费”(如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每年2万至6万元不等的服务费)对这一群体的大部分人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他们很难享受到市场化养老模式带来的便捷。第二,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机制不完善。养老服务市场化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制度引领和法律保障,但目前我国缺乏支持和鼓励养老服务市场运行国家层面的法律,地方政府也没有指定具有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如2005年成立南京汤山留园老年公寓,作为全国第一家“以房养老”模式的实践,仅仅经营两年后由于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导致停业[8]。第三,市场化服务内容有限。我国大多数养老市场化服务主体以政府购买其服务为主,服务内容简单,主要包括餐饮、护理、家政。一些对服务供给主体要求较高的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很少涉及。同时,在市场服务供给中以家政服务、医疗康复、金融理财、娱乐休闲等为内容的“银发产业链”还没有形成,很难为失独老人提供集养、护、医、送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化、专业化养老服务[9]。
不难看出,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作为扶助服务供给主体在对失独家庭扶助中都无法独立承担供给责任,多元参与的失独家庭扶助模式必然成为趋势。如何在政府的主导与协调下整合社会组织、市场等多方资源,为失独家庭提供精准服务,从而避免扶助服务与养老需求之间的供需错位达到扶助资源效率最大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四位一体”精准扶助,主张在政府的主导下协调社会组织、市场以及志愿者四方养老服务资源为失独家庭提供精准扶助,以期对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的解决有所裨益。
二、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框架分析
(一)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的目标
元治理理论推崇政府在公共品服务供给中承担指导责任和确立行为准则,即在政府的良好安排和指导下达成多方服务供给主体共同的治理目标,基本出发点是最大限度增进公共利益[10]。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以元治理理论为依据,强调在政府主导下协调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等多方资源,并根据失独家庭的差异化需求为其提供经济支持、医疗服务、日常照顾以及精神慰藉等精准服务,从而避免供需之间的错位,以实现失独家庭养老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目标(见图1)。
(二)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的运行
5.评估反馈:提升扶助服务质量
慢性鼻-鼻窦炎是常见病,近年由于环境污染及生活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现增加趋势,由于该病会引起周围感染、头痛、嗅觉减退等情况发生,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心身健康并造成社会的巨大经济负担[1]。近年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是慢性鼻窦炎西药无法治愈的较理想的方法,并且也是关键一步治疗方法,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术后的恢复情况决定最终的治疗效果[2]。
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的运行需要一个平台对需求侧的信息进行统计分类,对供给侧的各扶助主体进行统筹调配,因此必须搭建以现有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失独家庭社区服务平台,这是实现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的重要环节。
图 1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框架
2.需求侧:建立失独家庭需求信息库
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以失独家庭的需求为导向,因此在需求侧必须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在对失独家庭生活状态、思想状态进行了解与动态跟踪、广泛听取和吸纳失独家庭的权利主张、政策诉求的基础上建立失独家庭需求信息库[11]。需求信息库不是对失独老人需求进行简单的信息收集,还包括对需求的分类。需求的分类是指在详细了解失独老人健康状况、家庭结构(是否丧偶)、工作情况、经济收入状况等信息的基础上将需求划分为生存(基本)需求与发展(享受)需求。
3.供给侧:整合四方失独家庭扶助资源
我国政府多年来一直承担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公共品服务供给主体角色,受财政能力的限制,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是难以实现的,而社会组织、市场以及志愿者由于受服务能力的限制,也难以独立承担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责任,因此要满足失独家庭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问题,必须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市场以及志愿者四方力量的参与。但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不是简单的多元参与,政府是“四位一体”精准扶助唯一的核心主体,在失独家庭扶助中应发挥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各扶助主体利益的协调者以及监督者的作用。同时在服务平台统筹下,可以将多方服务资源整合为“政府+市场”“政府+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市场+志愿者”等服务模式,以满足失独家庭经济支持、医疗服务、日常照顾以及精神慰藉需求,使扶助服务更具针对性、准确性。如对很多老人开展健康咨询等服务时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与相关医疗器械,服务平台可以采用“市场+志愿者”的模式,整合医疗相关的企业与医护志愿者资源共同开展扶助服务,以实现扶助资源效率最大化。农夫山泉与宋庆龄基金的合作以及上海市红十字会与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都是服务供给主体重组以实现扶助资源效率最大化的典型案例[12]。
