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的学术价值探究论文

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
——遍智乐道》的学术价值探究

彩 云1,2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 承德067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84796)

[摘 要] 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所撰写的《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以下简称《遍智乐道》)一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遍智乐道》虽然以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为蓝本,但文中出现诸多佛学经典和论典,作者对这些理论进行简要说明和论颂,道出自己的见解,并且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释。佛学思想方面,《遍智乐道》与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也略不同,该作主要以“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为要点,深刻阐述从初发心到证得无上菩提之间的修习次第、修学方法。总之,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的《遍智乐道》是传承了宗喀巴大师的道次第理论,但具体修行上提倡简单易懂,用教授口诀的方式来传承道次第理论,对人们学习道次第理论还是研究道次第理论,都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关键词] 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遍智乐道;学术价值;佛学思想

菩提道次第理论最初是由印度阿底峡在西藏发扬光大,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不断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藏传佛教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的《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以下简称“遍智乐道”)是其中之一。

一、《遍智乐道》的作者与写作缘起

(一)作者

《遍智乐道》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的一部藏文著述。作者系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阿旺罗桑却丹(1642—1714)是第一辈获清代赐封大国师的章嘉活佛,使其成为清代四大活佛系统之一(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哲布尊丹巴、章嘉活佛)。清廷如此尊崇章嘉系统除了政治、宗教方面的原因之外,最重要的是(与)章嘉活佛的个人品质和佛学造诣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矿石中铷含量低,通过原矿光薄片研究,查清其矿物种类及工艺粒度等,工作量将非常大,而且容易遗漏某些微量矿物。为此我们准备了筛析、重选、单矿物(相对富集)三套样品进行了系统研究,共分离出25件样品,分别开展显微镜下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分析和MLA矿物分析等,以确保对铷和铌钽矿物有详细、全面的认识。

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生于青海湟水南岸伊格沟的达秀村(今青海湟中县境内)。父亲张益华,是一位移居青海的山西人士。母亲塔摩措,藏族,信仰佛教。其母亲怀孕开始就出现各种祥瑞之兆,章嘉出生后不久被选为一世章嘉扎巴鄂色的转世灵童,并报请四世班禅洛桑却吉坚赞认定。顺治七年(1650年)迎请至郭隆寺(今佑宁寺)坐床。顺治九年(1652年),章嘉11岁时,恰逢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赴京朝清。途径青海时,章嘉由五世达赖授优婆塞戒。此后,章嘉一直在郭隆寺拜师讲经学法。顺治十八年(1661年),19岁的章嘉远赴西藏,先在拉萨哲蚌寺学经,拜五世达赖为师,受沙门戒。五世达赖正式赐其法名阿旺罗桑却丹,再拜四世班禅为师,后跟随第四十四任甘丹赤巴阿旺洛哲嘉措学习显密经典,27 岁时获格西学位,28 岁在拉萨讲经,获得成功。由于章嘉“贯通经典、精修佛法、俱臻上乘”,结果,西藏地区的喇嘛争相拜他为师,成了西藏地区著名的大喇嘛。

章嘉活佛原本属于青海互助佑宁寺活佛系统之一,因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阿旺罗桑却丹赴京汇报“库伦会盟”情况并受到康熙皇帝的嘉奖。自康熙三十八年后(1699年)后,二世章嘉活佛赴漠南多伦地区及长城沿线弘法,创建寺院,并参与多伦汇宗寺的规制和土木工程的后期设计,康熙四十年(1701年)汇宗寺建成。康熙帝便重新任命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为多伦诺尔总管喇嘛事务的扎萨克大喇嘛,每年冬春居住北京,夏天则到多伦诺尔避暑传教。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清廷封阿旺罗桑却丹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给予敕印[1]974:9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嘉措病重,康熙帝派四品顶戴官赖硕和玛里巴昆沙前往多伦诺尔探望。五月二十六日,七十三岁的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在多伦诺尔圆寂。

(二)写作缘起

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藏传佛教领袖,也是一名佛学造诣深厚的活佛。其著作《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成书于1701年。

Unlike its other surgical counterparts,cardiac surgery was a relatively unknown subspecialty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In 1881 at the Vienna Medical Society,Theodore Billroth once proclaimed.

