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程尧

机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程尧

身份证号码:32070319870918xxxx 江苏连云港连云区 222042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的发展,解决了建筑施工中的不少难题,有效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进步。但是在当前的施工建设中,裂缝依然是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这一问题的困扰,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会为施工质量造成一定不安全的隐患。对此,笔者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建筑裂缝的施工技术,在建筑中使用后浇带能够有效的改善问题,对于建筑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与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时,经常会选择设置后浇带来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即选择在底板与墙体等部位设置施工裂缝形式,暂时分开施工各部分结构,待结构产生的收缩膨胀现象发生且固定后,在规定时间内对提前预留的裂缝进行混凝土填充,确保各结构部分可以有效连接在一起。后浇带施工质量,决定了工程结构性能,且会影响工程施工美观性,应基于以往经验,确定施工技术要点,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减少各类质量隐患的发生。

1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概述

建筑施工后浇带设计时,需要基于其应用作用进行分析,确定释放应力为主,结合抵抗应力为目的。一般在设计时,基础结构、裙房结构以及整个高层建筑工程连接为一个整体,但是因为建筑工程在后期运营阶段,受重力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问题,这样为避免因为工程沉降造成结构裂缝,就需要设置后浇带。对后浇带进行设计前,需要精确计算和核对整个裙房结构与基础结构两部分的强度,保证结构内部应力计算结果的精确性。通过设置后浇带的方式,将工程裙房结构和基础结构分开,即便后期工程地基出现沉降问题,也不会造成结构产生裂缝。

2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作用

2.1消除温差产生的结构裂缝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来说,如果外界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构性能产生影响,而出现裂缝病害,降低工程结构安全性与稳定性。即便选择相同材料和技术施工的建筑工程,在处于不同环境中,因为施工环境条件不同,对施工效果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环境温度过低时,将会造成混凝土建筑结构出现明显的收缩膨胀变化;环境温度升高时,混凝土结构便会因为内部应力大于结构最大承受限度而产生裂缝。温差是造成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一直都是施工关注要点,一方面可以将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另一方面可以设置后浇带,提前预留裂缝的出现,减少裂缝的发生,提高工程结构综合性能。

2.2有效解决裙房结构的问题

在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结构还容易受到地基方面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来源于地基的重力,如果地基的重力过重,就会发生沉降的现象,就会造成地基的变形,地基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部分,如果最基本的部分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后浇带的施工可以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后浇带施工会将建筑工程分为两个部分,在事先确定地基沉降量的基础上,再对浇筑的时间进行准确的计算,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住建筑的整体结构不受影响。

2.3降低温度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发生收缩,产生水化热使得已建成的结构受热膨胀,温度下降后遇冷收缩。一般而言,混凝土在浇筑后1~2个月内完成硬解收缩,温度变化则经常对结构产生影响。在凝结过程中结构变形会受到约束,温度应力的产生会造成裂缝的出现。而后浇带的设置,使得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的收缩变形不受约束,减少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抵消大部分的温度应力,从而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3后浇带施工在建筑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分析了后浇带施工的特点后,应当抓住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和措施,从而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提高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混凝土材料选择

后浇带施工应尽量选择用收缩性小的混凝土材料,且可以在混合料内适当的加入减水剂,进行均匀配置和振捣,确保后浇带强度达到要求。混凝土配置时,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原材料的性能与质量,且按照专业标准设计配比,同时采取措施避免形成新旧混凝土界面裂缝[5]。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来进行,保证每个细节实施的规范性,重点控制好模板侧向压力,且在不破坏模板钢丝网的情况下,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振捣。在振捣过程中,为避免出现混凝土水泥浆流失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好模板与振捣器间距,按照快插慢拔原则充分振捣,避免出现麻面、蜂窝等质量问题。

3.2后浇带的设置

3.2.1合理性的宽度设置

后浇带宽度的设置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整体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这里所提到的整体性并不是单纯的将整个工程分为不同的子版块,而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具有结构整理性的特点,同时还要保证工程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施工,这就需要进行后浇带宽度的合理设置,使用钢筋将不同的板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有时在施工中需要将钢筋作分割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焊接,防止受力过大而出现塌陷的现象,除此之外,后浇带的宽度通常保持在7m以上,过窄不利于整体承重性能的发挥。

3.2.2合理的后浇带间距设置

除了要考虑到后浇带的宽度外,间距的设置也是十分必要的,设计图纸中通常都会对工程中后浇带的间距进行一定的要求,这时就要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设置。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后浇带间距的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是应该根据实际的要求进行设置,以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通常情况下,工程施工中将后浇带的间距设置为40m是最为合理的,至少也要在30m以上,同时,气候状况会对后浇带产生一定的影响,应该加以防范。

3.2.3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位置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的施工中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结构的,因此在选择后浇带的位置时,通常会选择受力较小的部位,一方面能够保证施工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将后浇带的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选择梁、板等位置最为适宜,但是不应该选择在剪力墙的中间位置,这个位置极不利于工程的施工,对施工质量会产生严重的损害。

3.3后浇带浇筑技术

3.3.1浇筑时间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需要严格控制浇筑时间,一般可以在后浇带周围混凝土结构完成施工两个月后进行,而沉降后浇带施工则需要在建筑主体结构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两周后进行。在浇筑施工过程中,要将工程结构实际沉降值控制在专业标准范围内,同时做好施工缝隙的处理,利用单层钢板网对后浇带两侧进行隔断处理。且对于接缝的处理,需要将存在浮浆和松散混凝土全部清除干净,对钢筋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工程结构整体强度。

3.3.2后浇带的模板预设

预设模板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施工前,钢丝的模板需要预设,钢丝所需的尺寸和厚度相同,统一布局网格坐标,以确保钢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防止事故的发生,确保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结语

在国内建筑行业中,后浇带设置越来越普遍,技术方面也较为成熟,其操作简单方便,所以近年来,后浇带的使用出现了一个稳定的发展局面。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白竣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6(29):78-80.

[2]梁敬侠.论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2015(6):121-123.

论文作者:程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机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探析论文_程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