原发性肝癌素有“癌中之王”之称,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危害的恶性肿瘤疾病。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其生存质量,就需尽早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确诊,再行针对性的治疗。双源CT扫描检查分辨率较高,有临床研究证实,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检出率与符合率均较高,而双源CT增强扫描可以在不同的动脉期进行,其中,单动脉期增强扫描对肝癌病灶强化不明显,双动脉期增强扫描不仅能对肝癌病灶进行更好的显示,同时其还能检出微小癌灶(直径约为1.0cm),因此,其能有效保证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性[1]。本文主要探究了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4.协调统筹:实现精准扶助
圭塘街道“温心家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项目是湖南省第一个由政府出资购买的专业社工服务项目,2012年开始政府每年出资15万元(2017年增加至每年18万元)用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项目,使得项目的运行有了资金保障,并成立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使得项目运行常态化。
1.平台搭建:协调各方利益
她望着火苗,气得直跺脚,一边打自己的耳光,一边咒骂自己:“我真该死,我真该死哇,我为什么不清理灶门……”
(三)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的优势
从“四位一体”精准扶助体系基本框架我们可以发现其具备两大优势。一是财政成本优势,就目前来看我国政府受财力的限制不可能通过巨额的财政支出来满足失独群体多元化养老需求。而“四位一体”精准扶助引入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实现了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缓解了政府压力,提高了养老资源的利用率。以社会组织为例,根据民政部2011—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相关资料显示,七年时间我国社会组织每年都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款总数超过千亿,并提供了大量的志愿服务(见表2),这就大大减轻了政府的压力。二是精准供给优势。不同失独家庭对养老服务需求有明显的差异性,现行无差异普惠制扶助模式容易造成供需之间的错位。“四位一体”精准扶助体系通过需求探测与服务满意度评估机制准确识别失独家庭需求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失独老年人开展针对性服务,从而避免供给与需求的错位以实现养老服务的精准供给。
表 2 2011— 2017年社会组织接受捐赠情况、提供的志愿服务时间及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次
数据来源:民政部2011—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四)“四位一体”精准扶助面临的挑战
1.信息数据互联不畅,需求信息库的建立难度大
扶助要从受助者的需求出发并最终满足失独家庭的需求,可以说准确把握需求是构建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的前提。目前,社区、民政部门、计生部门、社会机构等虽然都收集了部分失独老人的相关信息,但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涵盖失独老人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失偶与否)、职业、年龄等相关内容的信息库,且相关部门从部门利益、资源管控等角度考量都不愿共享这些信息,造成失独老人相关信息数据不畅通,难以实现精准扶助。
街道出资联系辖区19家爱心企业,签订一批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爱心协议,向失独老人发放“温心卡”,使失独老人可以享受到协议企业提供的相关商品优惠和服务。
故乡在所有人的记忆中都是不可磨灭的。对于阔别多年的故乡——河北黄骅,我总是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结,我忆的,便是故乡的淳朴,那淳朴中透露出一种原始的美,这美里面充满故事。在一个暖暖的秋日,我和朋友们有幸走进我的故乡,从故乡的最南端到最北端,感受故乡农村的变化,一路走来,在感受到那份原始的、独特的美之余,我忽然就为自己是黄骅人由衷地自豪,这自豪是发自内心的,是我感受家乡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后的感慨。
宜春市文联副主席欧阳娟,这个浑身散发着温润气息的小说家,动情地讲述了和祖母血脉相连的一棵树。我在省青年作家改稿班的同学王继亮,一个外表开朗却又时常带着几分忧郁气质的年轻人,他记忆中那棵父亲的樟,让我似乎洞悉了他忧郁的由来。
“四位一体”精准扶助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等多元扶助供给主体参与且相互合作才能达到扶助资源效率最大化,这就要求社区服务平台通过相关政策、制度对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等扶助主体进行统筹与协调,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目前我国与失独群体养老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与失独群体养老保障相应的法律法规也处于缺失状态,更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志愿者等扶助主体在服务供给中应承担的责任,这就使得社区服务平台在统筹与协调各扶助主体参与失独家庭扶助服务时无“法”可依,对扶助主体的协调与统筹能力不足,难以达到扶助资源效率最大化。
三、“四位一体”精准扶助案例分析
2012年,长沙市圭塘街道在全市率先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温心家园”工作服务平台,首创“政府主导+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为辖区24户失独家庭开展扶助服务,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市场、志愿者参与的“四位一体”精准扶助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经验值得推广。