首先,《遍智乐道》为道次第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范例。以释迦牟尼佛为源头的道次第,经过不同论师的演说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传承。直至阿底峡大师,三乘法统分为:“由文殊、龙树、月称等依次传承的深观派传承,由弥勒、无著、世亲、狮子贤依次相传的广行派传承,以及深广两派合流的阿底峡修正传承等三大传承系统”[3]60-66。后来阿底峡大师的道次第理论在藏区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宗喀巴时期,他对三乘佛法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撰写《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略伦》。《遍智乐道》虽然依照宗喀巴大师的道次第理论所作,但他的思想内容、写作风格等都与宗喀巴大师的原作有很大的不同。

菩提道次第的相关著作中“道次第八大引导”一说,即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道次第摄颂》、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的《粹炼精金》、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文殊口授》、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安乐道》、五世班禅额尔德尼的《速疾道》、达波阿旺扎巴的《菩提道次第善说精髓》。但是二世章嘉活佛的《遍智乐道》并没被列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与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的生辰年代有关。阿旺罗桑却丹(1642—1715),幼时经四世班禅额尔德尼认定为一世章嘉活佛转世灵童,后来前往拉萨拜师,师从在达赖喇嘛系统中最为杰出的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却丹虽然身为清代四大活佛系统中的一位,但非纯藏族血统的章嘉在藏区日月二尊者面前自然显得暗淡,进而导致著作默默无闻。其二,《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密宗特点极其浓厚,这便是与其他道次第引导之间的最大区别。因为“秘密”之所以不容易被传开,是因为在《遍智乐道》中的藏文“gdoms ba”,蒙古文“obadis”两个字均有教授口诀的意思,也指修行的诀窍。其三,二世章嘉活佛处于清代政策的风口浪尖上。从康熙三十二年(1689年)起,清政府开始针对蒙藏地区贯彻“众建以分其势”的政策。1689年西藏第巴要求册立他为王,康熙帝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册封他为弘扬佛法之王,专管达赖喇嘛宗教事务。同年,康熙皇帝分别册封一世哲布尊丹巴和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这样会同已有的班禅额尔德尼和达赖喇嘛,开创性地创立了清代四大活佛系统。康熙皇帝通过进一步册封格鲁派内部的其他活佛支系,来达到削弱达赖喇嘛的势力、维护王朝统治的最终目的。而且此时第巴虽被封王,但拉藏汗与他对敌,同时对五世达赖的转世一事一直不对外公布,从而导致西藏社会动荡局面,在这种动荡的年代出现的《遍智乐道》,只能生存于复杂社会的夹缝当中。其四、与道次第研究历史有关。道次第理论的研究始于近代,除了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道次第摄颂》在民国时期便有汉译版本以外,其余的中文翻译均近几年才开始。

二、《遍智乐道》的文本组织

《遍智乐道》的内容构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量庞大的经典和论典的引用部分。这些经典、论典实际上是深度理解《遍智乐道》内容的关键所在。《遍智乐道》的内容虽然以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略伦》为蓝本,但其中出现的菩提道次第理论有关作者除了宗喀巴外,有阿底峡、龙树、无著、弥勒、月称、寂天等,这些大师均为菩提道次第思想继承和发扬的关键人物。从而文本中体现了二世章嘉活佛的《菩提道次第》理论相关的主要思想和立场。经典、论典在《遍智乐道》中的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其次,严谨的治学态度。在《遍智乐道》的礼赞文中表述了作者对先贤的尊敬,对师长的感恩之心。文中说道:“无量游离众生母,善发慈悲爱护心,恒发利他菩提心,圆满成佛二资粮,彻底断除四魔障,转动成佛大法轮,释迦法王我敬礼……以无量神通游化,无量国土之文殊弥勒,二法王子我敬礼……深见广行二大车规师,龙树无著我顶礼……深信吉祥龙树无著圣寂天,三大传承之河流,清净甘露满心瓶,施予无量诸众生,顶礼至尊仁波切……如日照耀般,开启显密二秘钥,顶礼宗喀巴大师……”[2]2a-3a这样从其顶礼感恩佛学传统及《遍智乐道》中的诸多善知识可以看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续表

