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家长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同样深刻的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在幼儿园中建立科学的教育机制,以便维护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逐渐成为了整个社会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基于社会上发生了很多虐童事件,幼儿园老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维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任务迫不可及。
关键词:教育观;教育意识;教师的言行举止;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1.1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人类在朝代过程中,解剖和生理上在不断发展,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结构和机能达到高度发达的水平,具有其它一切生物所没有的特征。人类共有的遗传素质是使儿童有可能形成人类心 理的前提条件。由于遗传切缺陷造成脑发育不全的儿童,其智力障碍往往难以克服。由此可见中,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自然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
1.2家庭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6岁前的儿童与家庭的关系更为亲密与长久。因此,对于学前儿童,家庭所给予的影响是更多的,更大的。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观念,家庭活动内容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随意性与随机性.亲情性,持久性,丰富性等特点,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将会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1.3托幼机构的环境和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托幼机构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托幼机构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托幼机构对学习学前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行为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学前儿童对教师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不融洽、不协调,如果儿童生活环境的气氛不融洽往往会导致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增进和维护幼儿心理健康的具体策略
2.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意识
有很多老师都会认为幼儿的健康指身体健康就可以,其实还包括心理的健康,这对幼儿的成长有重大的影响。 在《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时刻“关注着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与表现,敏锐地观察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方式作引导,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以往的教育是由教师选择内容,设置好各个环节的活动,“填鸭式”地灌输给幼儿,没有顾及到幼儿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 采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和方法,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幼儿的真正感受,阻碍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的发展。 所以要改变教师思想观念上的认知冲突,帮助老师们从关注教育目标,到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再到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直至关注
幼儿的个体差异。 正确的儿童观能引导着教师逐步走向幼儿;更好地走进幼儿的内心深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只要不断的更新儿童观,才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育观念,使其符合新时代对幼儿的需求,才能确保教师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老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意识是维护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老师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 幼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给孩子们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另外,幼师还要注重教学方法与环境的结合,发现幼儿不高兴时,要主动询问,帮助他们缓解情绪。
2.2密切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提醒我们: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 幼儿园管理者的快乐指数同样决定着幼儿园整体的“幸福”氛围以及健康程度,我们的教师、幼儿在生活、学
习、工作中是否快乐、心理是否健康也会影响幼儿园内部健康指标。 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必要构建心理健康通道,有效实施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关注师幼快乐指数,确保全体师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幼儿阶段,不同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 -6 岁是幼儿的主对内疚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要给予儿童充分的肯定,要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同时,幼师还要尊重孩子、关注每一个个体,在不违背教育目的的基础上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天性中的自由、烂漫得到发展,从而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
2.3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
《幼儿园日常行为规范》是作为一名幼儿园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幼儿时期,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孩子的关注,因为他们最容易在这一时期模仿老师,所以老师的言行举止就格外重要了。 教师更应该时刻的要求自己,至少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影响班里的孩子;多以鼓励和表扬,及时的拥抱,或者送孩子“小贴纸”、“ 小奖励”,要让孩子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妈妈的和蔼可亲与温暖。 杜绝老师对不听话的孩子进行体罚、辱骂他们等行为;其实这样子是最容易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的。 因此,老师们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涵养自己的道德修养,不能动不动就对幼儿发火,争取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同时还要加强家园共育工作,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及时的与家长交流,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 通过家园交流就能获取更多意见和建议,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教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2.4构建面向21世纪的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在社会急剧变革、文明加速发展的现代,幼儿成为每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谁拥有健全的幼儿,谁便拥有未来。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幼儿关注的力度,建立幼儿心理健康保障系统,从儿童的心理过程、个性品质、人际互动、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策划,以便使幼儿从小形成合理的心理结构,获得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心理背景和素质条件。这对于在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幼儿的身心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结束语
总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方式。为了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教师与家长都应当不断学习科学教育方式,深入了解孩子的特性。在现今这个复杂的社会,孩子们纯净的心灵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而幼儿又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中华民族的接班人,所以作为一名幼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维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力的帮助,让他们的童年不留遗憾、不留阴影,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田蜜.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239.
论文作者:哭丽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幼儿论文; 儿童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老师论文; 健康发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