(一)充分走访调查,以失独家庭的需求为切入点
供给要从失独家庭的需求出发,从而克服扶助与失独家庭差异化需求之间的错位缺陷,所以对失独家庭需求进行探测极其重要。失独家庭除了一般家庭的养老需求外,还有其特殊的服务需求,并且不同失独家庭因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年龄等不同,相关养老需求的内容与方式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其服务要有针对性,否则极易出现供需之间的错位。“温心家园”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项目在正式提供失独家庭服务之前,“温心家园”社工服务中心针对辖区内的失独家庭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充分了解这些失独家庭的健康、精神、收入等基本情况及其服务需求。以此为基础,服务中心有侧重点地开展服务,真正做到以失独家庭的服务需求为切入点,为“四位一体”助精准扶助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统筹保障,明确责任分工
根据湖南省以及长沙市关于失独家庭扶助的相关文件与政策,结合雨花区失独家庭的实际情况,圭塘街道办事处制定了失独家庭扶助相关工作方案,成立了由街道工委书记任顾问、办事处主任任组长、计生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关爱失独家庭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街道计生办主导,多元参与(社会组织、社会爱心企业以及志愿者)的“四位一体”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服务工作机制与格局。
(三)多方联动,关爱常态化
1.政府主导
三相PWM整流器是四象限运行的变流装置,能量回馈装置中的三相PWM整流器只运行于有源逆变状态且要有接近1的功率因数[3]。要实现能量回馈装置的单位功率因数逆变,需要通过对电网侧电流控制,其波形要接近正弦波。
精准扶助的实现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失独家庭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其次是扶助服务是否按照其意愿的方式(无偿、低偿、有偿方式)满足,这都离不开社区服务平台的协调与统筹。失独家庭服务平台通过失独家庭需求信息库了解到需求信息后,将协调供给主体组合为“政府+市场”“政府+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市场+志愿者”等服务模式应对失独家庭差异化需求。同时,社区服务平台还要对服务方式进行协调统筹,即根据需求分类对生存(基本)需求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对于发展(享受)需求则实行市场性收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助。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天津鹤童模式,鹤童将服务范围内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分为不同的等级,提供的服务按不同等级收取一定的费用,并以退休金、储蓄和子女的赡养费来确定收费标准,对一些生活困难且有生存(基本)需求的老人按照低偿标准收取一定费用[13]。
2.建立志愿救助帮扶体系
依托辖区志愿组织,“温心家园”服务平台将辖区内失独老人纳入志愿者联盟的服务对象,如与辖区内“孙建华志愿者联盟”合作,开展失独老人一对一的帮扶服务。目前,长沙市幸福港湾、中南院快乐湾义工团、雨花区邻邻帮等志愿组织已陆续加入失独家庭扶助行列。此外,项目还吸收了大量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温心家园”社工服务中心共有150位注册志愿者,其中有100位来自中南大学、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同时,“温心家园”社工服务中心还大力组织开展公益帮扶倡导活动,呼吁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失独家庭关爱队伍,开展对失独家庭的扶助活动。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一些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都已多次参与爱心基金和义卖筹资活动。
扶助服务满意度评估对“四位一体”精准扶助的质量保证非常重要,有助于供给主体服务质量的提高。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将运用“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对供给主体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对失独老人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因服务质量产生的不满与投诉,社区服务、平台服务将分析服务产生问题的原因,再对供给主体服务质量进行优化与整改,必要时还可以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一定的处罚[14]。
3.借力社会资源,签订合作帮扶协议
2.相关政策、制度不健全,扶助服务资源整合难度大
在线学习体验式 以微信为载体的学习共享平台给学员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方式,学员可以随时随地扫码进入教室空间,进入在线平台雨课堂教学课程的应用,进行自主学习和信息交互。雨课堂可以让学生将微信号和学习账号绑定起来,建立“个人中心”信息内容,会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内容、在线时间、学习状况和个人学习偏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专业方向进行课表定制,在“课程地图”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学生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也能拥有开放的空间去交流、提问、讨论,能够体验实时交流的便捷和快乐,寻找到志趣相同的伙伴。
(四)实行社工联点,提升服务的专业性与精准性
“温心家园”除了聘请4名全职社工师外,还招募10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长期志愿者参与失独家庭服务项目,志愿者在全职社工师的带领下分别与失独家庭建立结对关系,每周为他们提供至少一次个案工作服务。“温心家园”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需求,每年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案服务350次、小组活动20次、社区活动12次,活动内容涉及心理干预、社区陪伴、助医、助老、助居服务等,这种社工联点的个案服务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供需之间的错位。