如上表所示,二世章嘉活佛《遍智乐道》中出现如此多诸多经典和论典,但其内容主要是进行简要说明和论颂,道出自己的见解,并且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释,如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说道“安乐之因偶一生,苦因极多数无量”一样。对于我们来说常常能够遇见,虽然有非苦而生者,因业而生者以及入于安乐者等。如果不随顺,因执着而生的心王上的苦越聚越多,非常难忍。要么随顺苦,要么在苦因上努力使其不能成为心王之苦而使其修成为道之增上缘,这样可使巨苦变为微小。因缘安乐,所以能成为顺苦修安忍之大秘钥”[2]269b

好好好你谈。牛皮糖就站那里又听了一阵,大概清楚村长一时半会不会理睬他,自觉无聊,就没再扯村长的衣袖,也没有大喊要过路,恨恨地瞄了路当中的警察一眼,嘴里嘟噜着往回走。

最后,《遍智乐道》核心意义在于启迪人们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性。整篇文章均体现着这种佛教理论与实践操作的高度相关性。《遍智乐道》的科学性在于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向社会传达着感恩、向教育输送尊师重道理念、向人类歌颂平等观念。《遍智乐道》的另一个科学性体现在注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人们避免盲目追随结果而忽略过程,或走错弯路。

三、《遍智乐道》的学术价值

(一)学术价值

《遍智乐道》是清代优秀的道次第理论传承的著作,无论从内容、结构、写作风格、佛教思想,无一不体现独到的学术价值。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克氏原螯虾味道鲜美,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健康食品。2016年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面积超过60万hm2,产量达89.91万t[1]。克氏原螯虾收获季节性极强,每年4—9月是克氏原螯虾收获的旺季,其他时间是克氏原螯虾收获的淡季。因此,针对克氏原螯虾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发展一种新的冷冻保鲜技术,使克氏原螯虾在市场上能突破季节的限制,克氏原螯虾产业才可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章嘉活佛特殊的身份,因为章嘉活佛不仅是漠南地区的宗教领袖,当时的他还是一位漠南蒙古民众的政治领袖。清代蒙古族社会是个宗教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依赖宗教理论。而作为宗教学说的菩提道次第的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自下而上,先显后密,以大摄小。其意为佛学修行必须遵循先下士道再中士道再上士道的次第,而密教修行又需要显教为基础。如果把这个换成政治术语,其意为社会分层不容置疑,但在分层中中下位者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社会升迁。以上便是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撰写《遍智乐道》的重要原因。

《遍智乐道》的蒙古文翻译完成于清乾隆年间。该书后记中记述:“遍满之主、胜乐尊为利一切众生,游戏于红黄色之舞的圣者阿旺罗桑却丹之金口甘露无余的显现为《遍智乐道》,与此同时顶戴大清国文殊大皇帝乾隆所下“以绝妙蒙古语来翻译”之圣旨,藏文副学官(教练)之首席官宗吉比丘、囊敦彭措以及喀喇沁国师图登比丘虔敬翻译。”从以上文本中可推断,《遍智乐道》的蒙译工作完成于清乾隆年间,是由宗吉比丘、囊敦彭措、图登比丘等三位译者翻译。

P9= cψψ9/mb,P"= (cψψ- sψψ9 2)/mb,P= (cψψ- 3sψψ9ψ- cψψ93)/mb,

总而言之,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是依托自身的佛学造诣,才得以完成《菩提道次第》的教授口诀之《遍智乐道》这样一部道次第理论巨著。

