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火电厂的高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施工能力也越来越强,这有赖于技术进步。在某火电厂约3000m3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施工中,为不留裂缝,需对其施工技术措施和保障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对火电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实践作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要点;裂缝及防治
引言
电厂在混凝土施工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裂缝防控问题最为突出,只要混凝土结构上存在有害裂缝,必然会影响火电厂基础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危及全局安全、整体效益。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这不仅要从施工技术上满足要求,还要做好安全与质量方面的保障工作,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效益。
1、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特点
顾名思义,大体积混凝土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其体积较为庞大,这也是其与普通混凝土施工相比最为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所指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均在80cm以上,这一数值大大超过了传统混凝土的基本参数。正是由于其具有庞大的体积与更高的厚度,使得其拥有更加稳定的结构性能,适应了现代建筑工程更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当然,这也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可以预见的是,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施工技术,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且施工技术体系也必然会持续扩充。具体来说,当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1.1施工程序更加复杂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涵盖了多样化的施工要素,因此环境相对复杂,这就使得各个环节的施工均会受到现场施工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体积庞大,加之其施工过程对于温度等环境条件具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施工的基本质量,需要配套更加复杂的施工程序,同时,也需要制备更高标准、更多元化的建筑材料。
1.2裂缝问题
容易出现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更为常见,任何环节的疏漏均可能会导致裂缝问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较为厚实,在现场施工中受周边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会产生更大的水化热,同时这些热量的散发相对较慢,从而使得内外部结构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为裂缝滋生提供了条件。而一旦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也会严重阻碍工程进度的有效推进,这也就要求施工队伍必须选择更高质量的配套技术。
2、电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2.1混凝土配合比例设计与优化
混凝土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材料,且大体积混凝土本身就对于混凝土的基本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作为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配合比的疏漏,很容易引起裂缝等质量问题。因此,施工人员在做好混凝土质量把关、严格杜绝问题材料进场的同时,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施工方案以及原料的基本情况合理确定配合比,核心标准是确保配合后的混凝土符合本工程的强度与耐久性要求,同时,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特点,需要尽可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进而防止内外结构出现温差悬殊的状况;此外,施工队伍可以适当考虑新材料的应用,如可以选择矿渣水泥,这一原料在应用到混凝土配合之后,所产生的水化热相对较低,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粉煤灰等原料,从源头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2混凝土拌制及泵送
在配制火电厂大体积混凝土时,应选择矿渣水泥,因为其水化热较低,同时选用 5~31.5mm 连续级配的中粗砂、石子等材料,确保设计强度、泵送坍落度、和易性等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控制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选择外加剂时应使用减水性能较强且具备微膨胀性能的外加剂,让大体积混凝土拥有温度收缩补偿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配合比时则要参照该火电厂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特征、浇筑工艺、施工季节等,并考虑对坍落度的影响。在搅拌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执行设计好的配合比,严格控制进场的砂石材料的含泥量,通过水洗确保石子含泥量小于 1%,砂子含泥量小于 2%;当满足出机入模的温度要求时,冬季施工应注意控制搅拌混凝土所用热水的温度,尽可能降低其入模温度,夏季施工应使用深井水搅拌混凝土,提前覆盖石子、砂子等原材料,预防阳光暴晒;为确保均匀搅拌大体积混凝土,每一盘混凝土投料之后搅拌时间应超过100s;针对火电厂基础混凝土浇筑方量大,需要连续浇筑的部位,应准确充足的水泥、石子、砂子和外加剂等,使其提前进场,浇筑之前散装水泥需充分冷却;在施工之前要对搅拌大体积混凝土的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开始浇筑之后确保供应速度,预防因混凝土不足出现施工冷缝;从搅拌机里卸出大体积混凝土时应及时将其运输到浇筑地点,运输环节防止其发生离析、坍落度变化、初凝、水泥浆流失等现象,如果有离析应在浇筑之前再次拌和,均匀之后才能入模。
2.3浇筑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采用平面分条,斜面分层,薄层浇筑,循序退打,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底板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平面分条斜面分层,由浇筑段底板下口开始浇筑,循序退打,每层均由下向上找坡浇筑。在浇捣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自然流淌太大及混凝土供应迟缓而形成施工冷缝,混凝土要具有一定的缓凝性。为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层与层之间的混凝土浇筑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当层间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2.4混凝土的振捣
在大体积混凝土振捣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由施工人员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捣鼓,振捣时要保证插入点交错均匀,振捣棒可以以垂直或斜插的形式插入混凝土面,倾斜角度控制在 40°~50°的合理范围之内。施工中需要注意操作的平稳性,以“快插慢拨”的方法保证频率稳定。为了尽可能降低上下层混凝土的间隙,应当在上一层振捣的过程中,将振捣棒下插50cm 左右。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振捣中振捣棒同模板底部与边缘位置的接触,从而有效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造成冲击。此外,冷锋问题一旦出现,也会威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应当匹配充足的材料供应,保证振捣过程中能实现不间断供应。
2.5混凝土养护
按照相关资料显示,大体积混凝土很容易在两个阶段产生裂缝,一个是浇筑混凝土之后的温升阶段,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差过大,导致表面出现较大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面裂开;另一个是混凝土的降温阶段,由于内部降温速度很快,导致内部出现较大拉应力,最终在内部形成贯穿性裂缝。所以在火电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浇筑混凝土之后加强养护是控制其出现裂缝的重要部分。在养护过程中应覆盖保温材料,延缓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散失,对浇筑块体的表里温差以及降温速度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浇筑块体内部裂缝与表面裂缝的形成。而这还涉及到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和保温养护材料厚度的计算。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核算其温度应力,如果核算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就应调整现场施工技术措施,保证满足控制温度应力的要求。并且在养护环节要计算养护材料的厚度,选择覆盖养护材料的最佳厚度,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规定范围。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创造了可观的收益。但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至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而其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想要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们需要从设计、施工、用料等多个方向进行努力,严格把控生产过程,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裂缝,保证施工质量,从而保障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相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35(14):55.
[2]张晓朋.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中的技术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05):8.
[3]唐怀河.某电厂基础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J].建筑安全,2010,25(02):58-59.
论文作者:李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火电厂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温度论文; 更高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