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元与美元的关系_欧央行论文

论欧元与美元的关系_欧央行论文

评欧元与美元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元论文,美元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洲几乎已被人们遗忘多年。自80年代上半叶“欧洲衰落论”盛行以来,每每谈及世界经济或高新科技,人们往往只提到美国和日本,很少听到“欧洲”二字。只是在90年代初欧盟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明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及实施欧元的目标和办法之后,欧洲才重新受到关注。然而对于欧元,几年来欧洲内外大多依旧是投以怀疑的目光。特别是许多美国人,他们先是不屑一顾,再是冷嘲热讽,接着是预言失败,一直到欧元启动在即,才开始认真对待:他们之中有的人从“微观”角度关心对汇率与利率等等的影响;有的人从“中观”角度关心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主要是欧元作为国际交易、结算、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前景;也有人从“宏观”角度关心欧元对西方经济整体的影响,例如有人认为欧元的实施将加快西方经济“大震荡”的到来。本文将围绕欧元与美元的关系问题,先介绍目前欧洲货币与美元的国际地位,再着重探讨未来欧元的国际地位,最后谈及笔者对欧元实施后欧洲货币政策的几点估计。

一、目前欧洲货币与美元的国际地位

随着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在欧洲将形成一个货币区,其经济实力大致与美国相当,远远超过日本。1996年,欧洲联盟15国总人口3.7 亿,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内生产总值38.3%;而美国的人口为2.53亿,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2.5%;日本则相应为1.25亿和20.5%。如果不计欧盟内部贸易,欧盟约占世界贸易的20.9%,美国占19.6%,日本为10.5%。欧盟各成员国出口平均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0%;如果不计欧盟内部贸易,15国出口率平均为10.2%,比美国的8.2 %和日本的9.0%稍高一些。

表1 美国、日本、欧盟基本经济数据(1996年)

人口*

占经济合作与

占世界出口率

(亿) 发展组织的贸易的 (%)

国内生产总值(%) 比重(%)

美国 2.63 32.5 19.6 8.2

日本 1.25 20.5 10.5 9.0

欧盟15国3.70 38.3 20.9**10.2

注:* 1995;**不计欧盟内部贸易。

资料来源:转引自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ifo Schnelldienst 》,1998年第8期,表2-7同。

与欧洲联盟的经济重要性相比,其各个成员国的货币所占的国际地位是不相称的。在诸种国际货币中,美元占着主导地位,而欧洲货币和日元起着次要的作用。但是, 美元毕竟已经失去了它的部分优势。 在1995年4月外汇市场交易中,美元所占的比重为83%, 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的货币比重为70%(其中德国马克37%),日元则为24 %。 而在1989年4月,美国还占有90%的比重。

表2 各种货币在外汇市场交易中所占的比重*(%)

币种

1989年4月1995年4月

美元90

83

日元27

24

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货币 48

70

其它35

23

总计* * 200 200

注:*日平均交易总额;**每笔交易都涉及到两种货币, 都被计算两次,因此总计为200。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各种货币的使用情况,根据各中央银行征询调查所作的估计,1992年美元所占的比重为48%;与1980年的56%相比,显然是下降了。而欧洲货币和日元的比重有所上升。在“欧洲货币”中,德国马克和其它四种货币(法国法郎、英镑、里拉、荷盾)合计大约各占一半。

表3 国际贸易结算中各种货币所占的比重(%)

币种 1980年

1992年

美元 5648

德国马克 1415

欧盟4国货币(法国法郎、英镑、里拉、荷盾) 1718

日元 2 5

其它 1114

总计100100

作为投资货币,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占有优势地位。1996年,国际银行贷款将近四分之三是以美元币种发放的,英镑占12.5%,马克仅为4.2%。在国际债券方面,43%的需求指向美元,英镑为8.8%,马克为14%。但是,同80年代初相比,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毕竟有所下降。

表4 在国际银行贷款和国际债券中各种货币所占的比重(%)

币种 国际银行贷款

1982-1984年平均1990年1995年1996年

美元

80.4

58.976.8 74.7

日元

7.6 1.7 0.2

0.2

英镑

3.817.511.7 12.5

马克

1.7 6.7 4.1

4.2

埃居* 1.3 8.7 3.8

0.2

瑞士法郎

0.8 0.1 0.1

0.5

其它

4.5 6.4 3.3

7.7

币种国际债券

1982-1984年平均1990年1995年1996年

美元

62.1

33.3 39.5 43.0

日元5.5

13.5 12.6

8.6

英镑3.89.5

5.9

8.8

马克6.98.3 15.5 14.0

埃居*

2.18.1

1.7

0.7

瑞士法郎

14.6

10.5

5.6

3.3

其它4.9

16.8 19.2 21.6

注:*“欧洲货币单位”。

除了私人领域之外,各国中央银行也是国际货币的需求者。为了干预和储备的目的,1996年底全世界的外汇储备总值约合15000亿美元,其币种构成为,美元占63.7%,欧洲货币占19.5%(其中马克14%),日元占6.2%。而在1973年底,美元的优势地位还要突出。

