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心理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职论文,心理分析论文,职业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82X(2009)02-0115-06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的综合体,是三个教育内容缺一不可的教育类型。由于高职教育既是大学教育又是专业素质能力教育和高级操作技巧与运用能力融为一体的教育。因此,高职生与一般大学生相比,在职业心理方面的表现,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特殊性,高职生在自我职业生涯发展上面的问题表现得比一般大学生更为突出。
一、高职学生职业心理问题表现
高职期间是青年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完善自我观念充分发展的时期。在校高职学生面对着两方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一是继续升学,深造;二是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单位就业。应该说高职学生还是存在比较大的生存发展空间,拥有较多的生存资源和抉择机会。但相应的,他们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机遇、挑战与压力、迷惑与挫折。实践证明,部分高职生职业心理准备不足,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因而感到茫然、困惑。高职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上存在的心理矛盾
一是继续升学与就业之间的矛盾。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学历产生了焦虑情绪,尤其是高考失利的那部分同学,本来就不心甘情愿上高职,由于怕复读再次失利,因此不得以选择了高职学习。他们希望能继续接本、甚至考研。但是,面对就业的压力,一怕本没接上,工作也没找到,结果鸡飞蛋打;二怕虽然接了本,但失去了一个较好的工作机会,今后本科毕业,更难找到工作。这部分同学的“两难”情绪使他们举棋不定。
二是所学专业与接本专业不衔接的矛盾。
有的同学上高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不感兴趣,凑合读完三年高职,既不想就业,又不想继续深造本专业,接本换专业又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在就业、升学、换专业,这样几个问题的冲突中产生了困惑。
三是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该专业应该达到的水平出现差距,产生了矛盾。
例如外语专业,随着社会发展外语几乎成了大多数人都基本掌握的一个交往工具,尤其在本科扩招的今天,高职学生要想以此专业来就业,找到一份相对称心的工作,其难度是比较大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是到了毕业期间才发现这个问题。
四是个人兴趣与现实利益的矛盾。
在市场机制发育比较完善的社会里,符合个人兴趣的选择也将是最可能获取现实利益的选择。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十分完善,因此个人兴趣与现实利益之间,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之间,还常常面临着矛盾与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学生内心的这种矛盾冲突应该说是比较强烈的。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对学业与职业的安排与选择,是他们在这一阶段必须面对的最重要的人生课题之一。选择的优与劣,对于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道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这个方面给予特别的关注。
选择学业或职业,无非是要在学业或职业的特点与要求,与个人的倾向与才能之间寻求最佳的配合。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了解各门学科,各种职业包含哪些知识、技能和活动任务,对人提出了哪些要求;而且,要全面、真实地认识自己的能力水平、能力特色、性格特点、气质类型、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志向与抱负、已有的经验等等。此外,当前的社会要求和就业形势,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需要多加注意,认真对待。
高职学生中常见的职业动机冲突有三种类型:
1.双趋型冲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的这段话是对该种动机冲突的典型描写。很多同学应该说就是面对这样一种冲突。升本与就业两个目标都符合个人需要,但只能允许选择其中之一,到底应选哪个呢?对两个目标都想趋近的动机之间发生了冲突。
2.双避型冲突
当一个人同时面临两个目标,两者都不符合人的需要,但是不得不从中选择一个。选这个,不好;选那个,也不行。对两个目标都想回避的动机之间发生了冲突,这就是双避冲突。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业过程中既不想马上工作,又不想继续上学。
3.趋避型冲突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如果在一个目标身上同时包含了两方面的特性,既明显地符合个人的一些需要,又明显地不符合个人的另外的一些需要。那么,人就容易在是否选择它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进退两难。如果选择它,有弊端;不选择它,又有损失;想只要好处,不要坏处,又不可能,对同一个目标既想趋近、又想回避的动机之间发生了冲突,这就是趋避型冲突。
这些冲突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心理的成熟、能力的发展、生活道路的确定。它们既是青年学生必须面对的,也是青年学生最为关注渴望得到解决的心理冲突。这是青年学生成长的烦恼。
针对这部分同学的问题可以建议他们:
第一,要对升学与就业两个目标进行评估,权衡利与弊,分析实现目标的概率,做好承担一切后果的心理准备,然后做出选择。
第二,如果选择了接本,也可以两条腿走路。在接本考试前可以全力以赴应对考试复习。考试结束后,再寻找求职的机会。接本成功固然欣喜,接本不成可以先工作,今后还有机会求学。
第三,如果选择求职,在以后的工作中,发现知识的欠缺,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学习。只要你有对知识追求的信念,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要相信自己的选择,不要无端地担心将来的失败。要集中精神在已选的目标上面,千方百计地克服前进中的障碍,全力以赴地争取目标的实现。
应该告诉大学生:相信经过合理严密的思考,加上健康积极的心态,就一定能够妥善处理自己的动机冲突,就不会在冲突痛苦中挣扎,就能够坦然地迎接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无怨无悔地迈向自己认定的目标,享受更多的成功与快乐。
(二)自我同一性混乱
