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竞技体育的国家体系_举国体制论文

论我国竞技体育的国家体系_举国体制论文

论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举国论文,体制论文,论我国论文,竞技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续上期)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

经过5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体制层面和基本框架等方面已经基本定型,没有太大的调整空间。如果要做大的调整和根本改变,那就不是举国体制了。但在运行机制方面,特别是在承认多元利益主体,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健全激励机制和实现举国体制目标等技术层面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也正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巨大发展潜力所在。

(一)充分承认我国竞技体育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把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有效地配置到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上来

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国家还是民族,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对利益的追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还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和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在现实社会中,这些反映了人类本质特征的基本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和认同,并成为很多制度设计的理论假说。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也应该以此理论为中心进行全面的规划。

竞技体育资源属于“高精尖”类的资源。这些稀缺资源要得到有效地配置,一个最基本前提就是要充分调动不同资源拥有者的内在积极性,特别是要有效地保障这些高水平竞技体育稀有资源的拥有者实现不同利益的权利。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由多个行政区组成的大国,各地不可避免都有各自的利益,不同团体和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利益追求。要有效的调动各地和不同团体以及个人办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在奥运会上为夺取优异运动成绩服务,实现国家的利益,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把各地和不同团体以及个人在竞技体育方面的利益最大限度的体现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上来。

在现阶段的中国,我们不仅要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社会主义精神,而且还要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利益原则。在充分尊重和承认地方利益、团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并把这些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和追求有效地统一到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上来,统一到国家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最高利益上来,即建立一种以奥运会成绩为中心的利益实现和分配机制,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使不同的利益主体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旗帜下形成合力。

具体来说,就是运动员选拔、运动项目布局、优秀运动员和教练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承担国家任务、运动项目的科技攻关、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等多个环节和方面,理顺国家与地方、国家与团体、国家与个人、地方与地方在利益方面的关系,使不同方面的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在实现国家利益的天平上都获得自己恰当的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竞技体育的资源合理地配置在奥运战略目标下。

(二)充分发挥全运会、城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竞赛杠杆作用,增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合力

竞赛是竞技体育特有的调控手段,特别是全国运动会对调动各地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多年来,已经举办了9届全国运动会,它是我国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制的直接产物。国家通过对全运会比赛运动项目的设置和竞赛项目的不同记分办法等政策的不断调整,保证各个地方的利益。现在,在全运会中的正式竞赛项目除了武术以外,其余全部都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有效地实现了全运会比赛项目与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衔接。在举国体制基本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奥运会与全运会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也逐渐演变成为了当前的“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在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竞技体育竞争中,为祖国,为人民赢得荣誉,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最高目标。

如果说国家在经济等其他行业中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有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等多种手段的话,那么,对于我国的体育系统来说,国家调动省区市政府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性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全运会这种具有体育特色的竞赛手段。应该说,中国竞技体育的国家利益通过举国体制以及全运会和城运会等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已经准确无误的充分地表达出来了。国家通过全国运动会这种具有很强和很独特的中国竞技体育特色的竞赛手段,充分发挥了全运会“竞争机制”的作用。把各个省区市、解放军和行业的体育工作特别是竞技体育的成果放到全运会这个公开的平台上展示,有效地调动了各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办竞技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合理地运用了体育管理中特有的“竞赛杠杆”的特殊功效。同时,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全国运动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体育运动的综合性标志,也为各个省、区、市提供了一个展示本地区体育运动发展水平和状况的表演平台。全运会体制不仅对我国竞技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和“奥运战略”的顺利实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文化。对整个社会竞争意识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发扬,伦理道德的教育和城市化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论是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前途,还是从建设和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来衡量,中国不能没有全运会。而且,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实现,具有中国竞技体育文化特色的全国运动会,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推动体育在全社会中的普及,提高我国整体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等方面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