表5 在官方外汇储备中各种货币所占的比重(%)

币种

1973年底1983年底1993年底1996年底

美元

76.171.4

61.463.7

欧洲货币* 14.315.9

22.319.5

其中:马克

7.111.8

16.114.0

日元0.1 5.09.0 6.2

瑞士法郎9.5 2.41.5 0.8

其它9.5 5.35.8 9.8

注:*英镑、马克、法国法郎、荷兰盾

最后, 国际货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还起着一种“定锚”的作用。 1983年,全世界有34个国家把它们的货币与美元联系在一起,与欧洲货币挂钩的国家则为18个。到了1997年,数字变为21个和17个。

上述资料表明,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美元的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依然是占优势的国际货币;而对欧洲货币的需求,与欧洲货币联盟国家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分量相比,还远不相称。

二、未来欧元的国际地位

随着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和欧元的实施,对各种国际货币的需求将发生较大变动。这里,对欧元究竟将扮演什么角色,意见不一。有些人认为,欧元将在相当大程度上“替代”美元;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元具有很强的“坚持”能力。不过,有一点似乎可以预期,在开始实施欧元的过渡期内,欧元的作用可能会不及原欧洲货币体系的各种欧币之和。因为,由该体系所决定的必须保有的外汇储备,现在一部分已不再需要;同时,通过货币一体化而更紧密地结成一体的欧洲国家,它们之间的交易活动越来越成为“内部的”,因而其“对外开放度”反而相对有所减弱;此外,英国暂不加入欧元区。

欧元作为国际货币,其未来的作用取决于私人与官方机构对它的需求。而这些需求又取决于人们对欧元稳定性与可靠性的信任,取决于欧洲金融市场的规模与透明度,取决于欧洲货币联盟的经济与政治实力,取决于该联盟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以及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在这里,人们对欧元稳定性的信任特别重要,而从目前的条件来看,欧元完全有望成为一种稳定的货币。因为:首先,欧洲中央银行具备两个决定性的要素,即它的独立性和遵循“稳定币值第一”的方针。其次,未来的欧洲货币联盟成员国在欧元问世之前所采取的政策有助于人们对日后欧元的稳定性抱有希望。但是,同等重要的是,这些成员国在欧元启动后应继续采取以稳定为导向的财政货币政策。除了这一新货币的稳定性之外,对于欧元将来在国际上的普及程度来说,另一项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欧洲金融市场在未来的发展。只有高度发达和开放,欧洲金融市场才能对投资者有吸引力。

下面,我们来分别探讨一下,欧元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在履行国际货币的各项功能方面,将能起到什么作用。

1.在外汇交易中,欧元一时将难以取代美元的“媒介货币”地位

随着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欧洲内部的外汇交易将随之消失。根据1995年4月由26 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所作的一项外汇市场调查,国际清算银行估计了与此相联系的外汇市场交易额的缩减。其结论是,数额达1500亿美元的欧洲货币体系内部的交易约占世界外汇市场交易总额15720亿美元的10%。由于这类交易的消失, 在其它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欧元在世界外汇市场交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将从1995年4 月的70%(原欧币所占比重)下降到56%,而美元将从83%上升到92%,日元从24%微增至26%,其它货币相应数字为23%和26 %(总额为200%,参见上文)。人们可以预期,在原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货币同第三国的外汇交易中,欧元将取而代之。

但将来,欧元有可能在外汇交易中增加其所占的份额,办法是欧元也能作为“媒介货币”发挥作用。所谓“媒介货币”是指,当两种货币进行交易时,不是通过一个交易过程、由双边直接完成,而是通过两个交易过程,由三边加以完成。“媒介货币”介入的条件是,通过两个交易过程完成的交易费用低于直接交易。交易费用高低的两项决定因素是外汇市场交易规模和汇率的易变程度。前者影响规模效益,后者提高与持有外汇相联系的风险。而在规模效益和网络效应两方面,像美元这样的“媒介货币”,将能保持甚至扩大它的地盘。但是,欧元将比原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的各国货币较多地起到“媒介货币”的作用,因为欧元将得益于欧元区的较大的规模效益。如果欧元汇率比原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各国货币的汇率更为稳定,那么欧元作为“媒介货币”发挥作用的机会就会更大。至于到达哪一“点”,欧元开始排挤作为“媒介货币”的美元,这很难预言。人们一般可以预期的是,欧元将首先可能在其它西欧、中欧、东欧和非洲货币的交易中发挥“媒介货币”的作用。