由于高职学生基本没有达到自我同一性的定向,对许多问题还处在迷茫、彷徨或摸索之中,表现在职业生涯问题上,常常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专业特长以及适合职业的判断上紊乱不清。面对选择茫然无序、犹豫不决、甚至躁动不安,导致情绪变化无常时好时坏,独立性、自主性弱化,自我目标的追求受他人和同伴群体的制约。由于同一性的混乱,极易在职业生涯问题上心理失衡,盲目从众和攀比。
(三)追求自我实现的痛苦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一方面追求个人潜能和特长的发挥,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现实利益的高追求,两者共同构成了高职学生职业选择的主导方面,并成为其理想中的自我实现的标志。但是,由于他们往往割裂了自我实现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忽视自我批判,自命不凡,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他们只想去如何实现职业理想,如何挑选好单位,而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当片面的自我实现价值标签受到打击而破碎后,就被自我被痛苦所折磨,被一种难以言状的灰色情绪所羁绊。
部分大学生找工作总是不如意。不是学生认为单位不合意,就是单位觉得大学生不合适。几次求职之后,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怀疑。甚至怀疑自己今后能否找到工作。这是许多大学生在择业中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他们对未来感到困惑,产生矛盾心理,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出现痛苦。应该肯定,在校高职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实现,前途发展是十分关心的。但对关系到理想和前途的求职就业,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什么样的职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等职业意识方面的问题是十分模糊的。高职教育实质上是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作为一个高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所学专业,本身就是在做职业上的准备。这种职业准备本身既有学科专业的主动性,又有面对社会需要变化的被动性。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每个高职学生既要进行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职业准备;还应该有充分的市场意识准备承受求职过程中的挫折。由于部分高职学生不清楚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期待情况。因此,对职业必须的知识准备、能力准备、心理准备、技能准备等均显不足。他们以为只要把专业学好了,就能适应社会需要,而社会需求又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使他们在择业中遇上一些感觉无法理解、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对高职生从心理上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第一,培养积极主动的职业意向。积极主动地了解学业的发展趋势、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注意搜集社会方面的用人信息,不断调整知识结构,不断修正职业意向。尽管已经到了毕业前夕,但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应该告诉高职学生静下心来,根据自己的求职经历,认真分析一下职业市场的需求,自己还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水平,如考取一些职业资格证书等。
第二,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是一种个性心理倾向,它指的是个人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理想目标。这种理想目标体现为行为主体对自己的一种期待,它必须与社会期待相适应、相协调。抱负水平的高低在求职中常常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应该告诉同学们处理好自我期待与社会期待的关系,摆正社会需要与个人选择的关系,从而进行正确的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
第三,要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是直面人生,战胜困难的第一步。择业求职时自然也不例外。只有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价值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知道自己更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才能确定择业目标。只有对自己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第四,应该告诉高职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职业心理品质。要注意了解自己所追求喜欢的职业的整体要求。进一步分析自己在专业知识、工作技巧、心理品质方面还存在哪些具体差距。通过外部的帮助、自我训练培养和调节自己所倾向的职业所需的各种心理品质以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和主动性,在更宽阔的领域发展自己。
(四)自卑感的重负
高职学生的自卑感比一般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对自己由于高考失利,而带来的今天的高职学生生活,产生沉重的挫折感,他们轻视自己,憎恨自己,自感不如他人。当面临升学就业这样重大抉择时,会使自卑感加重,背上更加沉重的心理包袱。他们选择升学怕考不上,别人笑话、瞧不起自己,选择就业怕用人单位看不上自己。他们对竞争中的失败,从心理上难以承受,因此,他们在心理上采取退缩性的自我防御。这部分同学,虽然表现出目标追求的低指向,但内心却是高指标的追求与渴望,他们把一切忧虑、焦虑都深埋在心底。
(五)挫折耐受性低
部分高职学生对求职过程中出现本来难以避免的挫折却难以接受。他们在归因上多寻找他人、外界的原因,不去从自己身上总结经验教训。由于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所以面对失败是一蹶不振,垂头丧气,陷入失望、焦虑、苦闷的情绪之中。
(六)社会交往、社会适应恐惧
一些社会交往能力差的高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就较差,他们在高职学习阶段,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上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他们带着已有的心理问题想象自己的未来,自然就产生了恐惧心理,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小、独立性较差,同学关系不好的同学,心理恐惧迟迟难以消除。几次求职面试失败的同学认为自己根本不能走向社会。
