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伏小燕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内 动力。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中。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指出一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他 们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总会积 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探究兴趣妙法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 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 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学生只 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 求知的境界中。本文将浅述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 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 时,先创设了一个“动物汽车设计大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比 较车轮是三角形的、圆形的、正方形的开起来是什么感觉,体 会圆的特点,从而揭示课题。这个情境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学 生不仅爱看,同时也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起探索圆 的特征的兴趣。
二、运用目标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具有很强的引导,召唤和 激励作用.运用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是要学生明确学习 目的,并且设计出一步步逼近目标的合理又可行的目标序列,让 学生在一个个小的成功的鼓舞下,在学习结果的诱惑下,始终保 持适当的学习预期和激情。 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数学学习基础 较差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些的关心和机会。李某某是我 班一位数学学习困难生,刚接班时,他的数学考试成绩总是在 四五十分徘徊,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也不完成作业,经多次 教育都没什么效果。一次数学课上因为所教内容比较简单,我 就叫他起来回答,他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我就在课堂上大加表 扬:“很好,这说明只要你上课认真听讲就一定能行。下次考试 一定能考及格。”渐渐的,他上课开始认真听课了。课堂上,只 要他能回答的问题我也尽量让他在课堂上表现一下。时间长了, 他自己也愿意主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渐渐的他对学数学又产 生了兴趣,在接下来的一次小测验中他果然考及格了。一次课堂 上,一道题目出来后,他又举起了他的右手,在老师的帮助下, 他顺利并完整地讲出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这时,我见机问同 学们:“他聪明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聪明(全班鼓掌)”,“这 说明只要你们肯动脑筋,你们都可以学好数学。过去有的同学 数学成绩差,并不是因为你们不行,而是因为你们还没有养成 积极动脑的习惯。我相信李某某同学下次考试一定能考到 70 分 以上。”我借机发挥的一番话,不但激励了那一位同学,同样也 激励了全班同学。接下来我对数学成绩不太好的同学逐一帮助 他们制订学习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 际让他觉得目标的实现并不难,在他们体验到实现目标的喜悦 之后在帮助他们制订下一个目标,让他们在目标的引领下步步 前进,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数学离不开生活,如果让学生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每一 个人、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故事纳入课堂中,就能引起学生极 大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共鸣。有些知识的学习完全可以回 归生活现实,让学生在现实中体会活生生的数学。
1.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 教学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时,让学生带一些自己熟悉的水果和玩 具,利用自己熟悉的物品的数量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同 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 以一定的生活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 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买东西付多少钱和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之类的应用题,可以提前准备好钱和东西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学生在 这样的情境中更容易投入,从而积极思考学到知识。
四、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 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例如在 低年级运用教具学习"凑十法",通过摆小棒等操作,学生容易 领会新知识,学起来也富有兴趣。很显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 的教学手段,引导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 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 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 识。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 3 小时行 138 千米,照这样计算:5 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 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这时,同学们争强好 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 解答方法。当同学们说出用归一法,倍比方法、方程、比例方 法等解法后,教师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 们讨论讨论。”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 学举手回答:“也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把 3 小时看作占 5 小 时的 3/5,根据已知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样, 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增添了学 习数学的兴趣。
六、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 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 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 创造精神。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 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 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 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 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 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 学质量。
论文作者:伏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兴趣论文; 目标论文; 情境论文; 操作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