2.在国际原料市场交易中,美元依然是“发票货币”

欧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意义,除了它在外汇交易中所起的作用之外,还取决于它在商品贸易中作为交易货币所占有的地位。而这种地位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对外贸易中的结算办法。在工业国之间的工业品贸易中,结算使用的货币往往是两个当事国中间的一个,主要是出口国货币。这样,就把汇率风险加到了进口国头上。但是也有用进口国货币进行结算的,特别是在进口量大、进口国通货膨胀率低、汇率变动风险又比较小的情况下。日本的对外贸易只有一小部分用日元结算,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则用工业国货币结算。考虑到这种模式,可以预期,欧盟15国工业品贸易今后主要将用欧元结算,除了从美国的进口和从日本的部分进口之外。

国际原料贸易迄今一直是用美元结算的。与工业品不同,原料是同质产品,它的价格较少受出产国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结算方面的好处,通常被占优势地位的国际货币美元所得。考虑到美元已经建立起来的发达网络和美元优势地位的“惯性”,欧元只能逐渐地提高其在结算领域所占的比重。如果欧元能在外汇交易中显著提高自己的份额,那么,它也将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增加其比重。

3.欧元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吸引力将会增加

欧元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究竟能起多大作用,这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私人与官方投资者对这一新货币稳定性的信任程度、欧洲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以及欧盟的经济与政治实力。欧洲货币联盟内的币值稳定是决定欧元与美元汇率的最重要参数,汇率期待是投资者作出决定的主要因素。在欧洲货币联盟的初始阶段,由于币值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使投资者对欧元投资持观望态度。但是,随着欧洲中央银行坚定实行以稳定为导向的货币政策,投资者对欧元的态度将会趋向积极。

使国际投资者作出有利于欧元投资决定的另一项主要因素,是欧洲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一个产品丰富、期限多样并具有高度流动性的金融市场才具有吸引力。通过欧洲货币联盟,欧洲金融市场的块块分割将得以消除;取消各种限制,将使机构投资者的机会增加;完成欧洲内部统一市场,将对欧洲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服务产生积极影响;日益加剧的竞争,将导致金融市场上的价格降低和效率提高。可以预期,欧洲金融市场上的投资机会会变得更加多种多样,流动性会变得更好,网络会变得更加方便发达,投资的最佳组合会变得较为容易。一句话,金融市场吸引力的增大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资金来到欧洲。同时,欧元贷款也将增加,这反过来又会导致欧洲金融市场的深化和扩大。然而,欧洲金融市场至少在其起始阶段,规模尚不及美国;内部达到统一,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4.在外汇储备方面,由于需要量的减少,欧元区的一部分美元储备将成为“多余”

说到欧洲货币联盟对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的影响,首先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欧洲中央银行未来的外汇存量,二是其它国家的外汇储备结构可能进行的重组。1995年底,欧盟15国外汇储备总值3500亿美元,占世界外汇储备总额的26%。

表6 世界各地区外汇储备分布(1995年底)

地区/国家 亿美元 %

欧盟15国 3498

26.4

美国 4913.7

日本 1725

13.0

其它工业国8436.3

发展中国家6712

50.6

世界总计*13269 100.0

注:*其它储备839亿美元;黄金(按市场价格计算)3510亿美元;全世界储备总值17618亿美元。

欧盟15国外汇储备结构如下:美元1359亿,相当于907 亿美元价值的欧盟国家货币,相当于803 亿美元价值的“欧洲货币单位”(埃居),相当于335亿美元价值的其它货币。随着欧元问世, 这些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将要消散。例如,为建立欧洲货币单位而在欧洲货币政策合作基金项下存放的美元与黄金储备将交还给欧盟各国中央银行。同时,欧元区各国货币将换成欧元。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欧元启动后,欧盟14国(不包括芬兰)从它们1995年的外汇储备中大约还留下2050亿美元价值的外汇,其中1710亿是美元。

