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化进程大事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要论文,进程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美国率先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993年9月美国政府率先提出要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即“信息高速公路”,这是美国面对下个世纪全球经济发展而提出的战略计划,其目的是美国政府为重振美国经济,改变信息传输上“车多路窄”的瓶颈问题,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该计划内容是:不迟于2015年,投资4000亿美元,建立起一个联结全美几乎所有家庭和社会机构的光纤通信网络,以传送声音、数据、图象或文字等信息,服务范围包括教育、卫生、娱乐、商业、金融和科研等,并将采取双向交流形式,使信息消费者同时成为信息的积极提供者。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面世之后,立即引起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关注,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未来。人们都认为,美国的NII 计划虽是针对美国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的,但却包含深刻的战略思想,因此,许多国家也都抓紧制定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作为对策,并对此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
2 美国倡议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1994年9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提出建立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倡议。建议将各国的NII联结起来,组成世界信息高速公路, 实现全球信息共享。还建议由世界银行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资金困难,美国可为他们培训专业人员。
GII可加强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使各国从中受益。 美国政府可没有那么多国际主义。众所周知,Internet被公认为是当前正在规划和建设的全球性信息基础设施的雏型,并且备受许多国家重视,可是就在1996年10月14日,刚刚竞选连任成功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却签署了开发新一代Internet(Next Generation Internet)的五年计划——1997年始建,5年建成。美国根据当今商业化的Internet存在的诸如IP 地址将被瓜分殆尽;“尽力而为”的传输机制使用户经常遇到“堵车”的麻烦以及安全和带宽等不尽人意的问题,提出开发建设新一代Internet,采用新的IP技术(IP第六版),带宽达到1GB,真正能传输声音、 图像、文字和数据等交互的多媒体信息,并保证服务的快速响应,速度比现在的Internet快100~1000倍。新一代Internet主要用于美国本土, 将独立于当今商业化的Internet,以科研为主题,连接美国100所大学、 50个科研机构、联邦实验室和一部分工业企业。美国动用5 亿美元的联邦资金设施建设新一代Internet五年计划,MCI、IBM、CISCO 等公司准备投资6.5亿美元,学术界、研究机构积极发挥他们特长,大干一场, 该计划将加强美国信息科学技术的领导地位,并在国防、医疗、教育和制造等领域展示新应用。(1997年10月,美国112 所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演示的新一代高速因特网,除提高了传输速度外,还可对信息加以分检、排队)。
美国政府热衷于GII显然有其深层的原因:
第一,可扩大信息产业及与其有关产业市场。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设各自的NII 中要引进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的技术、设备和服务,从而使美国获得了难得的扩大出口的机会,这些国家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也将主要依赖美国。信息资源是非消耗性的,用户增加的效益远高于其它产业。
第二,能主宰全球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和控制世界各国的信息,实施对外扩张。美国利用其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优势,迫使各国在通信和管理规划上向它靠拢,使自己成为GII的中枢。 这样就可以利用GII全面掌握其它国家的信息,达到其对外扩张、称霸世界的目的。
第三,不断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GII使信息交流跨越国界, 多媒体的宣传效果好于其它传媒手段。西方的文化和政治通过GII 潜移默化向发展中国家渗透,使发展中国家和平演变、西化,成为其附庸,这就是戈尔“促进民主进程”的涵义。另外跨国界的信息交流,也为美国窃密提供了方便。
第四,积极为美国白领阶层增加就业机会。美国将凭借其知识资源的优势,通过信息传输的方式提供智力服务,为其失业增多的白领阶层寻找工作机会。
综上所述,尽管许多国家对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想法不尽相同,但看到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未来,对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性也就有了共识,都在磨拳擦掌,迎接挑战。
3 布鲁塞尔会议
1995年2月25日至26日, 欧洲联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主持召开了“七国集团信息社会部长级会议”,讨论全球信息社会(GIS)议题。 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这七个工业发达国家的电话普及率为51.7%;每百人拥有微机达17台,世界上25家领先的经营信息通信业务的大集团公司都属于这七个国家。因此七国集团对确定和形成全球信息社会,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 )的原则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两天会议,七国决心合作,建立并促进全球信息社会的发展,大会通过了以下八项基本原则:
(1)促进积极竞争;(2)鼓励私营部门投资;(3 )确定行动准则框架;(4)保证大众进入信息社会网络;(5)保障提供与进入网络的普遍性;(6)加强公民机会均等的原则;(7)促进文化、语言等的多样化;(8)承认世界范围内合作的必要性, 并给予发达国家特别的关注。
大会还确定了11项指导性计划,并进行了分工:
(1)全球信息目录计划。 建立一个关于主要计划(项目)的多媒体清单,这些计划(项目)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欧洲联盟与日本)。
(2)全球宽带交互网络计划。推动洲际合作, 目的在于发展高速电信网络(加拿大、德国、日本和英国)。
(3)教育和培训计划。在七国建立全球计算机网, 为语言教师交换培训资料(法国和德国)。
(4)电子图书馆计划。建立电子图书馆,包含文字、图象、 声音和数据,为广大公众所利用(日本和法国)。