从总体上看,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中,奥运会与全运会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是协调的。因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从理论上讲,我国的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从实际上看,凡是在奥运会上取得过较好的运动成绩,对国家作出过较大贡献的省、区、市,在全运会上都有很好的表现,都会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都会在全运会的激烈竞争中排名靠前。而且,国家的全运会政策也明显地保护和支持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上取得过较好成绩的省、区、市。这种保护和支持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运动训练中,体现在培养优秀运动人才等方面,还体现在全运会上的奖励政策、记分办法等多方面。国家对为“奥运战略”作出过贡献的有关单位和个人都有很多优惠政策。那种认为“国家奥运战略、省区市全运战略、地市省运战略”的理论观点,不符合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现状,明显地夸大了奥运会与全运会之间的矛盾。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就无法解释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中所取得巨大辉煌和优异成绩的现实,就无法说明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无法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制的巨大优越性。因为,国家队的所有运动员都无一例外地来自各个省、区、市,解放军和基层运动队,正是他们创造了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托起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太阳。

但是,也应该清楚和理性地看到,由于参加奥运会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利益,而全运会舞台表现的却是各个省、区、市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这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如何对待奥运战略和全运战略上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和分歧。主要表现在:国家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选拔、运动项目布局、运动训练周期安排、运动员注册交流、训练竞赛经费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些矛盾和分歧不是根本利益上的矛盾和分歧。要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关键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把省区市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到国家利益上来,把省区市的全运会战略统一到国家的奥运战略上来,把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冲突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消除它们之间在利益关系上的矛盾,保证奥运战略与全运战略协调发展。从地方的角度来说,必须要有国家意识、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使本地区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和措施主动服从和服务于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这是各个省区市的基本责任和应尽义务,也是应有的基本觉悟。就像中央在经济工作中不断地采取措施调节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全局一样,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要要充分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全国上下真正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争中的综合能力。

处理好奥运会与全运会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就是在国家的主导下,在全运会上处理好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解放军之间以及各个行业体育协会之间的利益的关系。这对调动全国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和在全国形成合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处理好这方面关系的难度远远要比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关系的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在全运会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它们在全国运动会这个大舞台上,一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利益冲突,这也是全运会激烈的竞争机制所带来的必然现象。如果全运会各参加单位之间没有激烈竞争反倒是不正常的现象了,才到了真正应该调整全运会政策的时候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只有通过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运会各参赛单位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体育竞争中,在面临2008年北京奥运会夺取优异运动成绩沉重任务的前提下,我国的全运会竞争机制只能强化而不能削弱。

在全运会体制中,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种种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发达地区之间、落后地区之间、夏季体育项目与冬季体育项目之间等各个方面,具体表现在全运会的项目设置、记分办法和运动员交流政策等多方面。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家在处理地方与地方在全运会上的利益关系时,主要是采取了“全运会内”的解决办法,却通过对全运会比赛项目设置(小项)、记分办法的变化和运动员交流等多方面的手段和政策来调节。应该说,这些手段对协调奥运战略与全运会、地方与地方在全运会上的利益等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全国各地和各个方面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性曾经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也将还会产生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竞技体育竞争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冬季体育项目在国际国内影响越来越大,西部地区竞技体育发展和冬季体育项目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强,继续在全运会内部寻求协调手段和方法的空间已经不大。所以,应该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在“全运会外”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和途径。例如NBA选秀,为了提高绩差球队的竞争力,首先保证这些队伍优先选择,以增强他们的竞争力,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竞技体育项目布局,还是优秀运动人才的流动都必须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办事。在政策上保证竞技体育有优势的省区市能够得到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前提下,加大对西部和落后地区发展竞技体育以及冬季体育项目发展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促进优秀教练等竞技体育人才合理交流,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体育器材设备等方面给予西部、落后地区和冬季体育项目发展更多的支持,发掘我国西部和落后地区发展竞技体育以及全国其他地区发展冬季体育项目的潜力。特别是在西部有人才优势和传统优势的竞技体育项目上多想办法,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促进西部和落后地区的竞技体育有特色的发展,促进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发展冬季竞技体育项目,为我国奥运战略整体发展作出贡献。