表7 欧盟14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单位:亿美元

1995 在把欧洲货币政策在把欧盟各

币种

年底 合作基金还给欧盟国货币转换

实数 各国中央银行之后成欧元之后

美元

1359 17131713

日元179 179 179

瑞士法郎 99

9

埃居803-

-

欧盟成员国货币* 907 907 -

其它 147 147 147

总计 3405 29552047

注:*马克、法国法郎、英镑、荷兰盾。

可以预期,随着欧盟内部“外贸”的消失,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货币之间不再需要进行有价证券的转换,以及欧元区各国中央银行无须再在欧洲货币体系范围内进行干预,将出现一笔多余的美元储备。其数额很难估计,因为各国中央银行所需的储备参数现在还不大明朗。此外,通过货币联盟的建立,各决策者的行为模式将发生极大的变化,不能再以过去的经验作出推导。

由于上述种种困难,欧洲人所作的大多数预测都只能得出一个近似值。这些预测的出发点,有的基于下述假设,即在建立货币联盟之前和之后,按单位进口值计算所需的外汇储备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只是以后欧洲人只需考虑从第三国的进口;有的依据的是国际比率(储备/进口或储备/国内生产总值),通常是借鉴美国的相应指数;有的则是根据数量经济学模式来估算外汇的储备需要量。根据这些不同的计算方法,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外汇储备的多余数额大约在400亿美元到1450 亿美元价值之间,多数人估计为1000亿美元上下,其中包含“多余”的900 亿美元。

在工业国家中,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主要用来干预市场,其次才用作进口筹资。因此,未来欧洲中央银行系统的储备需要量,首先取决于国际资本运动,欧洲货币联盟将来的汇率政策,以及新欧洲货币体系(EMS-II-System)的运作情况。而在所有这些方面,不确定性都很大。 因此,目前所作的上述预测只能是一些参考数字。

表8 欧洲货币联盟建立

可能导致的有价证券与外汇储备的币种转换

总额 可能转换成欧元的转换率

(亿美元)

数额(亿美元)

(%)

私人国际金融资产

39000

4000-600010-15

欧盟15国

3500(2000*)

900

24(45*)

发展中国家 6700 800 12

其他3000 300 10

总计

52200

6000-800011-15

注:*随着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欧盟15 国的外汇储备将会减少一部分,括弧内是减少之后的数字及据此计算出来的转换率。

资料来源: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整理汇总,截于《ifo Schnelldienst》,1998年第8期。

在非欧洲货币联盟国家的外汇储备中,未来欧元的比重究竟会有多大,也难以预测。这些国家1995年总共拥有外汇9771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为6712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外汇中,美元占62%,欧洲货币占18%。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取决于汇率制度(例如同哪种货币“联系”)、外贸的地区结构和与此相关的结算货币选择、外币债务结构以及各种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地位等。应当说,同单个欧洲国家货币相比,欧元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它在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会有所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的一些报告也表明,持高不变的美元比重,是同外汇储备结构的最佳选择不相称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在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中,亚洲国家占了55%,而欧元对亚洲国家的吸引力是相对较小的。因此,可以预想,在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中,由美元转换成欧元会相对较小。假设在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将来美元占50%,欧元占30%,这将意味会有800亿美元转换成欧元。

综上所述,对可能发生的私人与官方金融资产向欧元转换的总值估计约在6000亿美元~8000亿美元之间,这相当于1995年底私人国际金融资产和官方外汇储备总值52200亿美元的11%~15%。 这些数字是在下述假设下计算出来的,即欧洲联盟的15个成员国都参加货币联盟;而今有4个成员国未参加,特别是英国的缺席, 可能会使转换的数额相应有所减少。

三、欧元启动后,欧洲货币政策的可能走向

1.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元起始阶段将保有较高的储备

如上所述,随着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储备需要将会减少,大约900亿美元将会成为“多余”。但是, 这些“多余”的美元,在货币联盟的成员国之间分布是不平衡的。例如德国1995年底拥有外汇储备价值780亿美元,几乎全由美元组成, 占欧盟美元储备的45%和外汇储备的38%。1997年底,德国外汇储备为700亿美元。 1999年1月1日,由于埃居债权不再存在,德国联邦银行的美元储备将增加大约100亿。

欧洲中央银行在欧元起始阶段将保有较高的储备,而不会去急于处理那些“多余”的美元。这是因为,第一,欧元一开始必须致力于在稳定中赢得信任,并为自己创造行动能力。因此,欧洲中央银行的起始储备将明显高于只是出于货币政策理由而考虑的必要水平。第二,随着欧元实施进程,人们普遍预期欧元将会趋向不合人意的升值,而这也将导致欧洲中央银行持有这些“多余”的储备。第三,历史经验表明,当年在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时,总的说来人们也没有大量抛售美元。第四,在未来的几年里,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困难将继续存在,政府依然渴望得到资金。因此,多余的储备将在较长时间里逐渐消化,一部分资金将转给政府。

