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蘑菇生产抓住几个关键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今夏论文,蘑菇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6月份,是高温型食用菌品种的出菇季节,如草菇、猪肚菇、高温平菇等,又是菌种生产的旺季,涉菌生产进入高潮阶段。但是,自去冬以来的气候十分反常,套用民间一句话就是“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让菇农直犯嘀咕:今年的蘑菇怎么管理?如何安排生产?笔者对今夏生产的几个关键点从技术角度提出自己看法,供广大菇农朋友参考:
一、出菇管理
1.结束出菇:冬季播种的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等,已结束出菇,应清理菇棚,整理卫生,喷施药物进行病虫害预防;关键点是针对性使用药物,以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笔者推荐使用百病傻200~500倍药液和200~400倍赛百09药液交替喷施,在达到预防目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对于害虫类,推荐使用低毒、低残、高效的菊酯类药物,如氯氰菊酯等,绝对禁止有机磷类化学药物进入生产任何环节。
2.正在出菇:春季播种的如平菇、姬菇、黑木耳、毛木耳、灵芝等,也已进入出菇高峰或正在陆续出菇,应在“预防为主,防治兼顾”原则指导下加强病虫害防治;关键点有二:一是选择低毒、高效、无残或低残留药物,绝对不得使任何药物沾附到子实体上;二是提前搞好晾晒(木耳类)的设施,如晒网、晒台等,并注意卫生。
3.即将出菇:根据各地市场的供求差异而安排不同时段的出菇,是生产者的经营需要,笔者调研了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浙江、江苏等地的部分企业或合作社以及个人,均有“拖开时间、错开季节”的食用菌生产安排,如6月份,常规平菇、姬菇即可大量上市,他们便安排7月份以后再行生产,即可错开常规的应市高峰,而在常规二三潮时段拿出第一潮菇品,以赢得市场并保持较高价位;该类生产的关键点:是在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应有控温设施,以便自主掌控出菇时间。
二、菌种生产
如秋季的平菇、柳松菇,冬季的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秋冬季节的香菇等,大部分秋冬季节栽培出菇品种的菌种生产都集中在6~9月份,俗话说:好种出好苗。菌种生产的成功与否,尤其菌种质量保障,直接关系着年度内的生产能否成功,因此,将菌种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基础条件对待,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1.菌种选择
平菇2020:中广温型,适应早秋出菇;发菌温度5℃~35℃,最适24℃~28℃;出菇温度最佳15℃~20℃;丛生或覆瓦状叠生,小叶片、大朵型,菌盖灰至深灰色,菌柄细短,菌褶白色、细密,菌肉紧实,可做姬菇培养和上市,是2013年选育的重点菌株。
平菇8359:基本性状同2020。
平菇83优:中低温型,适于春秋冬三季出菇;发菌温度4℃~34℃,最适24℃左右;出菇温度0℃~3℃,在12℃~18℃时表现最佳,2013年,在18个菌株的比较试验中,其表现优于其它同类菌株;菌盖圆润、周正,深灰色至黑色,温度低于10℃时则表现油黑色,典型特点是朵型整齐度高、叶片紧凑、耐低温性强,产量高而稳定。
平菇2006:基本性状同83优。
平菇鲁夏一号:高温型平菇菌株,适应夏季保护出菇,菌盖灰色至灰白色,20℃时,菌盖可变为深灰色,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变浅,水温空调保护,效果更佳。
平菇鲁夏二号:高温型平菇菌株,较鲁夏一号,其菌盖色泽呈土黄褐色,市场效果稍差。但是,该菌株的耐高温能力较鲁夏一号更高,35℃条件下仍可出菇。该菌株的抗杂抗病力强,较抗黄菇病、褐腐病等,是夏季生产必选主导品种。
香菇鲁花1号:中低温型,高产菌株,多单生,偶有多生,菌盖厚,菌柄粗,菌盖色泽黄褐色至浅褐色;菇体有鳞片;菌龄70~80天,尤其适宜低温季节培育花菇,为北方地区生产高品质花菇和厚菇的必选菌株。
香菇农香66:中温菌株,菌龄70天左右,出菇最高温度为28℃,超过30℃出菇则菌盖很薄、菌柄细而易弯曲,最佳温度在15℃~20℃;菇蕾发生较密,不适应冬季培育花菇。