在高职院校这种情况是比较多见的。由于他们所处的院校与本科高校有一定的差别,加上自身素质、心理承受能力、社会经验等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欠缺或不足。因此,他们对自我就业的条件评价不高甚至过低。他们在择业时往往会陷入某种心理误区,产生一些没有必要的心理负担。他们不敢主动出击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而是采取被动的态度等用人单位来“相中”自己,或者依靠亲戚朋友的社会关系来谋求职业。这种自卑畏缩的态度也往往使他们失去了本来可以就业的机会,致使求职遇到困难。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自卑、缺乏自信,已经被视为一种人格缺陷,陷入这种心理误区,任凭自卑、自弱的心理蔓延扩张,终将于己不利,影响职业理想的实现。
针对这部分同学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
第一,要全面、准确的评价自我。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和自己的优势。
第二,要增强勇气,抓住机会,敢于和善于推销自我。
第三,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就有了走向理想的勇气,有了表达自我、推销自我的毅力与果断,就不会放弃竞争的希望,就不会怯懦犹豫、紧张不安。
第四,要全面分析求职过程。一个人求职时求稳、求全是对的,但顾虑重重,思前想后,十分谨慎,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力,也妨碍自我推销的有效展开。
求职过程中能够进入面试阶段应该说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一般只有通过面试这一关才可以获得录用的机会。因此,面试在求职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面试时,招聘人员是在检验你是否具备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养。因为今日你的仪容、举止等,将是明日单位的形象。因此,一方面各高职院校要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高职生也应注重这方面的学习修养。
二、强化职业心理教育
职业心理教育需要深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职业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改变带动着职业心理教育的发展。职业心理教育从职业动机需求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形成一个全方位、跨度大、内容多的教育内容。高职院校的职业心理教育是帮助高职生确定一个良好的职业心理,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的关键。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不能适应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人才发展趋势,一味地追求高就业率,淡化了就业质量,忽视了学生可持续终身谋职的职业发展力。关键是职业教育与职业心理教育不同步。就业指导变成了应对面试的指导。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忽视高职学生自身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及社会需要进行职业规划,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育以及调整就业心理,忽视当代高职生就业心态的分析和研究,不是因人而异、分类指导、个性化指导,不能使学生形成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发展等综合职业素质。为此,要做好三项工作:
(一)进行职业动机与职业需求的教育
职业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它是把个体与社会联系起来的重要渠道,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又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职业志向是关于人们将来做什么工作的理想、意愿和决心。因此,职业的定向与选择便成为人生必将面对的一大课题。
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并表征着人的需要。当某种事物能满足人的利益和需要时,对人来说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高职学生的择业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择业动机是驱动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选择的内在动力。高职学生择业的目的、意义、观念都是奠定在高职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的。高职学生的需要有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择业动机产生于职业需要,由于高职学生职业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高职学生的择业心理动机也是复杂多样的。
高职学生对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等是高职学生择业心理倾向,它既是高职学生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高职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表现。恩格斯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进行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职业价值观是高职学生职业心理反应的核心内容。它反映的是高职学生的内部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它决定高职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评价和选择职业;它同时反映了某种职业特点如何满足高职学生的需要。进行职业动机与职业需要心理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体系。
(二)进行创业心理教育