2.欧元将轻度升值

欧元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其吸引力提高的必然结果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减少其“多余”的储备,非欧洲货币联盟国家的中央银行转换其部分外汇储备,以及私人投资者转换其部分有价证券。所有这一切都将导致欧元的升值,并对美元形成压力。但是,这一转换过程将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欧元增值效应的出现也将是逐渐的。

然而,对欧元升值的程度不应估计过高。欧元吸引力的提高,不仅会导致对欧元债券需求的增长,也会导致欧元债券供给的提高。例如,发展中国家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欧元债券。这样,在外汇市场上对欧元的更大的需求,会有一个更大的供给相对应。但是,对欧元国际有价证券需求的转换可能会快于这类债券发行的转换。对300 名债券发行人的一项征询表明,所有的人都相信欧元将于1999年1月1日按时启动,但是仍有83%的人还没有拿定主意,是不是改用欧元发行有价证券。如果欧元需求者比供给者更快地转变思想,那就意味着欧元将随着有价证券的转换而升值。

当然,有价证券的转换只是影响未来欧元—美元汇率关系的一项因素。如果人们要判断未来欧元的对外币值,还必须考虑其它的决定因素,特别是美国和欧洲货币联盟经济发展的基本数据。此外,各自所处的周期阶段,与此相关的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以及欧洲中央银行的可信度,也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3.欧洲中央银行在汇率政策上面临着两种不同的主张

欧元成为国际货币得到广泛的使用,还可能使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比欧洲联盟原先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随着欧元国际地位的提高,人们对各种货币资产的偏爱程度和欧元信贷业务将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对欧元外汇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正如早先的英国和后来的美国一样,欧洲货币联盟也将日益受到这些外汇市场的影响。至于这些影响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触及欧洲的货币政策,将取决于欧洲中央银行有没有意愿与决心,通过其利率政策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来稳定欧元的对外币值。

欧洲中央银行在这个问题上究竟将会采取什么立场,目前还很难预言。可以设想,它可能会考虑目前在欧洲人中间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政策主张。一种认为,在欧元同美元的汇率关系问题上,应采取“善意的忽视”政策;另一种则认为,应采取“有力的干预”政策。

主张采取“善意的忽视”政策,主要有下述几项理由:第一,欧洲货币联盟是一个较大的经济区;与该联盟各个成员国相比,它较少依赖于对外贸易;与中小规模的国民经济相比,汇率波动对欧洲经济区的内部价格水平、对它的对外贸易和国内生产的影响都会比较小;第二,对欧元汇率采取灵活的做法,有助于缓解在欧洲货币联盟与其它大经济货币区之间经济过程的发展差异;第三,干预外汇市场可能同“稳定价格目标”相冲突;第四,与小国不同,一个较大的经济区,为了稳定其内部的经济发展,未必需要采取汇率政策,而可以采取货币和财政措施;第五,预计欧元与美元汇率的变动不会那么反复无常,因而可能甚至根本不需要什么汇率政策。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因为,在欧洲货币联盟之内,利率的变动要适应“平均的”经济形势,而不是某一国家的行情需要,因此,利率变动会相对较小;同时,像欧洲货币联盟这样的大经济区,它的经济形势如何,必定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美国和日本,缩小它们之间的国际差异,从而也有助于减少汇率波动。

主张对欧元—美元汇率采取“有力的干预”政策的理由是:第一,虽然欧洲货币联盟总的说来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较小,但某些工业部门与地区却特别易受汇率波动的打击,这可能会促进某些人采取保护主义的措施;第二,欧元的汇率波动,尤其是中期的、难以防范的汇率波动,将会降低欧洲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第三,如果欧洲货币联盟受到强烈的冲击,而仅仅通过灵活的价格与工资政策调整之类的措施已不足以消除这种冲击的影响,人们就会转而采取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定措施。在资本流动性很高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一旦汇率起落变得漫无节制,那就应当考虑协调欧洲货币联盟和美国的经济与货币政策。

目前看来,欧洲主流派经济学家与货币专家多数倾向于在一般情况下实行“善意的忽视”的汇率政策。

总之,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和欧元的启动,将提高欧洲在世界经济、特别是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但是,欧元想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发行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而广为人们所接受,尚需假以时日。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美元的优势地位还不会受到威胁。但是,美元的地位本来就已经在下降,欧元问世将进一步削弱美元的影响力。

(截稿日期:1998年8月)

标签:;  ;  ;  ;  ;  ;  ;  ;  ;  ;  

论欧元与美元的关系_欧央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