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机制初探论文_左文敏

桂西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机制初探论文_左文敏

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 533000

摘 要: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三会”即会学习、会做人、会创业创新。为此,在党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下,作为地处桂西“老、少、边、山、穷”地区的中职学校所负的责任更大、更重,事关“培养好一个人,脱贫一家人”的现实使命。要想顺利实现这一使命和目标,转变教育机制至关重要。

关键词:桂西地区 学生创业创新 教育机制

要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就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与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需求,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一、创业创新的概念及特征

1.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创业必须贡献出时间、付出努力,承担相应的财务的、精神的和社会的风险,并获得金钱的回报、个人的满足和独立自主。

其主要特征有:

(1)创业是创造出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的过程。

(2)创业需要贡献必要的时间,付出极大的努力。

(3)承担必然存在的风险,包括财务、精神、社会领域及家庭等。

(4)创业报酬、金钱、独立自主、个人满足。

对于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不但充满了激情、艰辛、挫折、忧虑、痛苦和徘徊,而且还需要付出坚定、坚持不懈的努力。当然,渐进的成功也将带来无穷的欢乐与分享不尽的幸福。 为了尽情享受成功的激情和振奋,让我们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

2.创新及其创新活动特征。

创新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方法、手段和结果的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和物的结合凝结了科技进步,表现为发明、发现、革新、开发。它要求组织的管理者首先完成在观念上和理论上的超前跨越,并辅以组织结构和体制上的创新,以确保整个组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物质、新方法成为可能,最终通过决策、计划、指挥、组织、激励、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和组合,为社会提供新产品和服务。

创新活动特征主要有:

(1)高风险性。创新活动中的发明、发现、革新、开发活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大量的时间。

(2)高效益性。创新活动通过科技进步、改进加工工艺等会带来生产和服务过程的高效率、高效益。

(3)相对性。新相对于旧,因而,创新只是相对于某个时间和空间而言,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4)继承性。它要求创新主体在已积累的知识体系、信息的基础上去创新,在社会、经济提出的创新目标与原有的产品、服务的差距之间寻找创新的空间和途径。

(5)创造性。一般而言,它表现为概念更新、理论超越、技术手段变革等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创造是创新的本质要求。

二、教育机制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的层次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和教育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三类机制以及每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的层次机制主要包括宏观教育机制、中观教育机制和微观教育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主要包括行政——计划式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监督——服务式机制;教育的功能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教育机制与教育体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之间又是紧密相关的。探讨教育机制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教育机制改革的内容,把握教育机制改革的规律,厘清教育机制改革的思路。

教育活动的主客体、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方法、活动的过程等要素,以及反映这些要素之间关系及其运行方式的活动构成了机制范畴;而使活动有序而高效,就要建立相应的机构与制度,于是就形成了与教育活动有关同时又上位于教育活动的教育体制范畴。在教育体制形成过程中,机构与制度之间、各种机构之间以及各种制度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联系及产生一定的运行方式,于是就产生了教育体制的运行机制。当教育体制形成后,教育体制与教育活动之间也要形成一定的关系并产生一定运行方式,于是就产生了教育体制与教育活动之间的一种机制。

三、桂西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桂西作为“老、少、边、山、穷”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活艰难,教育相对落后。尤其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布局上来看是大小参差不齐,布局不够合理;从教学质量和数量上来看是重数量轻质量;从教学管理理念上来看,大多仍然是采取我国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即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客体,每学年都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则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具体来讲,就是完成规定的课时,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却没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则以考试成绩来度量为主,以操作实践为补。教育的管理模式千篇一律,这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特别是桂西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桂西地区的中职学校,非常有必要转变教育机制,在整个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创业创新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完善教育机制的关键和目标。

桂西不仅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更加需要数以万计的初、中级人才。因此,能否快速、高质量地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对于桂西乃至广西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创业创新教育必须与桂西的经济资源和经济发展现状相适应

桂西主要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百色、崇左三市管辖的行政区域。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旅游等自然资源,是我区“两区一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西一直以来均以农林业为主,经济效益低下,人均收入较低。因此,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势在必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桂西地区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桂西地区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富集,但资源优势和潜力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加快发展和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以当地资源型产业为起步和基础,整合资本、技术、管理和营销资源,重点打造铝业、有色金属、糖业、锰业、能源、旅游、建材等产业;努力建设以水电煤电结合、有色金属、铜鼓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红水河流域经济带,以铝电、现代农业、壮族旅游文化为特色的右江流域经济带,以糖业、锰业、建材和口岸经济、边关旅游为特色的左江流域经济带和南新经济走廊(南宁至河内段);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推进桂西优势资源全面开发,把百色、河池、崇左等建设成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和资源深加工基地,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因地制宜地推进桂西地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和必经之路,对提高桂西地区各民族的素质、实现民族团结和脱贫致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打造桂西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平台,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设想

创业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涉及到教学、师资、实践训练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中职创业创新教育所需的资源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建立和完善一个系统的创业创新教育培养机制。如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或实习锻炼等,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第一站,能够成为将创业教育各种要素系统有机地整合起来的有效载体,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中职创业创新教育机制由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实践训练平台三部分组成。在这个机制中,可以实现对学生进行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性技能教学、专业性实训实践和职业创业规划比赛、创业实践训练到自主创业的全过程训练。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实践训练平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理论教学、专家指导、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信息交流、评估和反馈。

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设置可分为创业创新意识类、创业创新知识类、创业创新能力素质类、创业创新实践操作类等。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大量的创业实践活动为开设创业案例教学等创业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容易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和创业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立体多元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也能够及时反映知识创新的内容。

创业创新指导师是实施创业教育的主体,中职生的创业创新教育首先离不开优秀的师资。因此中职学校首先必须通过进修学习,培养一大批创业创新师资队伍;其次,从企业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及咨询师等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合作讲授一些创业创新课程。

创业创新教育不仅仅是使受教育者有应聘、从业的能力,而且要使他们有自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校企合作、创业创新实训基地能为创业教育教学机制的创新提供条件。首先,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可以不断更新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创业课程的内容丰富,涵盖经济、管理、文化、法律、科技等,贯穿着谋略、技巧、模式、方法等。创业课程还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相联,许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都会融入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其次,创业创新实训基地创新了创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创业课程的课堂时而在教室,时而在实习基地,时而在企业,时而在市场。创业创新实训基地配合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形式活泼的教学活动,对激发中职生的创业意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为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结束语

要因地制宜地搞好桂西地方经济,就离不开敢于创业创新的人才队伍,而创业创新的人才队伍首先必须有职业教育的精心培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与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需求,健全促进就业创业、创新体制机制。因此,为进一步深化桂西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发展要求,适应人才市场的变化与服务区域社会经济的需求,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就必须首先打造好桂西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平台,建立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和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或创新奠定坚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和技能。

参考文献

[1]孙绵涛 康翠萍 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美]詹姆斯·N·罗斯瑙 没有政府的治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9。

[3]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270—271。

[4]吴汉东 于洋 郭雪松 王丽杰 查恩辉 张振 黑龙江工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编号:GG0675,分类号:F230-4)。

[5]何国模 浅谈教育管理创新.《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05期。

论文作者:左文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7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桂西地区中职学校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机制初探论文_左文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