(二)佛学思想

二世章嘉活佛造此《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遍智乐道》是从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受到启发,“然能了解,一切讲说皆为修持者,实属少际。故能略摄所应修事,亦可别书。”[4]79宗喀巴大师说此话的目的在于能够真正了解一切圣言皆是拿来修持,他们之间没有相互违背。但能以此修行的人,是少到不能再少。因为大部分人不懂得“一切圣言皆为修持的教授”之道理,二世章嘉活佛受此影响才进行了《遍智乐道》的创作。

1611年帕多瓦版《图像学》的卷首部分,书商保罗·托奇(Pietro Paolo Tozzi)依据其丰富的徽志类图书出版经验,自作主张为里帕的读者们提供了一系列索引表(Tavole),其中甚至包含“所引用的作家目录”(Tavola degl'autori citati)。托奇此举令里帕大为满意——这不仅是他们后续几个帕多瓦版《图像学》合作愉快的起点,甚至成为此后大部分《图像学》修订本和译本的“标配”。

《菩提道次第》理论自从阿底峡首倡到宗喀巴大师甚至后来的高僧大德都写过大量的道次第相关文章,从时间分布来分析,菩提道次第系列的大部分著述出现在宗喀巴之后,二世章嘉活佛的《遍智乐道》便是其中之一。关于二世章嘉活佛为何写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遍智乐道》,这一点作者在该书的后记中已经做了比较清晰的交代,具体如下:“自己显尽才华,从能利益到一切有缘者之心出发,不争气的弟子(我)阿旺罗桑却丹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摘录共行部分的“闻”以上的内容,以及从《菩提道次第略论》中摘录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的字词,引证讲解的部分与具体相结合。自己认真汇集从大善巧家卓旺之心子大善知识卓隆巴罗追迥乃处所得到的教授部分,并从其引据几点作为菩提道次第引导之根本。源于持教法王罗桑却吉坚赞(sumati dharma dovaza四世班禅)和胜者一切知者阿旺罗桑嘉措(vāgindrasumati sāgara五世达赖)二者的教授,为使便于诵持以大善巧师喜绕扎巴为执笔者。以此佛圣教以及胜者罗桑扎巴(sumati kirti)无垢教之精华时时恒兴隆,永驻世间,愿一切父母有情获得利益及安乐。总括一切善说之藏要——二大车之轨理,入一切智地的上士道之理,于显密二道成就一切显明、高妙、上善之法。其实菩提道次第所述这些道理在圣父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师所著的无上珍贵教授《菩提道次第广论》和《菩提道次第略论》里面已总结。大圣所著的甚深精妙之教授面前本人的拙作就如在已证圆满八正道之清净大海边的一口苦井一般,感觉甚是困窘至极。”

佛教的修行必须从小乘佛教的出离心开始学修,如果没有出离心的基础也就没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无以转识成智,转凡成圣,得到大乘果位,即是《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遍智乐道》的核心思想。且“顶礼秉持二大车规之理,显明深见广行二道之理,为使教授有缘诸众生,而广解《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诸善知识。”就此问题二世章嘉活佛在《遍智乐道》中记述:“在此我阐释为何要把宗喀巴大师稀有教授,奉于顶上融于我们心中。大乘二道之轨理,重视一切智之上士道,具足三士夫之能受缘起,四种道次第引导所说真实之理以及所喧教授之功德。怎么样听闻经法,怎么样修持之法和以实际教授教导弟子之方法。教授之根本为过去诸佛从广中略三种般若波罗蜜,在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中以隐秘方式所选说,因此该教授的根本在于《菩提道灯论》。”[2]3b-4a

