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以及步骤
(一)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头偏向对侧,首先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颈根部逐渐向头部进行滑行移动,通过二维超声对检测结果进行显示。这一检测方法能够检测患者颈动脉的以下三个方面:(1)颈动脉血管的内径及内-中膜的厚度。(2)判断膨大部位、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部位及具体位置。(3)对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颈动脉分叉处等进行检测,判断其血管壁四周是否依附斑块,并确定斑块的具体位置、大小,观察斑块的形态、结构等。
(二)对患者的颈前侧进行纵向的深入探测,从患者的颈根部位沿着颈总动脉血管的走向进行纵向的扫查,并越过膨大部位,显示出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的起始及其长轴。测量颈动脉内中膜的具体厚度;观察有无斑块,测量其斑块长度、斑块厚度并对斑块的表面以及内部结构进行观察、评估;通过CDFI显示出颈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及其充盈程度、血管内有无狭窄及其部位、范围;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的血流曲线以及血流参数并进行相应的测定。
(三)部分患者于颈前侧探测困难时,可以从患者的颈后侧进行纵向的探测,将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颈后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位置,进行纵向的深入探测。此种方法主要用于:(1)颈动脉分叉部位较高,不能通过前侧位置检测出的患者。(2)通过颈动脉前侧检查颈动脉情况显示不佳的患者。
(四)对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时,要追踪到颈总动脉近心端,探测其内是否存在斑块以及血管是否出现阻塞或狭窄等情况。
(五)通常在二维检测的图像上,应用CDFI对患者的血流方向以及是否为层流、涡流以及湍流进行观察,观察其血流充盈缺损情况、血管狭窄情况、动脉血流中断以及血流返流等情况。
二、颈动脉斑块概述
(一)、颈动脉斑块通常是指生长在颈动脉内膜的斑块,此种斑块常为黄白色质地像粥样的小块状东西。导致人体出现斑块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血压、吸烟以及饮酒等多种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颈动脉是人体与脑部之间输送血液的重要途径之一,当颈动脉出现斑块时会影响脑部血流的运行,导致人体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缺血。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要定期的超声随访,若斑块没有发生改变相对比较稳定,则可一年复查一次。部分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需先消除其高危因素,比如高血脂患者服用降脂药物并每隔半年或者一年检查一次血脂以及肝功能,医生为其制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二)、颈动脉斑块常出现在颈动脉的分叉部位。现阶段,临床医学上认为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引起其发病的机制主要为:颈动脉部位的斑块逐渐增大,致使颈动脉狭窄引起脑部颅内低灌注以及部分斑块脱落形成栓子或表面血栓脱落,最终导致人体脑部出现动脉栓塞。临床上出现的一种高危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医学中常将其比喻成“定时炸弹”,这些“炸弹”随时可能发生“爆炸”,一旦“爆炸”将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损害。颈动脉易损斑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像皮薄馅大的包子一样,脂质核相对较大。(2)斑块的纤维帽比较薄。(3)斑块内具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4)细胞内的平滑肌细胞比较少。目前,颈动脉超声检查不仅能提供大部分颈动脉疾病的重要诊断信息,也能通过对颅外颈动脉的斑块进行检测从而获取其是否出现栓塞等情况。因此,颈动脉超声检查已经广泛应用在临床诊断中。
(三)、颈动脉斑块分为低回声斑块、中等回声斑块、强回声斑块、溃疡性混合型斑块,其中低回声斑块、中等回声斑块、溃疡性混合型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即易损斑块。易损斑块是结构易破裂、易诱发血栓形成、易脱落等的危险斑块,是诱发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重要因素,易损斑块的主要特征包括溃疡形成、低弱回声、斑块内出血、纤维冒薄以及斑块内新生血管等。低回声斑块,表示颈动脉斑块内富含脂质,随着人体胶原物质的增多其回声逐渐增强。当超声检查斑块内出现声影时,则代表颈动脉内的斑块具有一定的钙质成分,这种斑块常称为强回声斑块。
三、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干预措施
当患者出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超声表现时,超声医生应当尽早向临床医生汇报,提示临床需要积极干预,以免出现严重的临床后果,当前超声仪器的不断更新,其分辨率不断的提高,加之超声医师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评估方面得到了不断的突破,为临床提供了相关的重要诊断信息,颈动脉的易损斑块得到了尽早的干预。目前,干预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措施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
论文作者:何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颈动脉论文; 超声论文; 患者论文; 动脉论文; 回声论文; 血管论文; 易损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