1998年10月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提出: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使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业心理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自我谋职或就业心理准备的教育。创业心理教育的实质就是告诉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就是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解释就是要做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的整体发展。所谓社会适应性就是要让学生在社会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方面充满信心和勇气。发扬创业精神、确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是创业心理教育的重点。创业心理教育对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进行职业自我概念的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不断地认识自我,有物质的我、精神的我、社会的我。职业自我也是社会自我,是一个人在选择与从事职业过程中对自己的全面认识。高职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确立对于他们正确形成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的认定是在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业、确定职业过程中要全面审视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也就是对物质的我、精神的我、社会的我作一次全面的分析。通过分析,根据个体的潜能优势选择当前社会已有的可能选择的职业、推断未来自我发展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解决自己职业生涯的策划。职业自我概念教育要引导高职生在全面、客观认识和分析自身价值时,要善于发现物质的我、精神的我、社会的我的不同侧面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发挥自我优越性,从更深层次潜能上挖掘自己的动力之源、人格魅力、多出闪光点,从而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支撑。
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生涯辅导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明确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据此,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大学里就对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以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步入社会。与企业的职业生涯辅导不同的是,面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应关注高职学生潜能的认知与激发,更加关注大学校园里的学习与实践活动。通过引导个体进行自我探索、澄清自己的生涯期待、分析评估相关的职业与教育资源、做出初步的生涯决策、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明确而有弹性的职业期望。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学生终身发展和生涯规划这两方面,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任务一定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教育内容,要通过辅导促使高职学生正视自己所面对的一切选择,并能主动地与学校一起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也提高高职院校适应大环境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学校教育与学生需求关系的调整,还包括学校教育和教育结果(学生情况)与社会需求关系的调整。在调整中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不再为是高职还是本科、是就业还是升本而苦恼,让他们把自己放在一个终身发展的轨迹中,设计、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辅导可以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与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相对接,这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又可以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位。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把理论教学转化为实践活动。要经常性地开展生涯心理咨询,开展生涯辅导讲座和研讨会,启发学生对自身生涯意识和对工作及社会环境的认识,帮助高职学生了解自我、规划自我,合理制定自己的生涯发展规划,不断发展自我潜能。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应该贯穿高职教育全过程。通过教育,启发、帮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和自身特点,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在高职学习期间为实现自我发展最优化打下基础。最终使每一个学生能在今后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发展潜力,发挥才能,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的自我实现。
高职教育内容与学生职业心理分析与培养的同步发展不仅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同时为企业发展需求打造合格人才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挑战。职业心理问题与心理辅导就是要让青年学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让他们从传统的文化心理定式中挣脱出来,使自己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人。职业心理辅导包含着高职学生的职业心理分析、自我职业设计及其实施。因此,它是学校和社会的共同任务,它具有指导与支持的双重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职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速度不断加快,职业市场格局日趋多元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校职业心理辅导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万变之中不变的基本素质要求,另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职业心理分析与辅导,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状态,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完善与发展,这也许就是职业心理分析与辅导的意义所在。
标签:职业规划论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目标论文; 职业能力论文; 自我分析论文; 动机理论论文; 高职高考论文; 工作选择论文; 就业选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