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自由观刍议论文

庄子自由观刍议论文

庄子自由观刍议

吕良鹏*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摘 要: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的自由观不只是局限于现实生活的自由,他同时强调人本身的主观性,自觉能动性,他所理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纯粹的人应该适应自然、屈服于自然或统治自然、成为自然的主宰。庄子所追求的境界是我即自然,自然即我的超脱境界。在人的自我探索上,庄子从内心的理智出发,强调对精神的追求,以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庄子自由观的内涵,能够对我们现实生活以深刻的指导,对于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自由;超脱自然;自觉能动性

从古至今,对于自由的向往一直是人类的一个目标,从奴隶时期的以人为货,人类毫无尊严二字可言,到新时代我国追求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们的自由权利和自由观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自由没有尽头,没有一个衡量的尺度可以明确的说出自由是什么,自由的标准是什么。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物质的不断满足使人们迷失了前进的动力,迷失在灯红酒绿的现实社会里,在这个时候,古人的智慧往往能带给我们醍醐灌顶的能量,而在古代对于自由的研究以道家老庄这一派最为深刻,老子讲究的是对人类最原始本性的追求而庄子的自由是超脱现实人性的、不仅是肉体的自由还是精神领域的更高层次的自由,这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实尤为重要,所以要坚持人类对于自由的向往,庄子的自由观尤其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学习。

一、庄子自由观与儒家学派的差异

儒家作为在春秋战国时期和道家齐名的学派,以致于秦汉之后成为中华文化的正统思想,所以研究儒家的自由观对于更好的认识庄子的自由观点尤为重要。孔子作为儒家的鼻祖,他对自由的看法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从字面的理解我们可以认为人到了三十岁就能自己独立,四十岁就对这个社会没有看不懂的地方,五十岁就知道人生的命的含义,六十岁就能听进任何人的意见,等到了七十岁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用担心会破坏规则。

从孔子流传下的名言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由的理解是建立在礼上的,孔子注重人活在天理中的自由。孔子注重三纲五常,人伦纲常,把维护天理作为自己终身追逐的目标。孔子对社会地位有着严格的分层,君王有君王的权利和义务,受民众的敬仰,做民众的表率,同时也有爱护公民的义务。而臣民有臣民的权利和义务,尊重自己的国王,接受国王的保护。这样的分层是不能被打破的,人们只有活在这样的天理中,才能获得自由。由此可见,孔子的自由是有局限有束缚的自由,而且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是一种社会伦理上的人性的自由。

在两组实验对象入组后,于次日在空腹状态下抽取其外周静脉血(3毫升)和动脉血(2毫升),采取ELISA法(酶联吸附法)测定其IL—6、TNF—α水平,采取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其Hs—CRP水平,采取免疫发光法测定其BNP水平。本次实验所用IL—6、TNF—α试剂盒为北京伯乐生命科学发展有限公司生产,IMMAGE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和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

庄子的自由观不同于儒家,“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意思是如果已经知道世界宇宙的自然规律,把握住“六气”的变化,可以无所依靠的遨游于任何想去的地方,那他就是自由的,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自由是没有依靠没有限制的自由,在《逍遥游》中,大鹏鸟虽然可以一飞冲天、翱翔宇宙,但它要依仗于大风,没有风,大鹏鸟再厉害也飞不起来,所以大鹏鸟还没有达到自由的境界。宋列子能御风而行,日行千里,但它也是不自由的,因为他要依靠风来带动他疾走。可以看出庄子的自由是一种不受限制的自由,而且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让心灵上的自由带动整个人的自由,不是说你身处什么地位就不自由了,君王有君王的自由,平民也有平民的自由,以致于一花一草也有自由,虽然地位不同身份不同,但自由的境界是相同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飞行力学实验室开发了气动数据库DATCOM,其包罗了从1903年第一架飞机开始直到1978年中止数据库更新的几乎全部美国飞机的飞行试验数据[1,2]。虽然DATCOM在面对一些特殊布局如飞翼式布局时,分析起来比较困难,在面对超级复杂的超常规布局时更是无法使用,但这是人类第一次将数据库技术应用到飞机数据管理中。