(5)电子博物馆和艺术画廊计划。推动同样的多媒体网络, 展示世界文化资源(意大利和法国)。
(6)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计划。 增加电子环境和自然资源数据库之间的链接(美国)。
(7)全球紧急情况管理计划。 链接国家管理自然灾害的信息系统(加拿大)。
(8)全球卫生应用计划。 展示计算机网络方法有助于为主要的健康问题进行的斗争(法国、德国和意大利)。
(9)政府“入网”计划。 推动政府在其事务中应用电子邮件和其他在线服务技术(英国和加拿大)。
(10)中小规模商业的全球市场计划。推动计算机网络系统有助于中小商业与全球性商业联系(欧洲联盟、日本和美国)。
(11)海事信息系统计划。推动通信网络使之改善海上安全与环境保护(欧洲联盟与加拿大)。
会议期间,世界200家公司举办了大型信息技术展览会, 展示目前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这说明许多国家企业都在积极参与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4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
1995年2月,国际民间组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 )”成立了,总部设在华盛顿特区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GIIC由三个地区联合主席和一名世界银行联合主席领导,授权领导期为三年。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国际通讯研究会是GIIC秘书组,在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过程中,GIIC 致力于汇集私人产业领导人,联系不同国家的信息化委员会和具体执行机构,促进信息交流,帮助协调公共和私营部门,推进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关键产业的应用和发展,从而加速各国的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和教育质量。GIIC吸纳各国、各行业、各组织和各研究领域的首脑和专家参加,以便消除政府、产业间的地理和管理障碍,促进发展中国家信息化进程。
GIIC注意以下四方面工作,以实现信息共享。
(1)提供跨行业、跨产业私营业、私营业者聚议的场所; (2 )加强不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者的合作联系;(3 )促成各国的创新、讨论、研究;(4)促进信息和远程通信技术在教育、 医疗和环境方面的应用。
GIIC每年举行一次会议,除了研究讨论常规问题外,还将选择一个特殊的专题系统加以研讨和交流。在成员国自愿的情况下,GIIC每年还将考察一个焦点地区和三个信息基础设施问题或应用问题。
GIIC虽是一个国际民间组织,但它是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交流方面唯一的具有国际权威性的组织。它的成立和运作,大大推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全球信息化的早日到来有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 我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参加了GIIC。
5 南非会议
1996年5月在南非召开“信息社会与发展大会”部长级会议, 这次会议是1995年2月西方七国布鲁塞尔会议的后续会议。 布鲁塞尔会议强调要把所有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轨国家,聚合到全球信息社会中来。南非会议特别邀请发展中国家与会,同西方七国集团、欧共体的代表一起讨论迎接全球信息和通信挑战所涉及的策略、投资及国际合作问题。
大会举行了以建立全球信息社会为主题的部长级会议,同时还开设了以“保证必要的基本设施和网络连接”,“为发展中国家多种需求服务的应用”以及“迎接信息社会教育的挑战”为主题的三个论坛。会前,设立两个民间论坛,向会议提出促进信息社会发展建议。
会议主题极大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有40多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团,以及欧盟、国际电讯联盟、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18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除西方七国集团和少数发达国家外,有30个发展中国家与会。其中,非洲14个,亚洲11个,南美洲5个。 会议代表千余人,其中政府代表团中,电子、邮电、信息及广播电视部部长有26人。我国电子部胡启立部长率15人代表团参加会议。
胡启立团长在部长级会议上,全面介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进展成就,表明中国对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立场。他强调指出:建立全球信息化,必须发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优势;如果发展中国家信息资源贫乏和经济落后状况不改变,实现全球信息化将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信息化要考虑各自的国情,没有一个单一的信息化模式可以直接适用于所有国家;信息化要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语言,反对推行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念;发达国家在资金、信息技术和国际网络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发展中国家对信息需求急剧增长,正在形成巨大的潜在市场,如果能实现互补,就可以共同发展,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转让技术的责任,从而缩小差距,避免形成信息富国和信息贫国的两极分化社会。同时还提出进一步开展多边、双边、地区性和政府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制定若干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典型试验和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及提供资金的行动方案等倡议。
南非共和国常务副总统姆贝基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这次会议达到了三个基本目标:
(1)对已经提出的全球信息社会, 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发起了对话。
(2)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各个社会成分中, 启动了定义全球信息社会共享远景目标的过程。
(3)围绕确定共享远景的目标,迎接全球信息社会的挑战, 朝着制定出“公共原则”、“合作行动计划”方面前进了一步。
会议的主旨文件对各国并无约束力,只有舆论作用。虽然涉及到建立全球信息社会的认识、政策、方法等问题,但对如何推进全球信息社会的发展,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急待解决的问题,均无可操作的具体方案和计划。
会议期间,举行了信息化建设实施项目展览会,西方七国集团展出了政府信息化计划示范项目,世界许多大牌公司展出了信息技术和产品。
收稿日期:1998-05-08