虽说《遍智乐道》的核心思想不仅与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有相同之处,但是很多细节方面也跟其他道次第理论著作还是不同。例如在《遍智乐道》中说到关于伏魔的详细修法,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只是简单地阐述:“若能诵持伏魔真言,魔罗及其魔众诸天所不能至”[4]47,在《文殊口授》中记载:“《海慧请问经》中,若最初念诵伏魔真言,则于百由旬内,魔类不能寻机伤害。不管念诵,还是不念诵此伏魔真言,替而代之的,据言一定要诵三遍《心经》”[5]6,而在《遍智乐道》中却有相当详细的描述,具体如下:“为敬法故,纵是独自一人也要,铺设好法座,魔及眷属如若来,所不能害。在《海慧经》中说道可祈请读诵伏魔精密之咒法“dadiya te-e šamawa šamindi šamindi šamida šadivm.e kü rwe me kü rwe.Mawazado gradi ǰvge ǰvwun dizvwabadi mvwalwe ǰe ni.bišike edimeli me e le e be ne ǰv. Küküre beki graswe.geregeni vwamubi baram mvki amubi šami de e ni sergwn grandi bandqani grwaqvrün sarün re bvγadi nani mvγda a e de e brake sta a bide e bvdqa mvdvra a bvd gke di re e sarun me e ri buzari de barešvdiya mvgezzandu sarivn me e re germeni.”[2]12a

《遍智乐道》密宗修持的部分内容相当明确,如在文中说道:“这些修行次第由大圣教授于大智神妙佛教之太阳之时,仔细根据法王班禅额尔德尼的教授,从口中得知能与密咒相结合的深密教授,以及持颂方式及闭关仪轨等深密教授”[2]37b-38a,可知在佛学思想方面,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的确受过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影响。文中出现的“大圣”是四世班禅额尔德尼,“大智神妙佛教之太阳”便指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

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中的佛学思想主要由闻说修正法、四谛说、持戒、三士道、中观、业果缘起性空、般若波罗蜜、佛果等构成,除此之外,也包含佛教教育思想、宗教伦理思想、佛教哲学思想等。但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的《遍智乐道》主要以“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为要点,深刻阐述从初发心到证得无上菩提之间的修习次第、修学方法。同时,反映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亦主张先显后密、止观双运、戒定慧三学并重的修习次第和缘起性空的理论思想。

其中杨庄路—阜石路:在杨庄路与杨庄东街交叉口右转进入杨庄东街,沿杨庄东街向南行驶至杨庄东街与时代花园中路交叉口,左转进入时代花园中街,向东行驶至时代花园中街与时代花园西街交叉口,右转后沿时代花园西街直行到达时代花园西街与时代花园南路交叉口掉头,沿时代花园西街向北直行到达阜石路,全程绕行大约1.2 km. 绕行路线如图3所示.

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遍智乐道》中的佛学思想除了宗喀巴的影响之外,也有四世班禅额尔德尼、五世达赖喇嘛的影响,但是具体写作和教授口诀方面高度浓缩思想,在结合原典的基础之上用精密咒之法加以论颂。

总体来看,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的《遍智乐道》是传承了宗喀巴大师的道次第理论,但具体修行上提倡简单易懂,用教授口诀的方式来传承道次第理论,而且该作无论是对学习道次第理论还是研究道次第理论,都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清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4.

[2]章嘉活佛文集(蒙古文甘珠尔丹珠尔影印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3]郑堆.论阿底峡道次第理论及其传承[J].中国藏学(汉文版),2010,(2).

[4]宗喀巴,著.菩提道次第广论[M].法尊,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5]阿旺洛桑嘉措,著.文殊口授[M].缘宗法师,译.沈阳:北塔编译组(内部资料),2008.

[中图分类号] D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15(2019)01-0061-06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类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BJ2017111);2016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资金项目“松巴堪布益西班觉《青海传说》研究”(项目编号:201604)。

[作者简介] 彩云,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蒙古族文学、佛教文献研究。

[责任编辑 齐金国]

标签:;  ;  ;  ;  ;  ;  

二世章嘉活佛阿旺罗桑却丹《菩提道次第教授口诀偈颂-遍智乐道》的学术价值探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