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刍议论文_柳冠书

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刍议论文_柳冠书

娄底市第一中学 417000

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高考考查的内容、方式等也在进行着调整,从根本上看高考改革与新课程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和倡导在教育教学中要强化探究性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实施,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效注意力的充分聚焦和思维的高速运转,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性和合作性,努力实现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新高考 高中数学 探究性 教学模式

一、新高考模式的基本内涵

新高考教育改革重在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知识基本功的巩固与发展、学生问题思考、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提高而推动的改革,在考查内容上更倾向于数学原理定理的活学活用、问题解决中的逻辑思维等。基于此,在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新高考的模式改革为依据,从教育思维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学的根本,注重实现学生数学基础、数学思维和数学运用能力以及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心理素质的持续性、综合性提升。

二、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与策略

(一)以优化教学探究流程为依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考改革背景下对学生自主、自发学习意识、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标准与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将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通过互联网上传到教学平台之中,让学生们对照课件和视频材料进行充分的课前学习,并且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平台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展网上学习、实施相互之间的网上交流,借助网络将自身学习的效果以及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疑虑充分地向教师反馈,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对学生们自学过程的基本情况、主要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是什么、总体学习是否达到规定目标或预期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对薄弱点、疑惑点以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阐释。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一章节的教学中,鉴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为薄弱,笔者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引入其中,通过视频将空间几何结构的介绍播放出来,让学生们更为直观地认知和感受,比如,播放空间几何体的几种典型代表、空间几何体的辅助线设计、空间几何体问题解决的基本思维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空间几何体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再结合学生课前自学反思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对其中的几何体结构进行小组交流、探究,再通过针对性的点拨与引导,学生们对于这一概念就能够获得正确、清晰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就能够将学生视觉、听觉感官器官有效地调动起来,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系统性内容的延展极为有益,学生们自学的意识和能力也能够逐渐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二)以数学建模探究为基础,强化学生解题思维方法的提升

新高考下对高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升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特别是在数学空间几何体内容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运用实体模型或推导公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同时,在相关知识点学习的时候,加强学生对其他知识点的延伸,在教学之前首先让学生以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为基础,对新的课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关规律的总结与模型的建立。例如学生在进行人教A版数学课程内容三角函数学习的时候,首先根据学习的相关内容任意角和弧度制等,在此基础上自己理解三角函数的相关诱导公式,根据公式加深图像的记忆,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都和学生基础内容学习有关,促使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在数列求通项这一专题内容的讲解阐释中,通过资料查阅和认真思考总结出了“定义法、累加法、累乘法、待定系数法、递推公式法、用求等等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总结出来与同年级的教师及班级的学生进行共同的审视和评价,在与他们的思想和探究中得出了很多更好的建议,如:已知数列中,,求的通项公式,在待定系数法之外还可以运用其他的一些方法。累加法中还可以补充题型:已知数列,或等等。无论是教师基于相关知识内容的总结还是教师与学生就相关类型题目模型的构建,对于学生解题思维方法的提升都是极为有益的。

(三)以数学互动探究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与能力

新高考下要求课堂教学要积极达成“高质量高效率”这一目标,为此教师应当从数学课程探究性教学的优化设计进行着手,构建出科学的、优质的教学思路,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对于一些较为晦涩、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更要注重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科学有效的认知。同时,教学互动探究能够培养与提升学生条理性思维,让学生们在解题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对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这个过程总也需要学生通过条理性、逻辑性的思维,以层次步骤为依托实现问题的探寻与求解,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更有条理地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最近一次教学中讲到“基本不等式”时,发现学生对“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这一题目很难理解和认知,为此,我采取了层次递进的方法设计了①时,求的最小值。②时,应该求最___值?③时,如何解决,④时,如何解决?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帮助学生彻底地理解了基本不等式中的取值特征。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充分的关注,通过微课教学、导学案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对于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优化,让学生收获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对某些同学在听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全面有效的回答,让学生可以做到随听随懂。

三、结束语: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当坚持以优化教学探究流程为依托,以数学建模探究为基础,以数学互动探究为载体,让学生在互动与分享、探究与合作之中获得更好的数学思维素养。

参考文献:

[1]唐静.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之我见[J].南北桥,2017(5).

[2]吴金海.刍议高中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J].数学大世界(教室适用),2016(7).

[3]林小娇.探索新课改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科学中国人,2015(24).

[4]孙赋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方略运用刍议[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6(11).

论文作者:柳冠书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  ;  ;  ;  ;  ;  ;  ;  

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刍议论文_柳冠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