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屯田制论

新屯田制论

欧阳国华[1]2003年在《新屯田制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中国西部特别重要的地缘战略条件,使得西部地区成为中华民族社会政治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开发要成功,西部防务要加强,国家大量劳动力要就业,必须有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西部开发与防务战略。运用复杂系统管理理论,通过制度创新,把西部开发、西部防务和劳动力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全系统、全方位、一体化地加快中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是新屯田制度试图研究的问题。所谓新屯田制,是指把人力和资本“屯”到西部,实现国家西部开发、西部防务与国家劳动就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制度组合:一是运用劳动原始积累、国家待遇期权、期权转股和周期性人口流动理论,向西部地区进行合同“屯”民;二是通过发行超额资源担保债券和项目资产担保债券以及债转股等资本运作措施向西部“屯”钱。劳动原始积累——待遇期权——期权转股——周期性人口流动制度,能把中国丰富劳动力资源转化成像货币资本一样的生产要素,能把大量劳动者和西部开发紧密“屯”在一起,有助于拉动西部乃至全国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改善民族结构,促进民族大融合。超额资源担保债券(excess-resource—backed—securities,ERBS)能在较短时间内把大量国土资源证券化、资本化,可以为西部开发与防务快速提供巨额现金基础。新屯田制是人力资源的证券化、国土资源的证券化、项目资产的证券化,是把人力资源和资本“屯”到西部的新国防经济制度,是适应目前西部生产力水平和中国丰富劳动力资源的新生产方式,是集西部开发、西部防务与国家劳动就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制度平台。与古代屯田相比,新屯田制度能在短期内并且能够较持久地把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屯”到西部,对西部经济发展、国防安全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有利,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价值。新屯田制与美国西部开发政策有很多相似性,都是主要通过国土资源的转换解决西部开发的资金和劳动力待遇问题。美国以公共土地为核心的开发政策,是以低价出让或赠与土地资源所有权作为主要待遇标的物吸引劳动力和筹措开发资金的机制,实际上本身也是一种“屯田”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客观上不可能采用“政治运作成本”极高的土地所有权转让制度,而以国土资源作为担保发行超额担保债券,则可以在国家所有权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筹措巨额开发资金,吸引大量劳动力,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低成本、低风险融资方式,可行性很大。与美国西部开发政策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佚名[2]2000年在《把握历史契机 促进军事经济建设——军事经济学院部分专家教授谈西部开发与军事经济建设》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正在中央和各省区特别是在西部各省区紧锣密鼓的推进声中掀起,并成为全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西部大开发,着眼于国内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从总体上提高各个产业和各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竞争力,是一个经济战略;同时,它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又是一个政治战略。这一伟大的战略举措,必然对作为国家经济战略组成部分的军事经济战略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它要求军事经济建设必须把握这一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在支持和参与西部开发的过程中,明确目标和重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为此,军事经济学院于4月上旬,组织了一次西部开发专题学术快餐。应邀的专家教授就西部开发与军事经济建设的有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由于是“快餐”,那么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则仅仅是初步的。我们将之刊发,用组织者的话说是“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排名不分先后)

杨鸿玺[3]2010年在《论美国中亚战略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文中认为美国中亚战略既存在比较明显的确定性,同时也存在比较明显的不确定性。从宏观和总体看,冷战后美国的中亚战略经历了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历程,呈现一种相对明显的“螺旋式”演进。美国的对外战略中,国家利益与价值关怀总是相互支持,总体以前者为主,但后者在一定时期内也会因总统价值观、美国安全战略进展等因素而有所突出。当然,最终是往往是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占据上风。美国中亚战略目标中始终把安全利益、地缘利益、能源利益等现实和“有形的国家利益”放在主要位置,予以优先考虑和满足,有关软实力和价值观等“无形的国家利益”推进则相对处于次要位置。美国基本的战略目标具有相似性与相对连续性,以确定性为主,不确定性为辅,美国中亚战略的基本路径也有相似性与协调性。但美国决策机制、总统个人倾向、中亚的大国博弈、国际形势变迁与美国实力变化等一系列内外制约因素,也给美国中亚战略带来许多不确定性,导致不同阶段内美国中亚战略表现出较多差异性、非连贯性乃至矛盾性。美国中亚战略带来多重后果,继而成为带来新不确定性的原因,制约美国中亚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不时使美国政府面临艰难抉择,促使政府不得不进行反思和改进。不同时期、不同的美国政府,其中亚战略体现着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不同侧重及其带来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以及实用主义外交本质带来的折中性。相对而言,美国中亚战略中的现实主义成分更多与确定性相契合,而其中的价值观外交、多边主义外交等理想主义色彩,则可能面临或导致更多的不确定性,使美国被迫或不断面临安全与民主孰轻孰重的艰难取舍,最终往往倾向现实主义或实用主义的天平。不能轻易判定不同政府的中亚战略是现实主义抑或理想主义,是确定性抑或不确定性,很多时候这种界定是相对的、动态的。

欧阳国华[4]2005年在《基于超额资源担保债券的西部融资战略——西部资源证券化研究》文中认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离不开巨额的资金保障。加快西部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家所能够解决的只是一部分财政投资和银行的政策性贷款,目前,这两方面来的资金在西部融资中所占比例已经比较大,而且,政府的资金仅能起到一种推动作用。仅靠现有资金来源渠道和投融资方式,显然很难满足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所以, 如何广开融资渠道,多筹资金,就成为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问题之一。

李超民, 韩景倜[5]2010年在《新中国国防经济学的演变因素与特征》文中认为从文献计量角度研究新中国国防经济学发展,可将其分成叁个阶段,即1985年之前的学科草创、1986年到20世纪末的学科建设、21世纪以来的学科转型。新中国国防经济学的演进与国际战略态势的演变、与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变化、与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发展、与国家实力增强,以及与经济学术进步息息相关,战争形态的发展也推动新中国国防经济学的进步。从整体上看,新中国国防经济学发展呈阶段性、动态性和不均衡性,滞后于主流经济学发展。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后的国防经济学发展表现出跳跃性、平稳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未来则有与主流经济学相融合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新屯田制论[D]. 欧阳国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03

[2]. 把握历史契机 促进军事经济建设——军事经济学院部分专家教授谈西部开发与军事经济建设[J]. 佚名. 军事经济研究. 2000

[3]. 论美国中亚战略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 杨鸿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0

[4]. 基于超额资源担保债券的西部融资战略——西部资源证券化研究[J]. 欧阳国华. 财政研究. 2005

[5]. 新中国国防经济学的演变因素与特征[J]. 李超民, 韩景倜.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

标签:;  ;  ;  ;  ;  

新屯田制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