二、庄子自由观与老子思想的异同

庄子和老子都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但也是有所不同的,老子和庄子都用自己的一生追求道,道是一种世界万物的本源。老子认为的道是一种有形的道,道是世界的本源,由道生的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老子的自由更加注重人肉体上的自由,注重人的养生,是一种自然哲学。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2]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去荒郊野外游玩时,只需要带上三顿饭,返回时肚子也不会感到饥饿。到一百里远的地方,要用一整晚的时间准备粮食。如果到千里远外的地方,那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准备食物。小聪明不如大智慧,活的岁数少得不如长寿的。庄子用这样的比喻,意在说明人的真正自由需要积累,大鹏鸟要飞到天池去,需要不断积累大风,等到风的力量够了就会实现大鹏鸟的梦想。而人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看,也需要根据路程积累粮食,粮食积累到一定量就能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而人要达到自由的境界也是需要积累的,不仅要积累知识,还要积累人生阅历,不断积累对人生的感悟,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人就能实现自由。庄子并不反对对于知识的获取,这对于当代青年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我们都知道,如今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盛行,金钱至上性和享乐主义充斥着这个世界,许多青年盲目的相信成功不是凭实力和知识,而是因为运气和关系,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太重视名利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庄子的观点就教育我们,要实现成功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绝对是需要积累的,不仅对于自己要向内的积累自己的学识和见解,时常想起自己的初心。对外也要在与人交往中积累人生的经验,注重自己的心性修养。这也教育青年学生做学问不要太名利,不要为了评职称、多挣钱、加薪升职的心态去做学问,这样的学问不是真正的学问,而且最后这类人也多是得不到最初的结果,导致碌碌无为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真正的做学问就要在不考虑那些功名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本心,把自己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名也有了、利也得到了,而且证明自己的人生意义、得到了自己的自由。逍遥游的这种坚持本心,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现实中出现了太多的人的异化现象,这些人不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追寻人的自由而活,他们束缚在金钱和一大堆社会关系中,为了一时的名利和转瞬即逝的享受而陷入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里。

庄子的自由是通过“心斋”,“坐忘”的一种自我感悟来实现,在大宗师中庄子提到;“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2]意思是抛弃了强健的肢体,失去聪慧的眼睛耳朵,抛弃智慧,从而与大道浑然相通为一体,这就叫坐忘。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这里面的深意值得我们深思,坐忘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他不是让人忘记身体,而是使人们自己与尘世分离开,抛弃尘世的利益纷争,忘记人的欲望。他也并不是让人抛弃智慧,我认为他是让我们抛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小智慧”,抛弃勾心斗角、利欲熏心的智慧而实现人的境界之升华,使人从人的异化中走出来,追求人的本质。

三、庄子本人对于自由的向往

《逍遥游》是庄子的经典著作,所以研究庄子的自由观必须从《逍遥游》中解析。“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2]意思是把一杯水倒在地上,小草可以作为小船飘在上面,而把杯子放在上面,杯子就搁浅了。同时也可以这么理解,把那杯水比作人的才能,把小草比作朝堂也可理解为社会,而杯子看作是这个宇宙的真理。一个人如果只关注于朝堂之上,那么他通过本身的一小部分才能就能很好的处理社会上的事,但如果把他的这部分才能放到追求宇宙的真理上面来,就显得杯水车薪明显不足了。这就可以看出,庄子认为对于人生的追求不应该只是仅限于现实社会中,这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人就应该从现实的局限中脱离出来,在大自然中追求人生的自由,追求人生的真正本质。人的才能不应该仅局限于研究社会问题上,更要研究自然问题,研究人性问题。由此可见庄子对于人生意义的把握是很宏观的,他的眼光不是放在朝堂之上,也没有把人的意义局限于为人民谋福利、为自己谋利益,而是放在整个自然的视角上,追求人生与这个世界真正的真谛。而且庄子很看不起那些在朝堂上的人,认为那些人只把自己的眼光束缚在很小的范围内,而且他们不自知,认为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随便支配人的命运,把自己看得太高。像活在井底的青蛙,看不到天空的广阔。