(三)重视在运行机制和技术层面上完善举国体制

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定型的前提下,要充分实现举国体制的优势,就必须在举国体制的运行机制和技术层面下工夫。具体来讲,就是要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支撑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各个系统和环节的最大效力,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激活举国体制中的行政、训练和竞赛三大系统的发展潜力与活力,有力地支撑起举国体制的大厦,为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总目标服务。

管理也是生产力。我国竞技体育的行政体系是保证举国体制有效运转的核心。这个系统的主要职能就是组织、管理和协调举国体制的各种事务。各个方面积极性的调动和发挥,关键看这个系统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的习惯方式,而是要学会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竞赛的多种方式和方法管理竞技体育工作,协调和解决在举国体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系和矛盾,确保举国体制目标的实现。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管理和善于管理,特别是要善于管理竞技体育这个特殊的行业。从我国竞技体育管理队伍的现实情况来看,这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管理中的学问博大精深,而且还要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这对我国竞技体育系统的各级干部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国家体育总局各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业务干部和省、区、市的竞技体育业务干部提出了高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这批干部工作水平和能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才有可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教练员在竞技体育的竞赛和训练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训练系统效益的高低关键是看各个运动项目教练水平的高低。这也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我国现有的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和世界上高水平的竞技体育队伍无一例外地都有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物。提高我国运动项目的教练水平是当务之急,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和全球眼光。我们不仅要立足于国内,还要放眼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没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魄,不可能广纳贤士。要创造一种培养、引进和考核高水平竞技体育教练员的机制。有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队伍,就有可能选好才、选准才,才有可能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才有可能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创新,从而提高效益,充分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既定目标。

此外,还应该在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布局、科技攻关、科技创新、运动技、战术创新、训练方法和手段创新、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运动竞赛的赛制创新、竞技体育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用人制度的创新、奖励制度和奖励办法的创新、竞争机制的创新等多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运行机制。

(四)把探索竞技体育的规律和特点作为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目标的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在事物运动过程中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竞技体育发展运行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们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可以认识它、运用它和掌握它,并利用它为夺取优异的运动成绩服务。现代竞技体育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竞技体育工作者对竞技体育项目规律认识程度的竞争,谁对竞技体育的规律与特点理解得更深刻一些,把握得更准确一些,谁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1、注重研究竞技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中国革命的战争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同样的道理,要指导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从事竞技体育实践,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深刻认识竞技体育和当代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是任何指导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人,任何从事竞技体育实践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2、要深入研究竞技体育的特殊规律。竞技体育的特殊规律与特点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中。我国的乒乓球队不仅历来重视本项目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快、准、狠、变和转等技术特点,还在把握乒乓球竞技最高层面上的制胜规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战术发展道路。中国女排的“全、高、快、变”的四项制胜因素,就是对当代女子排球运动特殊规律的认识和正确把握。女子体操的“难、新、美、稳”的制胜基本因素,反映了女子竞技体操必须要达到的境界。花样滑冰项目的竞赛规律是指跳跃、旋转、步伐、舞蹈、音乐和表演等部分的本质联系。同是球类项目的篮球和排球运动,它们在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过程中表现出一般的规律与特点,但往往起作用的是它们各自的特殊规律与特点,一个是直接对抗的比赛,另一个是隔网对抗的竞争,它们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就有很多不同,在实践中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是形式相同的隔网竞技的网球和乒乓球运动,由于场地大小的变化,它们之间训练和竞赛的规律和特点也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变化,对实际的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提出各自不同的特殊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根据这些特殊要求,采取相对应的手段和措施组织运动训练。无数运动项目的实际情况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每一个运动项目的小项都有它们自己的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的特殊规律与特点。

