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对电能的使用也日益增长。电力线是电力系统的传输纽带,它可以将发电厂的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在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电力线损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供电企业只要找出电力线损的原因并及时加以改进,就能大大降低电力线损的几率,增加电力线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1.电力线损的概念
在电力传送的过程中,电流会经过发电机、变压器、调相、无功设备、调压设备以及电缆等相关的设备元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一些属性会使相关设备造成一定的损耗,这个过程就称为电力线损,简称线损。线损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可以将线损降低到一定的水平从而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效率。
2.电力线损产生原因
2.1由于管理方面产生的电力线损
计量过程中存在误差。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查表抄表错误,数据管理不当等情况,导致计算值与理论值不同。另外,可能存在电流互感器等计量设备由于长时间不更新而老旧,误差较大等情况,导致数据错误;在计算理论线损值时计算错误。计算方法系统不正确,或是错误的估计了设备或输电系统本身的系统误差,都会导致计算的理论值不正确;用户出现盗电、窃电等现象;在季节性供电时不能即时停运,导致额外供电。不能及时断电而导致的超额供电;在计算理论线损值时计算错误。计算方法系统不正确,或是错误的估计了设备或输电系统本身的系统误差,都会导致计算的理论值不正确;
2.2线损产生的技术原因
固定损耗。有些电气设备,电流在通过设备元件的时候需要建立维持电力的磁场,电力在设备之中建立磁场的过程中会使电流与磁场发生转变而在这个互变的过程中产生的磁场停滞和涡流会使电器设备发热从而产生消耗。专业术语上也称其为电能消耗。由于这种消耗与电流的大小没有相关联系所以也称其为固定损耗;变动损耗。由于一些电器元件中会含有线圈,所以电流在这些元件中的传导会受到电阻的影响,电流在电阻中的流动会产生热能并散失。这种由电阻产生的消耗被称为电阻损耗。由于这种损耗会受电流大小的影响,在专业术语上,就将这种损耗称为可变损耗;
2.3施工方案与施工之间的差异性问题
配电网的建设工程当中,施工方案总会与施工实践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其主要原因在于参与人员直接的差异。配电网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涉及的人员非常广泛,他们的专业水平、认真程度及责任心等都不相同,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建设配电工程之前,设计人员都会对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和人们对电力需求方面等诸多方面进行仔细分析。很多综合问题加起来会增加工程的工作量,延迟工期。但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尽早完工,施工单位会改变施工方案,缩短配电网的线路,改变施工方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行为,不仅会增加配电网的电力损耗,还会引起很多用电安全的问题。
3.电力线损控制措施
3.1技术层面的改进
3.1.1合理安排运行方式
确定机组的最佳组合和经济地分配负荷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途径。保证电力网机器设备的经济运行,不仅是居民生活安全顺利的需要,也有利于降低电力线损,实现系统有功负荷经济分配。在35000v及以上的供电网络中,提高运行电压有利于降低电力损耗。其原理是适当提高电压可以降低元器件的空载损耗。要做到适当升高电压,途径之一是提高发电机出口电压;途径之二是在无功平衡前提下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另外一个途径就是通过用户功率因数的提高,无功补偿设置等措施搞好全网的无功平衡工作。合理的安排运行方式,做到统筹兼顾,将电力系统规划好设计好,是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2合理调整电网分布
通过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实现电网的完善及顺畅运行。及时改造旧线路,进行新的线路架构,考虑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适当加大导线截面,寻找更适合高压输电的电阻较小造价小的导线,改造迂回线路,尽量减小导线长度,及时修复老旧的设施等。为提高供电能力,提高降损效果制定科学的规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电网升压,简化电压等级和变电层次,减少重复和变电总量,减少反复的变电容量和采用节能型变压器,优化电源分布。这些都是减少损耗的切实可行而且很有效的办法。
3.1.3调整负荷曲线
电力在输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三相不平衡的负荷这种不平衡会造成相线和中线上的损耗,而且这种不平衡会在输送电力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改用双回路的供电方式,减少输电网的负荷,避免输电网出现过载、轻载或者空载的状况。另外根据用户的用电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输电策略根据一天之中的用电情况和一年之中的用电情况合理调整运送总量,降低峰谷落差,从而减少因输电比率不均衡而造成的线路损耗。
3.2管理方面的改进
3.2.1完善管理机制
第一,建立责任机制。在配电网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节省建设成本,很多建设单位对设计方案的缺乏执行力,最终导致山配电网建设不当引起的电力线损耗。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可以从建设单位负责人抓起进行层层问责,对于违反施工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二,建立监理结构。监理机构对施工程序、施工质量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施工质量;第三,思想教育。对从事配电网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用电安全、高效用电的重要性,对于那些工作认真的管理人员进行绩效奖励,这样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与责任心。
3.2.2管理层面的措施
加强计量过程的管理。增强业务人员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并实行奖罚制度,减少错抄、漏抄、估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及时改造电网,使系统误差减少,对于提高高压电利用率,提高效率,构造低碳高效的运营系统都有很大的作用。通过精确计算,适当升压,尽量减少导线长度,改造迂回线路,寻找电阻更小的导线,降低变压器损耗。改造电网,实现良好高效的运营模式才是减少电损的根本方法;理论计算精确化。强化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完善系统的算法,并精确地掌握各个步骤的误差值,减少因为计算产生的不应该出现的错误。线损理论值是电网质量的重要量度。只有加强理论计算的精确程度,才能确保可以比较准确的衡量整个体系的线损管理的质量,准确找出薄弱环节并进行及时的改良;加强对用户的管理检查,抵制盗电行为,依法办事,教育惩治。
3.3提高人员素质水平
配电网的建设工程复杂而又繁琐,参与人员较广。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缩小施工方案与施工之间的差异,供电企业要定期组织大型培训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之前要进行实地考察,对气候、地理等各方面因素都加以分析,并在施工之前确定方案,避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发生,营销工程进度。
4.结语
综上所述,配线网的线损管理过程繁琐而又复杂,但它与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电力线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等方面,供电企业可以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针对性的指定对策降低电力线损的速度,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缩小施工方案与施工过程中的差异化,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从而促进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岭.企业配电网络降损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7(10)
[2] 方海垠,张显庆.配电网线损产生原因及措施[J].民营科技,2011(03)
[3] 刘慧善.浅谈线损产生的原因及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
论文作者:郭东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线损论文; 电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流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