庄子的道是一种无形的道,是一种人性的道,是人所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庄子关于自由的看法是一种逍遥的态度,主要围绕人的人生价值,庄子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认定不是从他所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挣到多少钱来判定,庄子认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就要在出世中实现,庄子不在乎现实世界的社会价值,认为那些名利都是虚的,不真实的,只有内心的满足才真实。庄子喜欢在自然中游荡,找寻自然的规律,认为人应该远离尘世的喧嚣到自然中找到天道。而且,庄子的自由不是肉体的自由而是一种精神的超然,是心灵的自由、灵魂的升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2]这句话的意思是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在这里庄子就用例子告诫我们,追求人的自由境界,要有知足的意识。物质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的欲望没有满足的一天,古时的乞丐想成为能自给自足的农民,农民想成为占据一定社会财富的地主,地主不满于财富的享受想要成为决定地方百姓的地方官,小的地方官不满于权利的有限想要成为朝廷大员,等到成为朝廷大员又不想受皇帝的命令想要自己当皇帝号令天下,等到了皇帝的地位,人的欲望还没有满足,想要上到天上去看看,如此推演循环不止,所以说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现实的人就是这样,总是不断追逐眼前的利益而且永远不会满足。在中世纪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因为只注重利益的追求而导致忽视环境的保护,最终受到大自然的制裁。中国古代的秦王朝也因为秦王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过度压榨人民而灭亡。所以说人可以有欲望,人有欲望是人的天性,人的自由境界也是因为人的欲望驱使才能达到。但是人不能在欲望中迷失自己,不能为了欲望过度索取。人活在世上,金钱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人们时时刻刻永无止境的追求它,只会带来无尽的坎坷和心酸。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高兴不快乐这样的感觉的产生就是因为我们不自足、不满意所导致的。只有当人们学会自足,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活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金钱的奴隶,也不在尘世中异化自己的本心,使自己的自由境界越来越高;学会知足,我们才能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物欲和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态面前神凝气静,做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执着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会知足,可以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感觉,不必为过去的得失而后悔,也不会为现在的失意而烦恼。摆脱虚荣,宠辱不惊,看山心静,看湖心宽,看树心朴,看星心明。这也是庄子带给我们的人生智慧。

罗四强突然伸出手机,说:“阿里,你听这个。”他说着,按了一个键。哀乐立即响了起来。虽然夹着杂音,却也低沉婉转地回荡在房间里。

综上所述,庄子的自由观所提倡的不仅仅是一个自由的标准,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入世而不忘初心的境界。他教给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经历,教给我们处理现实问题的态度,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的人生方向。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只有能清楚,想明白,抓住自己真正的自由,才能逍遥于世。

[ 参 考 文 献 ]

[1]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12.

[2]庄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16,17,58.

[3]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108.

On Zhuangzi's View of Freedom

Abstra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Zhuangzi's view of freedom is not limited to the freedom of real life.He also emphasizes the subjectivity and initiative of man himsel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e understands is not that pure man should adapt to nature,submit to nature or rule nature,and become the dominant of nature.The realm that Chuang Tzu pursues is that I am nature and that nature is my transcendent realm.In human's self-exploration,Zhuangzi starts from inner reason and emphasizes the pursuit of spirit to guide people's real life.Deeply excavating the connotation of Zhuangzi's view of freedom can provide profound guidance to our real life and play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Freedom;Detached nature;Conscious initiative

中图分类号: B2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0-0075-03

*作者简介: 吕良鹏(1995-),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学。

标签:;  ;  ;  ;  

庄子自由观刍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