对于每一位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业务干部来说,在竞技体育工作中所从事的都是很具体的运动项目的管理与实践,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专项”业务。但是,不管从事哪一个具体的运动项目,首先都必须清楚地回答以下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们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的本质是什么?它由哪些基本技术和战术组成?在运动竞赛中哪些是反复出现的关键技术和战术?本项目的制胜因素有哪些?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在运动竞赛中裁判以什么为标准和因素来衡量和决定比赛的胜负?这些标准的取舍和因素的变化有什么规律与特点?在竞赛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哪些独特的规律与特点?我们现在所达到的运动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次?我们的竞争对手有哪些?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战术方面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风格?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战胜对手?我们在日常运动训练过程中是否针对这些规律与特点进行反复练习?日常训练是否反映了运动竞赛中的实际情况?等等。回答这些基本问题的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求每一位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干部和从事竞技体育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真正“吃透”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就是要求每一个运动员、教练员做到“知己知彼”,不仅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竞技水平和竞技能力,还要研究和吃透竞争对手的情况,这就是深刻地认识和正确地把握所从事的具体运动项目的特殊规律与特点。

3、要特别重视大赛前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研究和把握。肖天认为:“竞技体育规律的内容较为广泛,关于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心理变化规律的研究,是竞技体育规律中的另一大块内容,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极为复杂、深奥的课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问题随着比赛的职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而显得日益突出、尖锐。它不仅是大多数中国体育官员和教练员没有解决好而感到头痛的事,同时也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只会抓训练而不会针对比赛实际做运动员思想(心理)工作,一手硬一手软是不行的。无数国际国内大赛的战例告诉我们,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并不完全反映他的比赛水平,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平时再高的训练水平在大赛中也是拿不到世界冠军的,这个问题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我们在重视与研究竞技体育的训练、竞赛和管理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和特殊规律与特点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研究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时所表现出的反常心理特征的规律与特点。这些现象在重大国际竞技体育比赛前反复出现,而且客观存在。

重大的国际竞技体育比赛,特别是像奥运会那样的竞技体育比赛,往往会给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一种不同于参加日常比赛的巨大心理压力,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政治的、经济的、体育的、运动员的、团队的和其他有关人员的利益等。这些因素给大赛前的运动员往往造成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巨大压力,而必须要承载这些压力的往往又是那些涉世不深,没有多少人生经历的年轻运动员。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不论是年轻运动员还是有一定比赛经验的老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都会出现焦急、紧张、烦躁、失眠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映,最普遍的心理特征就是想赢怕输。而实际结果又往往是越想赢反而更加赢不了,以至于在场上比赛时技术动作变形,运动能力发挥失常。这种现象在很多不同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中都经常出现,似乎成了重大国际竞技体育比赛前的一条规律和普遍表现特点。如果能抓住抓准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和心理工作,往往就能起到“力挽狂澜、点石成金”的作用。中国竞技体育军团参加国际竞技体育大赛的无数次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4、要用正确的思想方法研究竞技体育的规律。思想方法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问题,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研究和探索体育运动的发展规律,结果大不一样。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肖天曾专门撰文论述了这个问题。他从方法论的角度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心研究规律,不要跟着感觉走。体育界一贯倡导“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但在有些地方贯彻的效果并不好。原因是不得要领,将其当成一般的行政命令和政治口号,对事物本身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其实,贯彻“三从一大”的前提应该首先是弄清项目的本质、规律及大赛的实际,否则,我们的训练工作和大赛前的备战工作就是无的放矢,最终只能是缘木求鱼。“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思想精髓是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大运动量训练的效果如何,最终都要在实战中得到检验。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实战是检验训练的唯一标准。从实战出发也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要研究训练中的内部规律,不研究训练中的内部规律,是无论如何做不到从实战出发的。二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是探索规律的必经途径。毛泽东同志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对运动项目的认识从感性阶段跨入到理性阶段,从无数次生动纷繁的赛场现象到揭示制胜的规律和本质,这一任务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要完成这个任务,对体育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都是一件极其艰苦的事情。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跨越,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完成的,这需要一定的素质和能力,这要求我们不仅具备工作热情、干劲和肢体运动能力,同时还要具备高水平的大脑思辩能力。三是总结经验是认识规律的重要环节。总结经验的目的在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些道理似乎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实事求是地探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现真理认识真理,找准工作中的症结,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四是要学会辩证思维,谨防片面性、直线性导致主观主义。辩证思维方法是总结人类认识史所得到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方法。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一种工具,而且是锐利的工具。五是加强理论建设、理论素养、理论思维对体育部门和体育工作者也是至关重要的。从事竞技体育的领导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干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党政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讲,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他们更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科研攻关组的组织者和学术带头人。这样一个角色如果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业务,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是很难搞出科研成果的,更不可能搞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在当今的时代,一个领导者不具备起码的哲学素质,不具备与夺取奥运金牌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想夺取奥运金牌是极为困难的。特别是省以上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的领导干部,他们掌握着竞技体育的领导权和决策权。在领导竞技体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协调各方面关系、要项目、争经费、铺摊子、喊口号等一般事务性的工作方法,而要学会从业务上认识体育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不能仅仅满足于测量物质高度的思维模式,而更应注重测量自己能够达到的精神高度。