黑木耳黑花一号:中高温型菌株,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5℃~36℃,以23℃~28℃为最适宜,在14℃以下和36℃以上受到抑制,菌丝耐老化,抗性高。子实体适应15℃~32℃的温度范围,25℃左右出耳时,耳芽密集,出耳整齐,耳片多而大,朵形大,产量高,质量好。经在山东等地5年多的中试及推广,证明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十分理想,可满足江苏和河南、安徽、山东以及江北大部分地区的生产需要。
鸡腿菇Cc258:大中型菌株,适应10℃~30℃出菇温度。子实体丛生或单生,菇体原白色,出菇温度8℃~30℃,最适15℃~20℃,菌丝抗性强,菇潮集中,个头大,适宜鲜销及烘干加工,生物学效率一般在100%左右,为目前性状优良的商品化生产主栽品种。
长腿鸡腿菇:个头偏大,菌柄较长,色泽原白色至洁白色,鲜销商品性高;适应多种工农业废料栽培,一般秸秆或酒糟等基质材料,生物学效率可达100%左右,尤其适应人防工事、地下室等设施内反季节栽培。
真姬菇Z98:中低温型菌株,菌丝生长温度最佳为25℃,子实体最适温度为14℃左右。菌盖幼时半球形,中央带有深色不规则的清晰斑纹;菌褶白色,直生,密集至稍稀;菌柄色白,圆柱形,中实或中空,长2~10厘米,粗0.3~0.6厘米不等,多中生,极少偏生。
真姬菇白真6号:中低温型,纯白色菌株,市场上多以白玉菇称之。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等基本性状同真姬菇Z98。最大的区别在于菌盖菌柄均为纯白至洁白色,菌柄较长,一般在5~20厘米不等,洁白度高于Z98,相同栽培条件下,菌柄稍粗、稍长,多中空或中实;其它性状与真姬菇Z98相仿。
茶薪菇101号:中高温型菌株,菌丝生长以25℃为最宜:子实体适宜18℃~24℃。子实体多丛生;菌盖直径2~8厘米,菌柄圆柱形,中实,纤维质,长3~10厘米或更长,直径0.3~1.5厘米,白色或黄褐色,表面呈纤维状小鳞片,质地脆嫩。
柳松菇鲁柳一号:中高温型,菌丝生长温度最适为23℃~26℃;子实体发生温度以18℃为最适宜。菌丝前沿白色,生长整齐、浓密,随后即产生波浪状菌丝,覆盖表层,色泽灰黄至暗黄褐,子实体中等大小,菌盖金黄至黄色,边缘整齐,鳞片多,表面粘性物质丰富;菌香味更浓且厚重,并有特殊的鲜香感。棉籽壳木屑栽培一般生物学效率100%左右。
杏鲍菇XZ-1:柱状(棒状)子实体,子实体群生为主,少单生。菌丝生长适温20℃~28℃,子实体生长温度最适为15℃或略低。菌盖土褐色,较平、稍下凹;菌柄偏生至侧生,中实,棒状至球茎状,表面平滑,浅黄白色,无菌环,一般直径在2~4厘米之间,最大可达7厘米左右,菌柄下部稍大,最长者达到30厘米左右。
杏鲍菇XB-1:保龄球体状子实体,形态喜人。基本性状与棒状型XZ-1相同。
杨树菇白杨一号:中温偏高型菌株,丛生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6℃;出菇最佳温度18℃~23℃;子实体个头多、菌盖偏小,边缘淡褐色,老熟时边缘波状;菌柄污白色至原白色,中实,其基部呈黄褐色或污褐色,菌褶白色,密集,直生,不等长,成熟后变咖啡色,脱离菌盖,商品质量下降。菌环膜质,生于菇柄上部,白色,生产特性比较稳定,是一个很有开发潜力的新菌株。
2.菌种生产
脱毒菌种:与无限制的转管菌种相比,脱霉菌种可确保自身不携带病毒、病菌,并有效提高抗性等诸多优势,“好种出好苗”,这是生产的主要基础之一。这是菌种阶段的基础性关键点,该基础不到位,其它的生产环节便无法达到理想的生产目的。
调控温度:菌种培养室应调节温度在25℃左右,尤其时下应用较多的水温空调,除可调控温度外,徐徐不断的风流,更是令菌种发菌处于舒适的环境之中。关键点是降低培养温度,让菌种发菌处于舒适健康的环境中。
病虫防治:根据气温和周边环境状况,培养室内每3~7天喷洒一次药物防范杂菌侵染,可交替使用赛百09和百病傻喷洒,以杀死随空气流动及人体带入室内的杂菌。关键点是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既要达到防治目的,又不能让病原菌产生抗性。
3.菌棒生产
关键点一:科学调配基料。基料的营养,是栽培出菇的主要物质基础,其营养水平和状态,实质上就决定着栽培的效果;实践证明,大多基料配方中,尚缺乏大量的营养元素,尤其中微量元素的缺失,使得菌丝不健壮、抗性下降,污染率、发病率上升。每250千克原料中,加入120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即可。
关键点二:严格培养消毒。培养室、棚内彻底消毒杀菌。
关键点三:坚持保温与通风。保温,不只是低温季节的措施,高温季节同样需要保温;发菌期间的通风,在生产中显得十分必要,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细心管理,以确保获得理想的生产效果。
联系电话:0531-8259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