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七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1907)
【摘 要】本文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就要就快速建造要求下的施工现场管理和资源配置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工程效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快速建造;施工现场;布置;管理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Rapi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Ju Fei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should be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fast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ject, so as to obtain good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Rapid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site; Layou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4-0099-03
1.快速建造的含义
快速建造定义:“快速建造”就是通过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采用先进的建造技术和施工工艺,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在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大量控制施工工期,也就是缩短项目的运营周期。其目的在于:提高七局的品牌效应;提高项目的整体利润。
提前工期的意义:
(1)来自业主的认可:提高付款比例;工期提前,增加支付工程款。
(2)项目自身工期提前的效益:项目部运营成本(如工资等开销);材料周转周期缩短,费用减少;租赁机械使用时间缩短;项目部办公区、工人生活区租地费用减少;项目定型化设施周转率提高,损耗率降低。
2.基于快速建造要求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2.1 施工总平面布置
施工总平面布置需要在满足施工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施工现场布置要紧凑合理;起重机械和各项施工设施布置合理,施工道路规划科学,尽量降低运输费用。
某工程地下室分为A、B、C三个大仓,每个大仓又分为两个小仓,本工程的施工顺序为A仓施工至正负零,再进行B仓的土方开挖,B仓施工至正负零,再施工C仓。施工期间场地狭小,施工道路、材料加工场地和堆放场地等临建设施无法设置在固定的合适位置,其布置伴随施工进度的推进需及时调节。
当A仓处于土方开挖阶段时,B、C仓处于围护桩及工程桩施工阶段,因此材料加工场及堆场设置在B、C仓工程桩未施工区域;待未施工区域施工完毕后,料场再次转移至施工完毕区域。B、C仓土方开挖时,场地内的所有的堆场均要转移到A1仓栈桥及地下室顶板上。
例:施工顺序及场地的限制,1#、2#楼钢筋加工场及木工加工场转场多达7次,3#、4#楼材料加工场及堆场转移5次。每次转场时间为2天,施工影响天数为3天;过程中场地转移多次,工人存在抵抗情绪,对下道工序的施工存在影响。
场地布置和交通组织是总平面管理的重点,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1)分阶段进行总平面策划,合理布置道路、堆场、水电、仓库等临建设施,提前交底、提前准备。施工现场严格按照临建方案组织临建施工,钢筋料场,及时转场。
(2)由施工员负责施工现场总平面的日常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实施奖惩办法,对材料进场、占路、搭建设施等对总平面有影响的施工活动实行申请、审批制度,做好各专业分包之间的平面协调
2.2 垂直运输组织
科学合理的垂直运输配置和组织是保障施工进度的重要一环,主要的保障措施如下:
(1)施工准备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对垂直运输再次进行深入策划,以保障施工进度为出发点,进一步优化配置和选型方案,按计划及时施工基础,及时安装验收并投入使用。
(2)配置专职的机械管理员,做好大型机械的日常检查、保养和管理工作。
(3)在施工高峰期,由工程部负责协调垂直运输机械的调运安排,适当配置司机和指挥,24小时连续作业,保障各作业面的材料和设备运输,必要时增配汽车吊。
(4)安全环境部做好大型设备的安全监控,保证安全生产。
3.基于快速建造要求的资源配置分析
施工项目生产要素是指劳动力、材料、设备、资金和技术,施工项目组织和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节约和优化人、材、及等。快速建造的实现离不开资源的合理配置。
合理的资源配置,需要事先根据进度计划做好各类资源的进场准备工作,人、材、机的合理调配与利用,保证在各施工阶段各分部分项的施工过程中由合理恰到的人、材、机出现。各区域各分块人员、机械流动畅通,没有冗长滞后现象出现,在保障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布置到位,完成相关的施工作业。
3.1 建筑材料在施工中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材料、周转材料和辅助材料
施工项目材料保障工作的重点在于材料计划管理、材料验收及材料消耗管控。有效保障材料供应至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确保材料供应端稳定,重要材料至少需保障两家以上厂家供应;强化材料计划管理,根据现场进度及时制定材料需求计划;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建立材料预警及月度盘点机制。
3.2 机械设备投入保障
在建设项目施工中,根据施工工期的交叉,进行组合优化,集中优势力量,确保控制节点的按期实现,要注重机械设备的科学配置、合理使用。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环节有选型、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其关键在使用环节,使用的关键是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即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合理安排各类机械设备在各个施工队间使用时间的合理搭配,并严格落实计划,以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及产出水平,从而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劳动力与机械及材料之间有一个利用率,三者有着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里的机械主要指垂直运输工具),他们之间有三种利用率,分别为最低利用率、最佳利用率、极限利用率。
