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许世云

浅谈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许世云

广宁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526300

摘要: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重点开发的项目,可以说在国家的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水环境监测是保证水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防治水资源承载过渡,解决现存的或潜在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水环境监测中的技术重点,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预防提供信息数据,因此,保证水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公正是水环境监测的基本要求,也是值得水环境监测部门研究的深入课题。

关键词:水资源;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信息数据

前言: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水环境的监测与质量。水环境监测是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而进行的一项基础工作,包括设点--样品采集--实验分析--数据处理--综合分析评价五个过程。水环境监测水平的高低、监测的数据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身体的健康。文章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定义内容入手,分析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意义,探讨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

1、水环境监测系统分析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隆10%,但排放量依然有1272.8万吨。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水环境监测系统是一套将在线自动分析设备作为核心的自动检测系统,其包含以下几项组合构成:(1)自动测量技术;(2)自动控制技术;(3)现代物联网技术;(4)计算机应用技术;(5)专用分析软件。此系统中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是感知层;第二是网络层;第三是应用层。其中感知层包含以下几个单元:(1)采水单元;(2)分析测量单元;(3)辅助单元;(4)过程逻辑控制单元;(5)预处理单元;(6)数据采集单元。感知层主要负责对站内各分站水质指标进行自动检测;而网络层是数据传输单元,其组成结构包含多种网络传输:(1)2G网络;(2)3G网络;(3)光纤;(4)互联网。网络层主要负责将自动检测数据输送到监控中心。而应用层的主要任务则是将远程传回的监测数据进行一系列处理,具体包括以下几项:(1)数据储存;(2)数据分析;(3)数据管理;(4)数据发布。

水环境监测系统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功能:第一是采样;第二是预处理过滤;第三是仪器分析;第四是数据采集;第五是存储。利用上述各项功能来实现监测数据的传送和通讯以及在线自动监测。水污染问题是我国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进行水质监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为手工采样、第二种为实验室分析,这几种方式只能用于季度监测或者月度监测,但却无法将水质的变化规律进行充分的反映。而通过自动监测系统获得的数据具有以下几种特性:第一是连续性;第二是可查性;第三是公正性;第四是可视性;第五是客观性。与此同时,还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自动传输,能够随时对各站点的数据进行查询。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减短水质监测的周期,有效降低人工劳动的强度,还能够合理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以及采集效率,进而为进行水环境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除此之外,自动检测系统还可对水质提供水体的污染物浓度进行分析,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提供有效的证据。当监测仪器的数值产生变化时,表示水质遭受到了恶化,而系统通过相关数据对水污染状况进行合理的判断,进而做出污染预警预报,如此一来,就能够将水污染合理地控制在能够预防的范畴之内。

2、当前我国水环境监测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水资源的质量可以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质量,水环境监测是保证水资源质量,使得水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控制系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水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法律法规的健全是水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当前我国与之有关的法律还处于一个不完善的状态,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法律当中的很多条文也较为分散,没有具体的可实行的标准,也没有一个专门的关于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面的管理部门,致使水环境质量控制的固定很难落实到位。另外,环境监测法律体系不健全,也使得很多的监测人员失去了基本的监测依据,一些人的监测行为也失去了基本的约束,使得监测的工作整体上处于无序的状态,很难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2 水环境监测网管理较为混乱

当前,对水环境的监测没有固定的负责部门,每个部门都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建立自己的监测网,这使得整个水环境监测网的管理显得较为混乱,出现很多做无用功的现象,重复监测的现象较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源的浪费,也使得监测的效率较低。水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包括了布点、采样、分析检测、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综合评价等多个技术环节,涉及到人员、仪器、方法、标准、操作过程等诸多方面,必须要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监测的数据的准确性,使国家准确地掌握水环境的整体质量,为国家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3、水环境检测质量全过程保证措施

3.1 预先保证

预先保证是质量保证工作的起始点,是在水环境监测工作开始之前所实施的控制。仪器设备现代化学分析需要合适的设备和仪器,实验的成功或失败常常可以追溯到设备和仪器的配备和使用的合理性。因此必须有专人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以便有效地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和准确度。环境仪器所处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配备空调、抽湿机和通风厨等设施并保持实验室内的清洁。确保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辅助设施、操作空间、工作环境、能源、照明、温湿度、通风等条件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最大限度的使实验室的环境满足仪器的要求并防止因环境对实验人员健康造成的伤害。

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应有专人负责保管,做好出入库登记,并保证其安全有效。及时清理已经过期的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在实验开展前要注意检查所需用到的试剂是否过期或变质,避免误用而造成时间和人力物力上的浪费。

