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分析论文_王玉秀

常规超声、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分析论文_王玉秀

摘要:目的:分析常规超声、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患者5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人。实验组患者在乳腺癌手术之前应用钼靶X线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在乳腺癌手术之前应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个小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手术之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乳腺癌手术前的误诊率和漏诊率。结果:应用钼靶X线技术进行乳腺癌诊断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成效要比使用常规超声技术进行乳腺癌诊断的效果良好,两个小组之间的数据信息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常规超声技术;钼靶X线技术;乳腺癌诊断;临床应用

乳腺癌疾病是当前临床医学和社会公认的对女性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且近几年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呈现出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乳腺癌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对健康女性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诊断乳腺癌疾病,需要相关人员在早期做好对乳腺癌的诊断,结合诊断结果采取有效的治疗。文章结合当前治疗乳腺癌常用的两种技术形式——常规超声技术和钼靶X线技术,具体探究这两种技术形式在治疗乳腺癌疾病患者病情的成效。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患者5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人。对照组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历史是1到4个月,平均发病历史是(3.2±0.6)个月,其中,已婚患者有18例,未婚患者有10例,患者年龄在3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5±1.2)岁。实验组乳腺癌患者发病历史是2到5个月,平均发病历史是(3.8±0.4)个月,其中,已婚患者有15例,未婚患者有13例,患者年龄在3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1.4)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患病自然指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

1.2.1超声检查技术

对照组患者在乳腺癌手术之前应用超声技术进行诊断,具体是应用飞利浦5000,SonoCT以及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进行检验,仪器的中心频率在10MHz左右。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半右侧以及半左侧卧位,对患者实施横纵向、环向、跨越乳头的扫描检查,加强对乳腺病变声像的观察分析,之后应用飞利浦5000,SonoCT以及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判断乳腺病变的位置、大小、周围情况等。对比两个小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手术之后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乳腺癌手术前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在应用仪器检测之后发现,患者乳腺癌的高频超声特征表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患者肿块周边的界限不够清晰,形状不规则,没有出现明显的包膜,边缘呈现出毛刺状、分叶状和蟹足状。第二,横纵比值超过数值1,。第三,肿块的内部是不均匀的低回声,一部分肿块内出现微钙化或者后方回声衰减。第四,彩色多普勒显示出肿块内血流是二级以上,血块的形态紊乱,血流量是中度,能够看到一条主要的血管,其长度较长。经过超声波检查分析,但凡是存在一条则是可以确诊为乳腺癌,具备两条以上则是证明乳腺癌严重。

1.2.2钼靶X线技术

实验组患者在乳腺癌手术之前应用瑞士GK公司生产的钼靶机进行检查,在获取立体为之后,患者的两个乳房暴露,检验人员在固定乳腺之后摄取常规双侧乳腺内外斜位、尾位的影像,至于是否需要进行局部的放大或者切线位摄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操作完成之后,对患者乳腺病变的位置、大小、类型等进行观察,了解乳腺的钙化、乳头和乳晕的周围皮肤变化情况。

乳腺癌钼靶的直接表现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直接表象:第一,患者体内存在毛刺肿块、分叶形状的肿块、透亮的环肿块、模糊肿块。第二,小杆状和小叉状比较凸显。间接表象:第一,大导管相。第二,漏斗征。第三,异常血管相。第四,厚皮征。在这些表象中,只要有一个直接表象则是可以确定为患有乳腺癌,一个直接表象和一个间接表象则是证明乳腺癌比较严重。

1.3统计学处理

在实验操作中应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进行检验,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随机分成两个小组开展方差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进行分析。

2.结果

常规超声、钼靶X线技术诊断乳腺癌阳性符合率如表一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表一发现,实验组患者乳腺癌病情手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手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要比对照组高,两个小组之间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乳腺癌疾病手术之前的误诊率和漏诊率都要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表一:常规超声、钼靶X线技术诊断乳腺癌阳性符合率

组别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符合率漏诊误诊对照组281864实验组282431P值<0.05<0.05<0.053.结论

3.1乳腺癌常规超声图像的特点

第一,病变边界。文章所研究的28例乳腺癌病变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规则,主要有毛刺状、蟹足状和分叶状三种,这三种形态的乳腺癌病变边界和病变组织学的癌浸润存在密切的关联。第二,病变前后径。乳腺癌病变之后的径大多增大,厚度和长度超过1,。第三,病变内微小的钙化。乳腺癌病变内的钙化大小在100-500微米之间,后方不存在声音影像。第四,后方回声衰减。后方回声衰减是乳腺癌恶化的重要体现,且后方回声衰减的程度和病变组织内部的纤维、腺体分布比例存在密切的关联,在骨髓样癌细胞成分较多的情况下,纤维和腺体的组织比较酥松,病变之后的后方回声也会增强,但是不会出现衰减。第五,病变内血流分布。乳腺癌病变内血流的信号十分丰富,且大多是高速高阻血流,出现这种现象可能和病变体积小、新生血管数量少存在密切的关联。

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常规超声能够清晰的显示出乳腺的各个组织层次,实现对病变定位的精准化,适合被医学人员应用在年轻女性乳腺癌肿块的检查中。

3.2乳腺癌钼靶X线的图像特点

钼靶X线检查技术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一般情况下,乳腺癌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混合性的钙化、不规则的细沙颗粒,在诊断中,高度密集的不规则的结节影也是常用 疾病判断依据。乳腺癌体致密的时候能够掩盖乳腺密度的结节,由此引发病变。另外,钼靶X线技术的检测穿透力十分有限,不能检查出深处的乳房问题。

3.3乳腺癌常规超声图像和乳腺癌钼靶X线的图像的联合检查

我国女性乳房较小,致密腺体较多,钼靶X线检查技术在发现腺体之间互相重叠现象比较困难,由此无法发现靠近胸大肌周围的病变问题。但是,钼靶X线检测技术和超声检查技术相比能够更好的捕捉肿块钙化现象。由此可见,钼靶x线检测技术适合应用在中老年患者和癌病变体较小的肿块上。常规超声技术在检测囊性病变、病变体内微钙化现象方面则是体现出自身的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薛永铭, 张静. 乳腺癌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钼靶X线技术的应用[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s2).

[2]张梅, 袁安鹏. 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2).

[3]吴杰. 高频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14).

论文作者:王玉秀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8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  ;  ;  ;  ;  ;  ;  ;  

常规超声、钼靶X线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分析论文_王玉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