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龙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 719000
摘 要: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劳动人民在日积月累的劳动与创造中得来的最好的劳动成果,所以陕北民歌在各色各样的地方音乐中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将陕北民歌的音乐艺术特色引入到高中的音乐教学中,是传承和发展我国多地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提高高中生民间音乐知识素养的一个重大决定。
关键词:高中音乐 陕北民歌 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间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这就说明了,将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到高中音乐教学的课程,是对高中音乐知识的拓展。陕北民歌是我国民歌浩瀚海洋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总结音乐风格,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一、音乐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情动”
音乐艺术一切的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在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作品中去,不断地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欣赏实质上是把作曲家创作的作品通过音乐媒介与学生心灵交融的过程。聆听音乐,表面上看是静听,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情感上的互动。高中音乐鉴赏重在对作品的欣赏,聆听音乐作品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体验,通过音乐内在的表现力与我们的感觉相碰撞。鉴赏音乐并不是被动的,学生应该是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到音乐表现之中。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察觉出一种恒定的情感的细微变化,进而了解音乐作品。音乐作品这样恒定不变的因素从哪里来,应该从作品的音乐要素中去寻找。学生在聆听作品时有时无从下手,一听而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在的表现力,可以从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织体等音乐要素入手,找出音乐中所体现的共性品质。这些往往是作曲家在创作作品时把自己的主体意识用艺术的素材(音乐)捕捉下来,欣赏者可以用这些“数据”来说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音乐教师必须“一专多能”
音乐老师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老师,要想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音乐老师的基本功要扎实,专业素养要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范唱和演奏更好地理解音乐,更会让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认真聆听音乐、理解音乐。
例如教学《高亢的西北腔》这一节课,笔者从地理方位、“陕北民歌——延安——红歌”、历史文化等方面来进行教学,有利于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承,也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让同学们对于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到一定的深化作用。可以说陕北民歌是我国“红歌”的起源和发展繁荣的主要地区。从《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到《边区十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一批歌曲传唱全国,持续大半世纪。这种陕北的红歌精神是当时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因为陕北民歌有她鲜明的地域特征,它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流淌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激情,是我们的母语和家园,更是我们华夏的特色和精粹。在这片土地上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人才。“老师,你这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课后,学生这么对我说。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范唱的重要作用
在民歌的音乐课堂,教师的个人范唱很重要,这是最近距离地在学生面前呈现民歌的最佳方式。我认为教师要尽可能地还原原生态的民歌意境,如有困难,也要尽可能地靠拢这种民歌风格,更要暂时远离甚至抛弃所学的西洋唱法,用自然的直声去模仿民歌的韵味。不同的作品要唱出不同的风格,歌声要让听到的学生产生相近画面的想象,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准确到位地演唱不同风格的民歌很有难度,但不是做不到,只要教师做好前期示范和引导,学生就会很快进入状态,甚至唱得比教师都好;而学生只有真正唱了,民歌的旋律和风格才会留在他们心中,从而生成更深更广的想象。
比如《高亢的西北腔》一课中信天游和花儿两种体裁的风格及区别,就是要通过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这两首作品,掌握旋律框架,然后才能准确分辨。学生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后,才有能力探究带西北风的流行歌曲的创作来源。
比如,《少年壮志不言愁》的素材就是来源于“花儿”。音乐课堂还可以将原生态民歌和创作民歌结合在一起,以合唱的方式呈现,也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四、对收集民歌进行积极探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对音乐采风收集的歌曲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并通过录音、录像等形式对相关过程进行记录,转制成光盘。笔者带领学生对光盘内容进行研究学习的现实教学中,发现这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地增加收集歌曲歌词的准确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歌曲理解能力。
比如陕北民歌有一些传统的曲调,虽然歌曲篇幅十分短小,但是演唱过程中歌词内容并不固定,是村民在劳作过程中内心孤独百无聊赖即兴填词,用来消遣寂寞的方式。如果没有相关知识作背景,学生很难理解歌曲的真切含义。教师通过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使学生理解了这些歌曲并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与对旋律的多次咀嚼,学生们能够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更加准确的体会。
总之,陕西民歌作为我国口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陕北人民多年来的教化工具,这是一本活的音乐教材。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中,应该学习陕北民歌中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在现代化教学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认真地利用陕北民歌中最精彩、最精华的一部分,还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音乐课程的内容,才能使陕北地区的音乐教育更好地融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保证陕北民歌音乐资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毛由云 新背景下笔者在中学音乐美育过程中的点滴心得[J].安徽文学,2009,(08)。
[2]赵蔚 高中音乐教学中有关陕北民歌的音乐艺术特色分析[J].音乐时空,2014,(17)。
[3]王东方 简析陕北民歌的文化背景及其产业化价值[J].价值工程,2013,(11)。
论文作者:王万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陕北论文; 音乐论文; 民歌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高中论文; 作品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