3.3 劳动队伍的选择
通过对劳务分包商的业绩和综合实力的考核,在合格劳务分包商中选择与我单位长期合作、具有一级资质的成建制队伍作为劳务分包,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其准时、足员进场;及时做好材料、设备供应工作,确保工程按进度计划施工。
3.4 劳动力的选择
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来自五湖四海,施工人员的施工习惯均有不同。施工过程中选用何处的劳动力对项目的快速建造至关重要。
快速建造的项目比一般项目施工周期短,单个子项工期短。中国的工期均以日历天为单位,工期中一般对雨天,下雪天,大风天气都不予认定,在台风、暴雨天气除外等其他环境下仍需要工人施工;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人吃苦耐劳的程度就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要选择能够吃苦耐劳的劳动力,每日历天工作时间最长的劳动力;在项目刚开工就应营造工期很紧的气氛,以延伸感染到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及劳务工人,每天晚上加班,让加班成为工人一种习惯。
3.5 工序优化
工序优化分为施工工序提前穿插及工序做法优化
(1)施工工序提前穿插
工序提前穿插是在常规的施工顺序下,根据分析及与设计、甲方、质监部门沟通,提前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
本项目因靠近地铁施工,根据地铁公司及设计的要求,基坑要进行分坑开挖,分坑要依次开挖。本工程的施工顺序为A仓施工至正负零,再进行B仓的土方开挖,B仓施工至正负零,再施工C仓。
在我项目部进场以后,通过分析分坑依次开挖的顺序发现,A仓结构施工至地下一层时,影响基坑安全的因素与施工正负零影响基坑安全的因素相同。
因此项目部与甲方、设计反复沟通,并进行基坑安全验算,最终获得甲方、设计的同意,B、C仓开挖,为总工期提前20日历天。
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前穿插下道工序。项目在主体施工至7层时,穿插施工二次结构;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立即安排屋面施工,并在一次结构施工完成60天后施工完毕。
在二次施工阶段,为使抹灰工程提前插入,楼层较多的楼号分两次结构验收,使抹灰施工提前30天提前插入。
在安装人货电梯前将地下室顶板防水提前施工,使人货电梯的拆除时间不影响室外总体的施工;人货电梯安装的楼层及时跟进结构施工,最佳为n-3楼层(n为结构施工楼层)。
抹灰完成一层插入安装施工,使安装立管及支管进行施工;抹灰完成两层时,安装完成的楼层移交精装施工;同时其他专业分包的提前插入,更能做好总承包管理工作。
上述均为施工工序提前插入做法,对整个项目总工期的提前有较高的比重。
(2)工序做法优化
合并优化工序做法是将有些不必要的工序省略或减少本道施工工序的单位时间。
某些装饰装修做法,纯粹是为了掩盖基层瑕疵,如果基层成活较好,可以直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既能满足设计要求,又能节约成本。如出屋面管井一次性吊模施工,屋面结构提前施工;屋面一次收光成型后直接做防水层,省略水泥砂浆找平层。
采用周转率较高的定型模板及支撑体系,缩短模板安装时间。传统模板刚度差,拼接速度慢,周转率低,成本高,工效低。项目采用塑料模板和降板定型化模具,一次配模多次周转,节约工期2天。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大预制构件的推广应用。加强BIM应用技术、防水细部防渗漏技术、与拌砂浆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预制构件实现了工业化加工,加工速度快,拼接简易,其施工速度是现浇混凝土无法达到的,如项目原设计首层室内回填土在防水施工完成后进行,经过优化取消防水、回填材料改为泡沫轻质砼,节约了3天工期;对于5#楼,二结构砌筑及后期粗装饰施工周期时间长。二结构内墙砌筑材料由加气混凝土砌块改为ZM轻质隔墙板,取消导墙施工,减少凿毛植筋及墙体抹灰等工序,共计可节约工期10天。
3.6 制定施工过程的标准时间
标准时间又名为极限最短施工时间,通常可根据图纸给定的建筑物尺寸、工程量、地质条件和施工机械的最大生产能力计算求得。
标准层结构施工阶段是抢工的最有效阶段,标准层结构安排不宜超过5天。土建工程和安装工程密切配合,安装工程的预埋、预留工作与土建工程同步进行,不单独占用工期;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相关的项目应尽量提前施工。
制定标准施工时间的目的,是让施工程序化,现场施工人员围绕标准施工时间来安排施工内容及机械配置,如其中一环节出现偏差,便于及时调整,使每个标准层的施工时间受控,总工期也会处在受控状态。
3.7 施工过程的协调作用
现场管理人员是快速建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既要及时的了解现场的各种情况及信息,又要及时协调现场各种突发情况。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了解每一道施工工序的工艺及做法;较强的抗压能力,在遇到任何困难时,不能有畏难情绪,自身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身不能解决的及时反应上级领导;较强的反应,了解分包的动态及困难,了解工人的状态及情绪。
(1)反应要迅速
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现场的动态,出现任何突发状况及时解决,及时跟进,如不能解决,应及时上报,任何突发状况应在最短时间内解决。
(2)较强的韧性
在管理现场过程中,既是管人,又是管事;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困难及障碍;既有预知的,也有未知的。这样就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韧性,不畏难,不怕事。做一件从头落实到尾,及时跟进。困难的事情多做几次就会成功。
(3)较强的质量意识
快速并不等于只要速度而不要一切,而并非为了速度而忽略品质。只有在质量保障的基础上,快速建造才具有实际意义。
施工进度与质量相辅相成,工程局多个项目曾出现施工快导致质量差,质量差导致维修久,维修久导致总体进度慢,同时也增加施工成本的问题。对此,项目部在遵循建设规律的情况下组织施工,坚持质量管理不放松,加强过程控制,确保一次成活,避免进入赶工-返修-再赶工的怪圈。
(4)协调沟通的能力
现场管理人员既要管理分包,又要应付甲方、监理;及时的了解监理、甲方的思路及想法,确保现场施工及验收能顺利及时通过;每天与分包及工人沟通,了解困难,确保现场施工不要偏离方案、规范;每日召开生产例会,及时沟通解决每天出现的问题及明天的工作安排。
4.结语
施工现场是快速建造的第一环,也是最终一环。快速建造的实体工作都要通过现场施工去落实,去体现;只有施工现场高效、务实的运行,快速建造才能正真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巨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工序论文; 材料论文; 项目论文; 工期论文; 快速论文; 现场论文; 至正论文; 《建筑知识》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