综上所述,掌握了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把握了竞技体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就等于找到了通往世界冠军大门的金钥匙,而深刻了解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就可能把他们送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每一位竞技体育工作者,特别是在第一线的体育管理干部和教练员都必须深刻认识,正确把握,充分利用竞技体育的规律,为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服务。

(五)理性认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存在的不足,在深化体育改革中不断克服弊端,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

我国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因此不可避免的要打上计划经济的烙印和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固有弊端,主要表现在以行政命令为主要特征的体育工作方式和国家包得过多过死的保障方式。这种各级财政统包统揽和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直接办竞技体育的形式,必然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市场绎济所要求的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这种发展体育事业的新模式和新方式,影响竞技体育从业者的自我发展和创造的内在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如何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探索一种使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在举国体制的实现方式上走出一条新路来,这是我们在深化体育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和保持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二是各级各类专业运动员退役安置问题,特别是省市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通畅运行的瓶颈,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或者说是现代社会的职业需要与运动员就业能力不能适应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用体教结合、货币安置等改革的办法才能顺利完成。第三是国家直接办竞技体育与国家对整个社会竞技体育发展管理之间的矛盾。要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就必须要在竞技体育内部实行管办分离,使办竞技体育出现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国家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做到放得开,又要做到管得住,保证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目标的实现。要处理好“管与办”之间的矛盾,这与国家包得过多过死,做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这两个矛盾之间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类运行机制,是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深化改革的目标。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就必须要根据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不失时机的调整我国竞技体育的布局和项目结构,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方针,重点发展我国有优势的和市场需求大,社会影响大的竞技体育项目。在举国体制条件下的运动项目布局,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同时建立竞争机制、监督机制和动态考核机制,保证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目标的实现。还要建立以利益调节为中心的多种力量办竞技体育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运动竞赛特有的杠杆作用,使中央和地方等各种不同的利益在不同的运动竞赛中表现出来,并尽可能实现利益分配与举国体制的目标相一致。在举国体制内部建立和完善体育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研人员等各类人员的上岗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育工作效益和效率,以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实现竞技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条件下,既要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又要特别注意防止市场天然的缺陷,兴利除弊。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为基本方法和发展方向,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消除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弊端,这是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四、结语

不同经济体制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实践证明: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不是任何一种经济体制下特有的产物,在计划经济条件可以搞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可以搞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体育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其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也会不断发展和发生新的变化,使之与整个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相适应。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预言的,只要奥林匹克运动和竞技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只要我们还要积极参与国际竞技体育的竞争,只要我们在国际竞技体育激烈的竞争中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中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因素和合理内核仍然会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将会伴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际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存在和不断发展。

标签:;  ;  ;  ;  ;  ;  ;  ;  ;  ;  

论我国竞技体育的国家体系_举国体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