3.2 检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3.2.1 采样采样方法

采集表层水样可用适当的容器如塑料筒等直接采集。根据监测项目确定是混合采样还是单独采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样器需事先用洗涤剂、自来水、10%硝酸或盐酸和蒸馏水洗涤干净、沥干,采样前用被采集的水样洗涤2~3次。采样时应避免激烈搅动水体和漂浮物进入采样桶;采样桶桶口要迎着水流方向浸入水中,水充满后迅速提出水面,需加保存剂时应在现场加入。为特殊监测项目采样时,要注意特殊要求,如应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需防止曝气或残存气泡的干扰等。

3.2.2 样品的保存与运输

水样存放过程中,由于吸附、沉淀、氧化还原、微生物作用等,样品的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如不能及时运输和分析测定的水样,需采取适当的方法保存。较为普遍采用的保存方法有:控制溶液的pH值、加入化学试剂、冷藏和冷冻。采集的水样除一部分现场测定使用外,大部分要运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在运输过程中,为继续保证水样的完整性、代表性,使之不受污染,不被损坏和丢失,必须遵守各项保证措施。根据水样采样记录表清点样品,塑料容器要塞紧内塞、旋紧外塞;玻璃瓶要塞紧磨口塞,然后用细绳将瓶塞与瓶颈拴紧。需冷藏的样品,配备专门的隔热容器,放冷却剂。冬季运送样品,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瓶。

3.2.3 数据处理及质量保证

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经验证后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3.3 事后质量控制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关就是事后控制,对这一关进行有效的把握,可以对错误进行及时的发现,并进行及时的修整,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改善。在实验室进行事后控制的主要实现方法是对数据以及对数据的记录进行控制和审查。必须保证数据及对数据记录的真实有效性,能够经得起技术上的推敲。所谓记录指的是实验室操作的成文依据和测量过程所有成文记录,主要包括:计划、方法、校准、样品、环境、仪器和数据处理等。应准确地做好成文记录和数据报告。实验室的主要考验依据是记录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内审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管理手段,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核,纠正和预防不合格工作,确保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并对质量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管理评审是指为了确保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由最高管理层就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正式的评价。管理评审由机构负责人实施,每年至少评审一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4、控制水环境监测质量的相关措施探讨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水环境的监测质量,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4.1 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笔者认为要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必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完善与水环境监测有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够实施的监测标准;第二,构建统一水环境监测网,使得水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纳入统一管理的轨道,明确水监测部门各自的职责,细化分工,以便减少重复监测带来的各种浪费,从布点到采样到分析检测、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综合评价,这些环节应该要协调分配到各个部门,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第三,应该要进行多次的监测,尽可能的减少监测数据的误差,最大限度地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4.2 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控制

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一项技术难度比较高、涉及范围广的质量保证管理工作,因此,必须要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监测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具体而言就是要:第一,做好样品采集 的整体质量,样品是整个水环境质量的反映,因此,样品的采集必须要有代表性,样品的放置应 该要根据测量目的的不同放置于不同的容器中,以免破坏原始的样品数据;第二,要做好实验过程的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包括空白试验测定、校准曲线的绘制检验、方法的精密度控制等,要注意的是,空白试验的空白值的波动一定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对比的效果,校准曲线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述待测的物质浓度与所测量仪器响应值的函数关系,精确度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小实验的数据误差。

4.3 做好事后监测控制

水资源的事后控制监测是监测质量控制的最终环节,也是反映监测质量水平的重要环节,事后监测控制所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做好各种监测数据的分析审核与评价,并对整个的监测结果进行总结,以判断所得到的数据是否符合水环境的真实状况,如果发现有错误一定要及时地进行调整,以免误导其它以之为基础的决策。总之,一定要以获取更精确的监测数据为标准,以便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水环境的质量,为国家科学的决策提供最可信的数据支撑。

5、结语

总而言之,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能够预测水环境是否存在污染以及污染源的分布情况,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提高水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质量。但是由于水环境监测网缺乏统一的管理和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确保基础操作的正常进行和监测质量。

参考文献:

[1]对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霍寅龙.科技与企业.2012(02)

[2]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刘会建.北方环境.2011(12)

[3]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的探讨[J].叶炳效,张佳武,赵文举,孙珂.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7)

[4]我国水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李贵宝,周怀东,郭翔云,陈海英.水利技术监督.2005(03)

[5]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J].刘晓茹,周怀东,李贵宝.中国水利.2004(09)

[6]我国水环境与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周怀东,李贵宝.水利水电技术.2001(01)

[7]国外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进展[J].曹凤中.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6(03)

[8]探讨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控制措施[J].陈艳萍.科技致富向导.2012(09)

论文作者:许世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浅谈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论文_许世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