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定势及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势论文,中学生作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常想,翻开学生作文,就应该像进了一座大公园:有多姿多彩的花朵;有参差茂盛的树木;有潺潺流淌的小溪;有欢笑,有叹息,有忧伤……然而,我们学生的作文实际却是其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少扑面而来的新鲜感。症结何在?我想主要是受惰性思维的支配,导致思维定势。
一、思维定势的现象
思维定势是学习的最大障碍。然而学生习作的每个环节中,都不难找到思维定势的痕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立意定势。对一个写作对象,习惯于拿老眼光、老角度去表达,主题落入窠臼,人物个性不鲜活。如写一个好同学,不外乎学习勤奋成绩好,助人为乐品行好、吃苦在前风尚高等等,各写上一桩事迹,立意简单,模式化。
2.选材定势。学生很少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普遍拘泥于自身的生活圈子。命题作文也罢,自命题作文也罢,最终所写的对象不外乎父母、老师、同学、邻居小妹妹等,要么是自家或邻居家养的小狗小猫。所选材料往往是被沿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陈旧事例,如雨中送伞、风中拾物、送小孩回家、拾到钱交还失主等,选材范围相当狭窄。
3.结构定势。多数记叙文,往往是总分总结构,而且开头多用倒叙手法,中间写人叙事,结尾谈感受,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产品。如写春游,从早晨出发到傍晚归来,虽然活动过程全写了,但往往没有主心骨、血肉不饱满,像写日记一般,罗列情节,平铺直叙。
二、思维定势的成因
导致学生思维定势有许多主客观原因。从主观分析,主要受到三种心理的影响:
1.从众心理的影响。在学生看来,作文便是作业。其实,作文和其他作业有很大区别。一般作业的特点趋向共性,作文的特点趋向个性。两者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比如证明几何题,运用一定的规则来求得一致的结果,而作文则在合乎一定规律的基础上求得个性的发扬。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作文和作业的这种区别,忽视了作文的个性问题,抱着从众心理写作文,看大体随大流,人云亦云,抄大路货。
2.被动心理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讲,教与学的关系好比是主动轮与被动轮的关系,“教”是主动的,“学”是被动的。学生正因为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中,逐渐形成了被动心理,教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但作文教学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有所不同,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完全成为主动作为。但由于学生主动意识淡薄,写作时不肯动脑筋,因而难得在“新”字上做文章,而习惯于走熟路,炒冷饭了。
3.敷心理的影响。目前,多数作文在课外完成,认真不认真,随意性很大。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或无兴趣,这些因素容易造成敷衍心理。作文或三言两语,或东拼西抄,应付了事,自己极少投入心血。
三、思维定势的突破
克服学生思维定势是作文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只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难对症下药。如何转化学生的惰性思维,克服思维定势呢?我想从教师施教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1.导语激励。在作文前,不要干巴巴地说各项写作要求及选材、立意等理论,而要想法创设一定的语境,用热情洋溢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达到心理亢奋,产生写作欲望。学生愿意写,想写,思维之花必然绽放,笔下之文才不会千人一面。
2.命题求“新”。一个新颖的题目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一个新的境界里去,挖掘出新题材,有了新题材,才有可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来。有的教师随随便便出一个题目,最常见的如“记一个××的人”“记一件××的事”,看似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其实恰恰迎合了学生的惰性思维,倒来倒去又倒出陈年老酒来。
3.材料求“变”。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积极思维,不囿于“陈规”,不满足于“共识”,要积极关注身边的人、事,寻求新近发生的故事;对事物作深层次的审视,反向思考,言人所未言。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写出内心真实的感受、独到的看法。毕竟中学生已经对人生和社会有了独立的认识和思考了。
4.结构求“巧”。一篇构思巧妙的记叙文,是必然动过脑筋的。如何让学生开动脑筋,当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呢?教师除了在布置作文时提供范例,作提示外,主要在批改作文中具体地提出结构修改的意见。教师给大量作文设计构思方案,是一件花时间花精力的事。因此,对针对性强的作文,可以单就结构问题作批改,以求重点突破,激发学生的巧思。
5.描写求“细”。人物、景物、心理、细节等描写是记叙文的血肉,没有血肉的记叙文只能算“故事梗概”,有的学生觉得选材容易,对描写方面就缺乏耐心,往往如“蜻蜓点水”,得过且过。每篇记叙文里应该都有几处“聚焦点”,这些“聚焦点”理应是重点描写之所。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最好找出几处“聚焦点”,让学生再作精雕细琢。经历数次,学生观察、思考事物的主动性会增强,描写上也会下功夫。
6.评改鼓励。作文评改是作文指导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尽给习作提问题,挑刺儿,必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实,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或多或少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做老师的应该睁开自己的一双“慧眼”,从习作中找出其应该肯定的地方,甚至不妨加以强调突出之。某个词用得好,批个“好”字;某个句子写得好,画条线批个“妙”字。这样,发现一条,鼓励一条。渐渐地,学生就会改掉他作文中的不足,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哪里还会在“老套子”中转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