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梁等效方法分析论文_刘小平, 楚孝田

双连梁等效方法分析论文_刘小平, 楚孝田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6)

[摘要] 对双连梁简单等效方法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按抗弯刚度等效的原则建立模型,对不同跨高比连梁及不同墙肢截面高度时双连梁的等效进行计算,得出双连梁等效截面高度系数。

[关键词] 双连梁;跨高比;墙肢截面高度

Analysis of equivalent methods of dual beams

Liu Xiaop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 LTD Beijing 100026)

Abstract: Analysising of the shortage of simple equivalent method of dual beams, and building models to calculate equivalent dual beams in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length to height ratio and cross-sectional height of wall sec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bending stiffness, thus educing cross-sectional height coefficient of equivalent dual beams.

Keywords: dual beams; length to height ratio; equivalent cross-sectional height

1 前言

连梁超筋是剪力墙抗震设计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多为抗剪截面不够引起。剪力墙连梁超筋、超限时,可根据“混凝土高规”第7.2.25 条的相关规定,作如下处理:(1)减小连梁的计算截面;(2)对连梁进行调幅处理;(3)连梁的铰接处理;(4)合理考虑连梁刚度的实用设计方法[1]。2010版抗规(第6.4.7条)[2]首次提出了“双连梁”的概念来解决连梁超筋的问题。同时,双连梁还可以解决设备开洞问题。有时设备管道受建筑净高的限制无法从连梁下方穿过,此时可通过等效双连梁,利用双连梁之间的空间供设备管道使用。

2 目前双连梁的计算方法

受计算软件的限制,之前对“双连梁”都以等效的方法进行计算,PKPM可以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里定义双缝/多缝连梁,但其计算原理仍有待进一步明确。目前对“双连梁”的计算模型只能进行简单等效。具体为,按连梁抗剪截面面积相等的原则等效,等效连梁的宽度取为小截面连梁宽度的2倍,高度与小截面连梁相等,按简单等效后的连梁截面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对设置水平缝的连梁进行配筋设计。按抗剪截面相等原则等效后,连梁的抗剪性能没有改变,但其抗弯性能却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当按简单等效的原则得到抗剪截面相等时,h = 0.5H ,抗弯模量相等时,h = H/2≈ 0.8H。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现有文献中的等效分析

文[3]用ETABS软件对图1(a)所示双连梁按位移相等原则,即按抗弯刚度相等原则等效的连梁截面为200x1460,简单等效的连梁截面为400x900,前者抗弯刚度是后者的1.56倍,是不开缝连梁(200x1900)的0.454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按简单等效的连梁抗弯性能有较大偏差。而按抗弯刚度等效时,双连梁等效截面高度系数为0.616 。

文[4]按照单位力作用下连梁位移相等的原则,不计入连梁中产生的转角位移,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连梁在不同跨高比时双连梁的等效截面高度比,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得出,通过抗弯刚度等效的双连梁截面高度系数为0.661~0.783,与文献[3]的分析结果接近。

4 本文的等效方法

本文采用清华大学开发的结构力学求解器V2.0模拟连梁及墙肢单元,在假定连梁及墙肢轴向刚度及剪切刚度为无穷大的基础上,按照位移相等原则,分析不同跨高比连梁及不同墙肢截面高度时双连梁的等效高度。

模型如图3所示,假定层高为5,连梁高度为1,连梁跨度为1.5、3、5,墙肢长度为2~8,F=100000,等效后双连梁之间距离为0.5,通过不同相对抗弯刚度墙肢来模拟不同墙肢截面高度, 从而得出不同跨高比连梁及不同墙肢截面高度时双连梁的等效高度。

5 等效结果及分析

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连梁不同跨高比时双连梁等效截面高度系数范围为0.694~0.829,结合文献[3][4],按抗弯刚度等效时,双连梁等效截面高度系数为0.7左右。

综合考虑抗剪刚度与抗弯刚度,双连梁等效截面高度系数为0.5~0.7。

6 结论

(1)双连梁等效截面高度系数为0.5~0.7。

(2)实际工程中连梁等效方法有待更加精确的分析计算,等效后的连梁配筋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林杰. 浅析剪力墙双连梁设计. 建筑结构. 福建建设科技, 2012. No.3.

[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 朱炳寅. 混凝土剪力墙连梁的设计计算及超筋处理[J]. 建筑结构. 技术通讯 , 2007 , 37(3).

[4] 陈云涛. 双连梁的等效分析. 建筑结构, 2011, Vol. 41 .

论文作者:刘小平, 楚孝田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双连梁等效方法分析论文_刘小平, 楚孝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