(五)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提高服务质量
失独老人对现行扶助服务是否满意?服务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温心家园”采取了多种方式对扶助服务进行评估以提高服务质量。“温心家园”每年年底都会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社区失独老人对于社工和一些活动的满意度情况以便提高服务质量。此外,服务中心还设立了热线电话,失独老人可以拨打电话对不满意的服务进行投诉,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钾肥市场库存量逐渐走低,短期市场价格维持坚挺,后期下游冬储市场开启后,价格或有上行可能,需关注大合同进展状况。
四、失独家庭“四位一体”精准扶助体系的路径
(一)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对失独家庭的多元化需求如果仅仅依靠政府供给是难以实现的,且政府在公共品供给时还存在“政府失灵”等问题,因此要满足失独家庭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需求,就需要调动社会组织、市场、社区和志愿者等力量。但多元参与必须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发挥各服务供给主体利益博弈的“平衡器”作用,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英国的老年人养老服务就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政府通过提供政策及法律保障为社会资源的进入带来了竞争和活力,如(1)提供社区照顾的相关政策以及法律制定,为社区照顾模式的正规化、高效率以及人性化运行提供保障;(2)给予财政支持;(3)对社会组织、机构以及商业部门提供的相关服务进行监督和检查;(4)实施严格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在政府的主导下其他各服务供给主体如社会组织、商业性服务机构、志愿者等在社区照顾体系中各司其职,从而形成了层次广泛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美国的普遍做法是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种力量参与到养老领域。在美国,政府举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很少,仅占养老服务机构总数的 7%左右,美国政府主要的责任是负责制定养老服务标准和规则,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15]。由此可见,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服务模式不仅可以实现精准扶助,而且还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二)以需求为导向,提供差异化服务
无差别的普惠式扶助服务容易造成供需错位。以需求为导向,通过差异化扶助可以使低收入失独群体获得更多的基本生存需求服务,使高收入的失独群体获得更多的发展性需求服务,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西方发达国家在老年人养老服务供给中注重老人们的差异化照顾需求,一般情况下都会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向其提供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日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侧和供给侧都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在需求侧方面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根据照护程度将老年人明确分为需要生活援助和照护服务两大类,2006年在原来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将老年人生活援助分为1~2级、照护服务分为1~5级),在供给侧方面对社会能够提供的照顾服务也进行了细分[16]。美国一般根据老人的自理情况及所需要服务的情况将其划分不能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可以自理老人等类型,针对不能自理老人提供精细照顾服务,针对半自理老人提供中度照料服务,针对可以自理老人提供一般照料服务,针对富裕健康老人提供休闲型养老服务。除了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外,美国社区养老充分考虑到不同收入阶层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服务[17]。新加坡为了实现养老服务的针对性供给对老年人建立档案,内容包括服务满意度、需求状况等,同时在供给侧方面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分为入住式养老服务中心(stay-in care)、居家养老服务机构(home care)以及日间照料中心(day care),再根据老年人不同的服务需求选择不同的机构进行服务,从而实现服务的针对性供给[18]。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详细分类有利于养老服务的针对性供给,最大限度避免了供需之间的错位。
(三)建立失独老人信息库,畅通失独老人相关信息数据
精准供给必须做好失独老人需求的调查和评估,给予其表达利益需求的机会。因此要避免供需之间的错位,实现精准扶助失独老人信息库的建立极其重要。所以政府应敦促统计、计生相关部门,尽快对这一群体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失独老人信息库,畅通失独老人相关信息数据[19]。在此,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做法值得借鉴,为了提升“纯老家庭户”(家庭成员均超过60岁)养老服务效率与质量,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全市“纯老家庭户”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对“纯老家庭户”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生活自理程度、经济收入来源等21项内容的调查,建立了“纯老家庭户”“一人一表(卡)”信息库,并规定每年12月31日要对“纯老家庭户”的信息进行更新。同时在保障网络安全前提下与医院、民政部门、计生部门以及社区已经建立的“老年人健康档案信息库”“享受养老服务补贴人员信息库”等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便于掌握“纯老家庭户”更为详细的需求信息[20]。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责任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解决失独家庭问题的关键,然而自200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出台针对失独家庭扶助的相关法律至今,国家层面共制定发布了47个与失独家庭相关的政策法规,其中专门针对失独家庭的有9个,仅占19.15%。这就意味着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相关政策法规缺失明显,针对性和精准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失独家庭所面临的各种养老困境要从根本上解决需要加强对这一群体扶助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做到政府履职有据可依,既不缺位也不滥为。
