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道德越来越受人们所重视。而作为初中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我们该如何上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又有哪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呢?
【关键词】 情感教育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0-082-02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美好梦想和希望。
一、做好最基本的常规教学工作
1、熟悉教材
新教材对于我们来说等于一张白纸,所以要认真钻研教材及教学大纲,熟悉教学指导思想。
2、备好课
每节课必须认真备课,做到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
3、学生作业
仔细批改学生作业,做到及时收与发,及时检测。
4、虚心学习,多听与本学科相关教师的课,提升自己教学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思维被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局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对于考点和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于学生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因此有许多初中学生都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开辟新的教学路径。教师只有在真正地了解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意义并积极地改善课堂教学方法之后,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道德与法治。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与法治精神相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给学生讲授一些法治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到如何真正的守法爱国。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理解和尊重个性差异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新课改强调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该看到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道德经验和认知水平,对于道德和法治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但是他们还是有所欠缺、冲突和疑惑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设置问题。要尊重不同意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为继续学习留有空间。要基于学生们已有的道德经验和只是水平,以学生们在生活中产生的大多数真实的困惑、矛盾为突破口,从"道理"的教授转向"道路"的探寻,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课堂互动的生命热情。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总体来讲,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本内容是比较抽象和乏味的,这样不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背诵。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生活中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一些生活中的法治案例来使学生结合生活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一来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进行更完美的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
五、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运用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理想与使命"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对于理想和使命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理解教材中是如何阐述理想与使命的概念的。这样不仅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加深他们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优良道德。
六、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平等双向的开放交流对话
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改变简单的告知对与错,必须超越知识传递性的学习,必须改变成人单方面的说教,应该开展平等双向的开放交流对话,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道德价值观的学习中去。
2、搭建教育学的"梯子"
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是有一个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实践反思相融合的复杂过程,教师应该努力搭建教和学的梯子,在形态上不针对知识进行系统理论的阐述,反而应该通过设计与青少年生活贴近、青少年喜欢的活动,在体验、探究、分享、反思中开展思维与情。
七、法治教学,提高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识
在现实社会中所有的人们都要遵纪守法,正因为法律的存在才能够让社会保持安宁的状态,所谓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作为思想道德教学老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例如,在生活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学生可以到当地的工商局和消费者协会中合理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建立起社会道德意识和品质。
八、让课堂走出教室,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真知。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新课程改革中,"活"起来的道德与法治,要求我们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而是要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并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教师的授课地点不仅仅在教室,可能在操场,可能在某个街道。如在讲授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了教室,走出学校,将学校周围的白色垃圾清理得干干净净,让学生自己感受身边环境的变化,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获得真知,自然而然就明白了保护环境的原因、重要性,然后思考保护环境的方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轻松自然地就在实践中获得了理论知识,并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优化了教学效果。
总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与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轨迹更为契合,也与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更为贴合。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更加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相信通过更长时间的摸索,一定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上》.2017.05.
[2]魏春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西部素质教
育》.2017.11
论文作者:刘强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学生论文; 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论文; 知识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