(五)制定行业标准,完善失独老人养老服务质量保证机制
由于缺乏相关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失独老人养老服务面临监管的难题,难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在此,西方国家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新加坡成立了老龄产业标准化委员会(Silver Industry StandardsCommittee,SISC),并颁布了《居家养老服务指南》(Guidelines for Home Care)、《疗养院服务标准》(Enhanced NursingHome Standards)以及《社会照护中心服务指南》(Guidelines for Centre-basedCare)等衡量养老服务水平的行业标准。此外,为了有效实施养老服务标准,新加坡卫生部联合整合性照护服务局(Agency forIntergrated Care,AIC)对养老服务业工作人员开展了大量岗前培训课程。因此,要保证失独老人养老服务供给质量,政府必须建立与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相适应的服务标准、服务程序、服务方法,完善失独老人养老服务质量保证机制[21]。
参考文献:
[1]谢勇才,潘锦棠.从缺位到归位:失独群体养老保障政府责任的厘定[J].甘肃社会科学,2015(2):95-99.
[2]孙冬晗.政府责任视角下失独家庭扶助制度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14(4):88-91.
[3]肖云,杨光辉.优势视角下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相应对策[J].人口与发展,2014(1):107-112.
[4]陈文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城市失独家庭困境消解路径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1):58-65.
[5]龚志文.我国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差异化制度设计研究:基于需求溢出理论的视角[J].学习论坛,2015(5):55-59.
[6]韩冰.失独家庭养老扶助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J].湖南行政管理学院学报,2017(5):19-22.
[7]张国平,刘芳.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供给研究[J].经济问题,2017(12):72-77.
[8]于新循.论我国养老服务业之市场化运行模式及其规范[J].市场研究,2018(8):13-20.
[9]朱浩.中国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中州学刊,2017(8):66-72.
[10]张举国.“一核多元”:元治理视阈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求实,2016(11):80-88.
[11]孔祥利.风险社会视角下失独家庭的政策支持机制:实践困境及范式转换[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8(5):101-109.
[12]陈岳堂.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13]汪大海,张建伟.福利多元主义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问题研究:“鹤童模式”的经验与瓶颈[J].华东经济管理,2013(2):118-122.
[14]陈莉.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人口学刊,2016(3):67-73.
[15]严晓萍.美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启示[J].社会保障研究,2009(4):19-25.
[16]康越.日本社区嵌入式养老发展历程及其经验[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7(4):110-116.
[17]沈长月.失独家庭救助与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研究[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
[18]姜旭.新加坡社区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模式的启示[J].北方经济,2013(3):68-70.
[19]吴敬东,王艺颖.失去独生子女家庭问题现状、原因和对策探析:以湖南省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87-91.
[20]桂世勋.独居老人广义居家养老保障状况及其精准关爱:基于中国大城市城区 70岁及以上独居老人的问卷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41-151.
[21]张旭升.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中图分类号: C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3637( 2019) 05-0187-0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失独家庭‘社区+’差异化服务模式研究”(16CSH074)。
作者简介: 熊亮(1982—),男,湖南岳阳人,博士,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政平;校对:鲁雪峰
标签:失独家庭论文; 差异化需求论文; 四位一体论文; 效率最大化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